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求生存 四节、回乡募兵
玉龙8862015-10-25 01:464,043

  人在智慧上,精神上的发达程度越高,人的情感就会越丰富,就越会知恩图报,将别人给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好处也记挂在心,有机会就予以回报,并从中获得莫大满足和快乐。

  44、朱元璋回到府里,冯国胜、汤和、马秀英三双眼睛都一起望着他。

  “赵均用走后,我约郭天叙去帅府议事,他说太倦便匆匆去了。”朱元璋告诉他们说。

  大家会意地一笑,刚才他们已经讨论了这件事,一致认为郭公子一定会杀了他们而后快,当冯国胜把这意思讲出来,朱元璋说:“我们还是走罢。”

  冯国胜要朱元璋把这事想清楚,认为这可关键时期。他分析说:现在元军日落西山,义军蓬勃发展。北面刘福通全面进攻,在许昌、长葛连败元军主力答失八都鲁;西面徐寿辉在汉川击败元军,占领武昌;东面张士诚大举南下,已占通州、福山港、常都,进逼江南大都市平江。我们如果能趁势拥有濠州,合定远之兵直取滁州,而后攻南京,到时势力比之诸路义军都不会弱,再以仁德去与他们争霸天下,实在是胜算多多。如果现在不趁势夺了濠州,而是还走定远,郭天叙必是时时牵挂,非除之而后快。我们除了夺些四邻小城更难有所为,还要担心郭天叙乘虚袭后。结果势必发展艰难,与郭天叙一起受他人所治。

  朱元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认军师的分析确实有理。但人生在世,有恩还是得报,郭元帅待我有知遇之恩,如今刚刚入土,我就如此对他儿子,实在是下不了手。再者,我们靠着红巾军小明王的旗号攻城纳降才名正言顺,如果反了便成杂牌,事情就难办许多。

  冯国胜听了沉思一会又说:“我认为郭天叙如是能成事之人,您去强夺,自是不仁不义。但这郭天叙实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且大丈夫在世,需以天下人安危为己任,你对他一人之仁,整个郭家军队将毁于他手。至于小明王旗号,你总归是能打下去的,只换主帅,稍用手段就行。”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认为不妥。说:“瞒天瞒地,瞒得了所有人,我总瞒不过自己。愧对郭元帅知遇之恩,心里不安,纵然得了天下,又当如何?”

  冯国胜、汤和听朱元璋这般说了,便不再言语,把目光投向马秀英。

  “军师,你刚才一番话,字字发自肺府,令人感动。”马秀英典着个大肚子,对冯国胜说:“若依军师之言,元璋确实事成有望。但元璋有他的难处,你们明天,就设法速速离去,有我留在这儿,天叙定会对元璋少些牵挂,也不定非除去而后快了。”

  “真要走,现在就得走。”冯国胜说,抬头对朱元璋望着。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不由得落在马秀英身上。

  “你放心地去吧,这儿有小红照顾我,待你们走了,我把义母也接来。”

  朱元璋不说话,只慢慢地朝马秀英走去。众人见了,都识趣地离开,留下这一点点时间,让他俩说几句贴心话。朱元璋见人都走了,轻轻地拥着马秀英,说:“你还没生,我们果然又见面了,只是又要走,真难为你了。”说着,忍不住流下眼泪。

  “没,没什么……”马秀英替丈夫擦去泪珠,看朱元璋一个大男人流了泪,忍不住泪也大颗大颗地流下来。朱元璋又伸手替她去擦。

  “我,还真忘了,你先给我们的孩子取个名。”

  “这事我早就想好了。”朱元璋说:“生的若是儿子,就单名一个标;生的若是女儿,就叫临安。”

  “真难为你为我们儿子的一番若心,朱标,好。”马秀英破涕为笑,高兴地说。

  45、清晨,郭天叙早早醒来,看看身边的柳星月,忍不住又垂头去吻她一吻。柳星月睁开柳眼儿:“来,再睡一会儿。”

  “不行,我今天有件天大的正事要办。到时候,我陪你三天三夜。”郭天叙说完,匆匆地回到元帅府。张和与赵青云告诉他: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就只等那朱和尚来送死。郭天叙听罢一挥手,洒脱地坐上元帅椅。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已经过得太久了,还不见朱元璋的影子。郭天叙不免有些着急起来,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个人,是马秀英。

  “禀郭元帅,昨日深夜定远来人报急,说是滁州元军兴兵进犯,元璋等连夜赶回去了,只是害怕郭元帅担心,特让我一早来禀告,待他平定进犯定远之兵,即刻前来请罪。”

  郭天叙惊得目瞪口呆,望着个大肚子马秀英,咬牙切齿地,好一响,才仰天叹出口气来。

  这时候,朱元璋一行已了到金枪河边。这儿有条道绕着山峰往左边去,只有十几里路,便到了太平乡。望着潺潺东流的河水,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那曲线温柔似美人的山峰,想起那山上的青草绿树,偶尔裸露的岩石,想起那朝拜的游戏,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和那许多儿时的朋友……

  “我有些累了,想歇歇。”朱元璋驻马说。

  汤和朝后看了看担心地说:“那郭天叙……”

  “没关系,郭大元帅是不会追的。就歇歇吧。”冯国胜说。

  朱元璋说累是假的,实在是看到了家乡的河,他不想就这么快离开,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前面。那小路上,走来位年老妇人,头发已经斑白,走起路来还那么精神,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他真想走过去跟她打个招呼,跟她说几句话……

  “朱元帅,从这条道过去,可是你的家。”冯国胜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问道。

  “是的,进去十几里路就到了。”

  “看来元帅是想家了。”

  “是啊,可是,家里一个亲人也没了。”

  “我也是的,家里一个亲人都没有了。”汤和说:“只不过,象徐达、胡大海、陈德、丁德兴、邓友德这些人,我还是常想着,不知他们过的怎样了。

  “对,我们回去一下。”朱元璋眼睛闪着光亮说:“我们还有许多儿时的朋友在那里,把他们招到军队里来。”

  “好哇,我们去招兵,招一队子弟兵来。”汤和首先赞成。

  “那我们就走吧。”冯国胜说着先站起来。

  三条好汉,翻身上马,顺着绕着山峰往左边的那条道跑去……太平乡,就在前面,眼前的一山一石,都是这么的熟悉;太平乡,就快到了,前面有位老人象是跌倒了,旁边一位小孩正努力地将他掺扶起来。

  朱元璋勒住僵绳,下马缓缓地走到老人跟前。小孩太小,朱元璋伸出手来,帮着扶起老人。

  “老人家,又要出去?”看到老人,小孩手上的破碗,他知道他们要去沿街乞讨。

  “没法子,天旱得很,粮食够不上交租,家里已经几天揭不开锅,一屋子的病人、饿人……

  朱元璋只觉得心里憋的慌,泪水差点流出来,他摸摸身上,还有些碎银,全部拿出来塞给老人。

  老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一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成,这怎么成?”

  银子从他手上掉到地下,那小孩忙捡起来,好奇地看着:“爷爷,咱们快回去,买粮,给奶奶治病。”小孩推着老人。

  “走罢,老人家住哪里?”

  老人一指前面的寨子。

  “我们也走那边,一路走罢。”

  “你叫什么名子?”老人问道。

  朱元璋只是笑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46、老人见朱元璋笑而不答,不由得急了,跟着他一路说:“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名字。我没能力报答你,我要给你四海扬名。”

  这时已经进了村口,周围围了不少人。朱元璋对众人看看,高兴地说:“我是穷人的儿子,这次来,是来召兵。扩大我们穷人自己的军队。”

  “我信你,我信!”老人捧起手上的银子:“是我们的救星,穷人的救星来啦!”他嘶哑地喊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这不是前寨太平村朱家的……”一位中年的人打量着朱元璋。

  “是的,我叫朱重八,谁信得过我,跟我走。”朱元璋充满激情地说。

  “你们还犹豫什么,快跟朱重八去!”老人喊起来:“乡里乡亲的,他把银子都给我了。”

  在还没有被城市文明侵扰的乡村,人们更相信老人。除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新生的似乎太少,这种经验和知识的传递,往往是通过老人。久而久之,一代又一代,老人自然都成了先生。比起年青人来,他们更有号召力。听了老人的喊叫,青年人都跟着吼起来:“我们跟朱重八走,我们跟朱重八走!”

  “好!好!好!”冯国胜挤进来说:“愿意跟我们走的,回去准备一下,我们在前面的太平村等大家。”

  年青人有的回去准备,有的仍然跟着。沿路走去,越来越多的人跟上了,其中有些是认识朱元璋的,他们互相转告着,走进村时,已经有一大群人了。

  汤和正与几个年轻人谈得热闹,冯国胜让他准备好桌子,纸笔,扯开嗓门喊道:“愿跟我们走的,请到这儿来登记。”

  听到呼声,一条结实的汉子,握了把砍柴刀,他并不怎么用力,就分开了众人,一直走到朱元璋面前:“重八哥,你认得我么?”

  朱元璋打量着他,又看看他身后跟着的一位英武小伙子。

  “胡大海!”朱元璋喊起来。没想到小时候瘦弱的胡大海,如今这么结实。只是那浓眉、大眼,还有略嘟起的嘴唇,与原来的一模一样。

  “这位壮士是谁?”朱元璋还是想不起胡大海身后的那位英武小伙子是谁,不由盯着他问胡大海。

  “徐达。”小伙子不等胡大海回话,自己上前一步,朗朗地对朱元璋说:“我比你小几岁,记得你,你不记得我。”

  朱元璋记起来了,就是那位头大身小,爱坐在石头上望天沉思的小男孩,如今竟是一表人材,虽然年纪轻轻,却这么镇定沉稳,英姿勃发。朱元璋似乎是一见钟情,对徐达特别喜欢,转头对冯国胜说:“快登记,胡大海、徐达。”

  接着又来了丁德兴、耿再成、陈恒、顾时等二十多人。朱元璋大为高兴,当即摆了十多桌酒席,敬请乡亲们同饮。直到下午,这才带了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太平村,回到定远。这回召来的都是自己的乡亲,朱元璋对他们从心里感到特别的亲近,特别的放心。他仿佛是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心中充满了一种温馨的感情。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好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一个个都当上大将军,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骨干、主力。朱元璋这么想着,便将这二十几人,编入各队,让他们从基层军官做起。独有徐达、胡大海,朱元璋认为他俩不是寻常之辈,就将他二人留在身边,为特殊培养的人才。从这以后,凡商议军中大事,徐达与胡大海俩人,都可以在一旁听着,不用回避。

  紧接下来的两天,各路义军攻城掠地的消息不断传来,朱元璋请来军师及诸将,商议发展之路。

  这一年,是朱元璋的关键时期,群雄正在发展,一切靠实力说话,如果不能迅速崛起,就只能为他人所灭。冯国胜替朱元璋设计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杀了郭天叙,夺取濠州,中策是夺取滁州,下策是仅夺周边小镇。朱元璋选择了中策。可是他要去夺取滁州,郭天叙必然从后面夹击,灭了他而后快。怎么办呢?冯国胜替他想出了一个阴招,就是引诱使郭天叙去攻打南京。这对郭天叙来讲,无疑会是灭顶之灾。

  对此,朱元璋已经想到了。可如果真是那样,我对马秀英,对小明王不是都好交代的多吗?朱元璋在心里对自己说,于是决定就这么干。

  可是,郭天叙能上他的这个当吗?

继续阅读:第3章:求生存 五节、夺取滁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千古系列之唯我独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