经历了这么多事情,隋玄已经从重生的远见中醒悟过来。凡事都不是绝对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以前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并不一定是事实。一次失误就够了,他不能一次接一次地跳进坑里。
万事俱备,隋玄和冷勋挑了个好日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踏上了上任之路。
泉州在大庆建市时,只是江南的一个小渔村。与江南鱼米之乡相对应的是,每年都有一场警报般的准时洪水。村民们只好拖家带口地住在亲朋好友家。但在这里我们只是靠水吃水,靠捕鱼为生,不能种庄稼。但是,我们对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依赖土地的农民非常缺乏冷勋全感。
于是,泉州成了江南富饶之地少有的穷乡僻壤。那里的未婚男子娶媳妇是很大的困难。家家户户几乎花光了所有的财产,才能为儿子娶上一个媳妇。当时在泉州娶媳妇的艰辛和不易,不是一个词能解释的。为了生存,娶不到媳妇的大龄男子通常会结成契约兄弟,像夫妻一样赡养他们。
然而,人们发现,一家两口的男人在钓鱼和航海时确实占用了极大的便利。而一个家庭通过组建一对或两对承包兄弟,填补家里的劳动力,就可以省钱为其他兄弟娶媳妇,传宗接代。
于是,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齐氏兄弟在泉州这里成了一种正当的习俗。往往一个家庭里有几个兄弟,只有一两个娶了媳妇,而被全家娶的媳妇所生的孩子,还要养活家里的其他兄弟。
渔村虽穷,却极为讲究示好示恩。别人家的男人进了门,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兄弟,为自己的家庭做出贡献。因为没有孩子,他们往往比别人更受重视。说到底,这是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撑起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自然要让人家多让出几分。
就这样,几百年后,大覃太祖行军征战时路过泉州。他发现泉州四面环水。只要打通一边,他就能直达首都。而覃太祖凭借这一发现,迅速在其他反王治郅冲进京都,夺取皇宫,成为天下的主宰。
泉州,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被覃太祖视为立功之地。它为发展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它不仅连通了水运,修建了码头,还把江南三品以上官员的房子迁到了泉州。结果,明效应立竿见影。那些自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商贾乡绅,一个接一个到泉州定居。
有钱人一多,商业自然就会发展起来。此外,泉州水运四通八达,往来于京城和江南各富庶之地,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各类货物,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前来经商。泉州作为一个中转站,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江南繁华之地。
但因为泉州齐齐兄弟的旧俗,泉州男风盛行。当地许多乡绅和富贵人家,只要不影响子女的继承,就默认齐齐兄弟。甚至,为了避免兄弟之间的争吵,一些家庭在共同的儿子或次子之间结成契约兄弟的情况非常普遍。
冷勋沿途被隋玄灌输了泉州的风土人情。听说这里有光明正大的兄弟,他的眼睛瞪大了。这是古老的吗?思想如此开放先进,要知道,他是一个现代害怕谨慎的现代人,害怕被人发现与众不同。
虽然不必像西欧中世纪那样走向火框,但冷勋能活在别人指指点点的有色目光下,还是需要勇气和动力的。
但万万没想到,泉州的地界男女合法,男妻默许。即便是因为旧俗的传承,泉州也不轻视男子立约。这是因为在旧时,男人的契约大多相当于为了家庭不生孩子。这样的牺牲,自然应该在众人眼中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尊重。
现在的泉州虽然富裕了,但传承家族并不需要凝聚整个家族的力量。但这种思维和旧俗,还是让泉州对男人的领带比较宽容。甚至,很多家庭,如果给儿子订了合同,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亏待了儿子,一般都会分财产,让儿子住出来。
隋玄特意提出这个习俗也是有原因的。根据冷勋前世的情史,连冷勋对女人都没有太大的兴趣,隋玄心里也没底,但他也觉得冷勋几乎更喜欢男人。
泉州,毕竟是特殊的。冷勋来做知县,自然会多做功课。另一个原因是隋玄的担心。在泉州不发达的时候,贫困的孩子们结成承包兄弟,每天辛勤劳作。为了谋生,他们很少有闲暇和思考。
但现在的泉州经济发达富裕,男人多情善变多了。合同渐渐变了味。他们有的订了契约,愿意照顾别人或收妾;泉州的男老婆,逐渐生出了很多东西。隋玄怕冷勋情重心软。他刚一时冲动去了泉州。即使卷入是非,也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
隋玄的担心不会和冷勋说清楚,但他也指出了冷勋泉州在当地的势力樊围。这些风流事都是小事,他和冷勋来到江南,连这些势力都会重新划分。他不想当一个光头司令,让下面的人抬高他。
隋玄非常反感麾下的势力集团,可能上层也是如此,这一次到江南就是做了很多准备。从几年前开始,隋玄开始联合多家镖局送信送货,慢慢发展成为民间的传播结构。按照冷勋的名字,它就像一个邮局。
从两年前开始,隋玄开始认真搜集江南各地的民俗民风和势力划分。这一次,他手中的消息并不像普通当地人那样一目了然。冷勋看着师兄滔滔不绝地谈起泉州。当他说出一句话时,他心中的敬佩之情就像涛涛河一样无穷无尽。
有个超能力的师兄,为他一心,真的不是一般的爽。冷勋老老实实听隋玄科普,想着去泉州如何造福百姓。
冷勋想得好。他是个过客。虽然经常被师兄打,但师兄已经很有人情味了,不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可以仰视的。那么,剩下的和他的普通人,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