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站在院里,只见屋里乱哄哄的,甄月在那里哭骂着,只是里面有几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甄月面前还跪着两个人,正是白芙和月牙,两人的脸颊红肿,上面还有清晰的五指印。
见到这一幕甄姬的眼眸深处燃着熊熊怒火,忍着火气跟着回来的丫鬟来到屋内,越是靠近屋子,甄姬越是焦急,实在忍不住的大步的走了进去,只见老夫人此时面色苍白,嘴唇一点血色都没有,甄姬心疼极了。
守在一旁的张嬷嬷暗自疑惑,这姬公子怎的这般表情?
这时甄姬的耳边传来了她爹甄奎城的声音:“姬公子来了,烦请帮我母亲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是。”甄姬不卑不亢的回道,随即走向老夫人的床边,把了把脉,又看了看眼皮和指甲,只见指甲末端出现了淡紫色的淤痕,甄姬眼眸一咪,中毒!
老夫人所中的毒刘乾墨给的那本书中有记载,她会解,只是这毒并非她们所在之地能有的,而是西北一带才有的,这毒哪儿来的?
而跪在一边背对着甄姬的白芙和月牙一听到‘姬公子’三个字,心里一喜,不过担心误了自家小姐的事,赶紧收了收心神跪在那里。
见甄姬半天不说话,甄奎城忍不住开口问道:“姬公子,我母亲如何了?”
“老夫人是中毒了,而且毒素不轻。”甄姬说完观察着所有人的表情,众人皆是一惊。
只有甄月,虽然脸上看起来很震惊,但是眼神却一点也不意外,这让本来只有百分之八十把握的甄姬有了百分之百的的把握,这事就是甄月做的。
只是甄姬怎么也没想到,甄月会对老夫人下手。
听到老夫人中毒不轻,张嬷嬷终于顾不上甄奎城这个老爷还在场,一把跪在甄姬的面前:“姬公子,求求你救救我家老夫人。”
甄姬上前扶起嬷嬷开口道:“放心,这毒我刚好会解。”说着打开了从妙手堂带来的药箱,拿出了一包银针,拿火消了毒。
甄姬此时的样子看起来很有把握,但是只有甄姬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紧张,虽然针灸疗法她经常研究演练,但这套针法她却没有用过,中毒的又是她在乎的祖母,她很害怕自己会失误。
稳了稳心神,甄姬开始解毒,半个时辰后,天都暗了下来,甄姬已经是满头大汗,只见甄姬呼出一口浊气,将针一一拔下,这才擦了把汗说道:“老夫人毒已解,只是老夫人毕竟年纪大了,此毒又很是凶猛,我给个安神补气的药喝上两天,再多加修养就无大碍了。”说着走到桌前写下一个药方,张嬷嬷连忙感激地接了过去,去抓药去了。
甄月此时凑上前来问:“姬公子,请问我祖母何时能醒?”
“别担心,老夫人很快就会醒过来。”甄姬淡淡道,她可不相信甄月是关心老夫人,指不定是想什么坏主意。
“那就好,那就好,真是太谢谢姬公子了。”甄月嘴里感激说着好,心里确是恨极了眼前的姬公子打乱了她的计划。
这毒是刘玉衡给她的,本来上次的事让刘玉衡对她很不满,在加上甄姬给的木簪刘玉衡迟迟解不开里面的秘密,导致刘玉衡对她越来越冷淡,于是她想了个办法,让老夫人中毒,再无人能解,她再骗甄姬用木簪的秘密换取救老夫人的解药,以甄姬和老夫人的感情,甄姬必定会同意。
果然,这办法让刘玉衡眼前一亮,立马同意了这个办法,并且为了以防万一有人会解毒,特意帮甄月找来了这西北之地才有的毒。
但是没想到被这什么姬公子给解了,甄月不得不再想其他办法了,此时一听老夫人快要醒了,她必须在老夫人醒来之前做点什么。
甄月对着甄奎城盈盈一拜:“爹爹,此时祖母已经快醒了,我们是不是该将下毒之人查出来,否则日后再有人中毒怎么办?女儿已出阁,不在府里,万一下次下毒之人对爹爹或姐姐出手那可如何是好,说到姐姐,我连着许多天没见到她了,怎么还没找到姐姐?”
甄月一脸的担忧,那样子,就是个为爹爹和嫡姐担心的好女儿,好妹妹!
甄奎城一听这话,气的不行,家里出来这么大的事,甄姬却不知道去了哪里,亏的母亲平日最疼的就是她,真是个没良心的东西。
甄奎城越想越气,大步走向白芙儿人:“说,你家小姐到底去哪儿了?”
“奴婢不知,小姐只说带着清竹去花园里转转。”月牙抢先说道。
“爹爹,想来姐姐只是还未收到消息,我们还是先将下毒之人揪出来吧,否则让他跑了就不好了。”甄月的话让甄奎城反应了过来,还是先找到下毒之人才对,万一下次他中毒了就不好了,甄姬还未找到的事瞬间被他抛到九霄云外。
“姬公子,这毒我等不了解,还请姬公子协助一二。”甄奎城转身对着甄姬道。
“是,还请将老夫人发毒前一个时辰以内的事细细与在下讲来。”甄姬表情很淡,没有一丝恭维,也没有一丝不敬,丝毫不惧甄奎城这个朝廷命官的气势。
“张嬷嬷,平日都是你来母亲身边伺候,你来说。”甄奎城对着早已回来的张嬷嬷说道。
“是,老夫人与平日并无什么不同,只是下午才刚刚申时,老夫人发现大小姐给她的香包不见了,让老奴去找,找了许久都没找到,老夫人又没有出过院子,我就想问问老夫人是不是忘在哪儿了,正跟老夫人说着话呢,老夫人就说她头晕,不出一盏茶的时间老夫人就开始流黑色鼻血,接着就晕倒了,后来二小姐回来了,二小姐就说去找大小姐,说老夫人最疼大小姐,就发现大小姐不见了,于是二小姐便将大小姐两个丫头带了过来。”张嬷嬷认真仔细地说着
“香包?是什么样的香包?”不等其他人说话,甄月惊讶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哦,是用蓝色蜀锦所致,左下角的位置还用金线绣了一只鹤。”张嬷嬷如实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