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对着皇帝说道:“陛下,此事,还是另行商议吧。”
毕竟太子殿下,也是储君人选,想来若是大张旗鼓的去搜查的话,恐怕会惹得外邦人的怀疑,还以为我东临国无用,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见皇后,处处向着太子殿下说话,心里也是,十分的生气,他知道太子,是皇后的亲儿子,所以皇后一心偏袒太子。
一开始皇帝,也是觉得,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偏袒一些,倒也没什么,但是如今,皇后不顾大局,一心想要,替太子殿下开脱,这便触到了,皇帝的底线。
身为皇后,怎么可以只顾自己的儿子,皇帝一心,是为大局着想的。
他知道,这件事情,也要给皇后一个面子,但是如今,这满朝文武,都看着他,他也不能有偏心。
既然皇后,如今说要,带太子,下去反省,想来,也是给了一个台阶,如今不如就遂了,皇后的心意。
靖王殿下,看出了皇帝的意思,知道皇帝,想要放皇后和太子殿下,一条生路,可是如今,若让皇后和太子殿下,回去了的话,恐怕会变本加厉的,对付自己和裴宴。
所以靖王殿下,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靖王殿下,跪下来,对着皇帝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说道:“你但说,无妨。”
此时靖王殿下说道:“父皇,儿臣与裴相,其实早就发觉,太子殿下不对劲,自很久之前的铸件司的事情。”
“铸件司,剑的重量,不对一事,太子便参与其中。”
“只是当时儿臣,惦念兄弟之情,不愿意将这件事情,告知众人,可是如今太子殿下,派人暗杀裴相,这件事情,已经是,不容抵赖的。”
“所以儿臣,必须要将,这件事情告知父皇。”
“这件事情,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当年铸件司的配件,原本就被太子,偷工减料,卖到宫外去了。”
“这宫外,还有太子的府邸,等等各种各样的,敛财的证据。”
“此外,还有一事,这太子殿下当年是否,与二皇兄的暴毙有关系,现在儿臣,还没有查清楚。”
“当听到二皇子的,信息的时候,皇帝,突然警觉了起来。”
靖王殿下也知道,只有提起二皇兄,皇帝才会重视。
于是靖王殿下接着说道:“当年二皇兄的身边的,恒王妃,便是太子派过去的人。”
皇帝立刻问道:“什么?”
父皇别急,我慢慢跟您说,“其实这恒王妃,韩氏,原本是与太子,曾经在一起过。”
“当年这件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因为韩氏,后来嫁给了二皇兄,所以大家,才渐渐的将,这件事情平息了下来。”
“当年太子殿下,为了恒王妃,甘愿放弃太子之位,与皇后娘娘,起了很大的争执,想来这件事情,宫里的人,都是知道的。”
“我想父皇一定也有所耳闻,只是当年,这件事情,被皇后娘娘镇压了下来,皇后娘娘用了些手段,让大家觉得太子殿下,不过是一时的胡闹,所以事情,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就在大家,都觉得太子殿下与韩氏的事情,可能要告一段落的时候,听说皇后娘娘,当时也找过韩氏。”
“皇后娘娘利用韩氏,对太子殿下的感情,将韩氏安排在了恒王府。”
这个消息,太子也不可思议地看向皇后,其实太子当年,是不知道韩氏被嫁去恒王府的,他只是在恒王大婚的时候,才知道的。
太子一心以为,韩氏是因为,受父母之命,没有办法。
才选择嫁给恒王殿下的,当年太子不是没有闹过,皇后跟他说是,韩氏自己主动放弃的。
没想到这韩氏,是被皇后安排过去的。
太子殿下,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不知道,该相信谁。
此时皇后见靖王殿下,还要说下去,便对着靖王殿下说道:“大殿之上,岂容靖王殿下,如此胡闹,你说的,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不知靖王殿下,是从何听来的。”
靖王殿下笑了笑,对着皇后说道:“皇后娘娘,您是后宫之主,怎么可能,这些事情,一点都不知道呢,满朝文武,都在大殿之上,皇后娘娘此话说的,恐怕大家都不能信服吧。”
此时,满朝文武都看着皇后,皇帝坐在大殿之上,也看着皇后,想看看,皇后此事要怎么说。
皇后见这情形,对自己不利,便对着皇帝说道:“陛下。此事非臣妾所为,臣妾有苦不能言,如今这满朝文武,都在怀疑着臣妾与太子殿下,还请陛下圣断。”
“不要让别人的风言风语,蒙蔽了您的视听。”
太子此时,听见靖王殿下,说的那些话,觉得这么多年,他可能都错信了,皇后。
一直以来因为皇后,是太子的母亲,太子觉得,皇后都是一心为了他的。
虽然有时候,皇后会做一些,让太子殿下,也觉得不舒服的事情,但是太子殿下,总念着她是,为了自己,才会去做那些事情。
倒也说的过去,可是如今靖王殿下,却说道当年韩氏嫁给恒王一事时,是皇后娘娘一手策划的。
太子一下子,就感觉气血膨胀,有些跪不住了。
想来是这些天,张玫给太子,下的药起了作用,这些天来,太子一直觉得,身体不是很好,总是疲倦。
而且提不起什么精神,走两步,就想休息一下。
如今若不是靖王殿下和裴宴,一直在朝堂之上跟自己纠缠着,想来太子也要回去,赶紧休息一下了。
太子殿下也请了,御医给自己看了,可是御医,也没有看出来,有什么毛病。
太子因为,跟太子妃的关系闹僵,所以一直去张玫的房间,也闻了不少的熏香。
此刻,太子殿下,便觉得身体,有些撑不住了,但是没有办法,在朝堂之上,他现在可不能倒下,毕竟若他倒下了,恐怕裴宴和靖王殿下,便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