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刚好我也觉得有些寒冷。此时洗个热水澡澡的确不错。”
暗处的人并未发现什么异常,最主要的是现在甄姬要去洗澡了,他们也不太敢在暗处观看,毕竟孙家那护短的名声,可不是吹的。
这件事要是日后让其他人知道了,给自家主子带来了麻烦,主子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
察觉到暗中之人离开了,章紫嫣松了一口气,但是白芙在这里,她也不好进去,从旁边拿起一块小石子,打了一下甄姬房间里屋的窗户。
甄姬此时正在被白芙卸掉头上的金钗和脸上的妆容,听见了声音,知晓应该是章紫嫣弄出来的声响。
“白芙,好了,放松吧。他们已经走了。”
看着旁边都快紧张成河豚的白芙,甄姬好笑极了。
白芙撇了撇嘴,“小姐,下回你要是在救人的话,你要答应白芙,再怎么样,也不能拿自己的安危来冒险。”
甄姬心里暖暖的,“好,我答应你。不过现在你还是先出去吧,你家小姐我要沐浴了。”
“好,小姐洗好了,记得叫我。”白芙行了一礼,方才告退。
甄姬见白芙离开,把门关好,这才进了里屋的浴桶那里。
甄姬伸出如玉的足尖试试水温,然后将身子浸没在洒满梅花花瓣的温热水中,墨色青丝漂浮在水面上,显得十分妖异。
在轻纱缭绕的幔帐中用花瓣沐浴。到处烟雾弥漫,恍若身临仙境
甄姬坐在浴桶里温液漫过凝脂肌肤,柔荑似雪,点水掠身,原本有些微凉的身子 变得暖和了起来,十分舒服。
甄姬洗了一会儿,一阵凉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就起身擦拭,穿好了衣服。
“白芙,好了,让人把浴盆抬出去吧。。”
“是,小姐。”一直守在外面的白芙,听见甄姬的声音,叫来两个丫鬟,把甄姬洗完的浴盆抬了出去。
入夜,一夜无眠。
至于书房隔间的云坤萧,甄姬早就让白芙给他拿去了干净的衣服和伤药。
毕竟拿了他的好处,也是要付出一点嘛,再说了,这些药也并不算特别贵,总体来说还是自己赚的。
……
翌日,天色极好,太阳照的整个京城都一片温暖,然而在这样好的天气,却是红色灯笼几乎铺满了京都,百姓们纷纷打开了门房,观看。
今日,是三皇子娶亲的日子,众人都说,这三皇子刘玉衡命苦,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者是造了什么孽。
竟然真的娶了刘希雪这个声名远扬的母老虎为正妃。
尽管如此,百姓也还是在街上翘首踮足,簇拥观望着这场属于皇家的盛大婚礼。
就连甄姬,都干脆在酒楼包了一个靠窗的位置,观看刘玉衡的婚礼。
在街道就连满城的树上都系着无数条红绸带,路旁皆是维持秩序的士兵,涌动的人群络绎不绝,比肩继踵,个个皆伸头探脑去观望这今年难得一见的皇子正妃婚礼。
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一路吹吹打打。
旁边的屋子里,不少女子不好意思正大光明的观看,却又忍不住探出脑袋来看热闹。
好多人都望着队伍前方正中,那骑着一匹头戴红花的高壮白驹的英俊男子,那就是今日的新郎,三皇子刘玉衡。
他一袭红袍加身,此时身穿一袭郷红色的黑边金绣锦袍,上面绣着雅致纹路的镂空花纹,镶边腰系金丝滚边玉带的男子,衬的他贵气天成。
头戴红锦玉冠,金钗端端正正的将男子乌发束在里面,整整齐齐。
棱角分明的五官,迷人的白色皮肤,俊美如神仙的俊颜,让刘玉衡的尊贵身份更加显而易见。
他那一双如同一双沧海星空的眼眸,一面叫人不敢直视,一面叫人忍不住窥视,实在是太过漂亮。
只是大喜之日,却不见新郎脸上该有的笑意。
迎亲队伍到了刘府,刘玉衡上前叫门,从岳父、岳母、小舅子一直叫到新娘,哀求开门。
门内里刘府的人,提出了好多种种条件,直到刘玉衡全都答应,都快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的时候,才开门放进。
刘玉衡和陪傧进门后,送上迎亲的礼物,刘府家里设宴款待刘玉衡和前来的宾客。
之后,作为今日的新娘,刘希雪,才正式登场。
此时她穿着一袭云锦描金勾勒血色彼岸花宛如天边流霞的嫁衣,上面用金丝绣着成对的鸳鸯,外罩着极柔极薄的绯色鲛纱。
缀着米粒儿似的南珠,丝滑的大红色盖头,上面金色的凤鸣图案,精美绝伦,遮了刘希雪的容颜,雍容华贵中透着皇室的贵气。
拦腰束以流云纱苏绣凤凰腰带,这件衣服是刘老夫人抢了最好的绣娘做成的,恰到好处的遮住了刘希雪肥胖臃肿的的身材,反而显出了几分瘦意。
刘希雪拿了团扇捏在手里,按照旧俗,被送亲的刘老夫人搀扶上了轿子。
刘老夫人在大清早就专门过来,告诉了刘希雪结婚的礼仪,“出嫁时,你要知道,必须要在炕上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无论如何脚不能落地沾土,土是生财之宝,带走娘家的土就是破了娘家的财。离别时要大声哭叫,叫做“哭嫁”。民谚说:“新娘哭,婆家富。”记住了吗?”
刘希雪乖顺的点点头,“娘,我记住了。”
刘老夫人抚摸着穿着红嫁衣的女儿,感叹道:“娘的雪儿长大了,得到了嫁人的时候了,你以后就收敛点儿脾气吧,但是我们刘府也不受任何人的欺负,知道了吗?”
“嗯嗯,娘,我知道了。”刘希雪点着脑袋,
一旁的丫鬟开口提醒,“老夫人,时辰差不多了,您现在也该梳头了。”
刘老夫人闻言,拿起一旁的红色梳子,边梳边说,“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