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逸尘入道
如水2016-04-09 01:093,456

  这一日,张真人行到楚地所辖孝感地界,眼看武当山已经距离不是很远。他也不愿再于路上耽搁光阴,正欲展开通天的手段破开虚空,直接回到自己的修炼道场,可此时突然心中一动,灵台似乎有了某种感应。这却是道法到了张真人这一境界所不多见的。

  张真人暗想这个中必有蹊跷,于是运使神通以便观察天机印痕之所在。一番掐算感应之下,真人不禁难抑兴奋的自语道:“无量天尊!却不曾想到渺渺天机之下,还有这份机缘。只是这份天机之下又有许多难测的变数,却不知为何!不过,载道之才难遇,今日有缘碰到却是要试验他一二,如果是我辈中人,自当得传道统,接引上善!”

  说到这里,张真人见四下无人,心念一动,使了个“分身神化”的神通,转眼就在小道旁化出一对瘫坐无力的母子,又在小路之上幻化出一个白面馒头,而后他用了个隐身法隐去了自己的形迹。

  于此同时,在前方不远处已然出现了一个瘦弱的身影,步履蹒跚的向张真人这处徐徐行来。

  隐匿了身形的张真人心有所感,知道这份因果就在眼前。他用眼瞄了瞄来者。只见来人瘦骨嶙峋,年纪十一二岁的样子。却是一个不大的孩子。虽然让人看着比较落魄,但是却有一股子天生的气质难被掩去。

  真人看在眼中,心里已经是喜欢的十有七八,但是自古大道向来是授受须得经历一番考验的,因为得之容易也就不会珍惜了。况且有缘并不就是注定有份,且这人心最是莫测,非是道法神通就可看得究竟的。如果误传败类,则贻害众生,乱了天地的纲纪,则是修行人的莫大罪过。

  再说那少年也不知是饿的还是冷的,或者本就身体单薄,这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怕不是一阵风过来就能把他吹的飞了出去一般。

  少年正有气无力的前行之际忽然看到了路上的馒头,不禁一楞。随即闭上眼睛晃了晃头,然后慢慢的睁开一点小缝,好似生怕吓跑了馒头或者可能生怕只是个幻觉一般的小心。

  随着眼睛睁的越来越大,馒头却仍然静静的躺在那里。少年惊呼了一声迅速的弯下腰扑向了馒头。

  看着抓在手里的白面馒头,少年用舌头舔了舔抿着的双唇却出奇的没有立即咬上一口。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正当此时,路旁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孩啼声。

  少年下意识看向路旁娃娃待哺的婴孩以及那妇人双眼之中焦急而又无助的神色不由得暗生恻然之心。

  真人见其犹豫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只因他是真的喜欢上了此子,怎么看怎么好。只是这根骨再佳,也是不能逾越这心性的考校的过程的。否则,大道误传匪人,留个祸害可是万万不行的。

  正在这个紧要的关头,真人却是听到那少年喃喃的说道:“父亲尝自教导我,圣人有云,饥者不受嗟来之食!贫者不贪拾来之物!我虽代父出来寻些水米,却也不能坏了为人者的基本纲常。我是万万不能据为己有的。再看这母子倍加怜悯。以我心比人心,若是我母尚在人世,必也是将充饥之物让之于我,父母之恩,比之天地,深于浩海。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今还是把这馒头让于他母子吧!倘若有那失者前来,我自会诉之实情,想必亦可理解。”

  说到这里,少年虚弱的向前走了几步就将馒头递向了眼前的妇人。

  张真人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心情大为舒畅,暗道此子有仁有义,明理知性,正是我辈中人。我武当派与这孩子的一番缘法算是结下来了。

  就在此时,那少年突然感觉眼前一黑,一下子就不受控制的摔倒在了地上。

  张真人见状立即一步跨出,以一个“缩地成寸”的神通从七八步远的距离眨眼就到了少年的身旁。扶那少年半躺于怀中后急忙探手问住脉门。

  用神气稍做感应后,知道这少年的命元没有大碍,仅仅是因为饥饿过度造成的暂时昏迷而已。随即左手成剑指向少年的“人中”虚虚按下又那么的柔巧一转,然后就有那天地间的一缕灵气在肉眼难见之下从“人中”钻入了少年的身体。

  这灵气是天地间的元气,是生化活物的根本,因此自然神妙的很。

  昏厥的少年受此灵气滋养瞬间就悠然的醒转过来。当发现自己半靠在一位道人的怀中,遂茫然的四向张望了一下,旋即明白是眼前的道人救转了自己后,就要翻身跪下拜谢。

  张真人微笑着制止住他的举动,并将少年扶起。然后笑问道:“小施主可感觉好些了?”

  “回老道长的话,好多了。救命之恩不敢轻以谢言,日后自是多行善事,积累功德,以为回报!”少年虽幼,却不失风表,拱手施礼回道。

  张真人从其言行举止当中已知此子必是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其性子却不落俗,教养有余而不迂腐最为难得。这于大道修炼也最是有利。当下心中再是一喜,随即又追问道:“小施主唤做何名?”

  “小子姓风,名逸尘,字养正。”

  “哈哈哈,上古黄帝之姓。养正……应是取孟子‘吾养吾浩然正气’之意;逸尘,飘逸出尘。好名字!”张真人听后不假思索的大笑赞道。

  “那你家中尚有何人?”

  风逸尘听张真人问到这,不由得眼圈微红的看向远方,顿了顿后冗弱的说道:“我本为江西鹰潭贵溪县人氏,幼年母亲早逝,我与父亲相依为命。为避战乱,我父子二人流离失所,昨日方才辗转到了孝感境内。我父一路为我寻粮觅食,遮风蔽雨,却偶染了风寒,没钱医病,一卧不起。今日我出来就是为父亲寻觅一些口粮的。”

  张真人听他说仅是父子相依为命。心说这样也好,如果他父亲愿意,那么这孩子入我武当修习诸般道法,继我道统,他父亲也可安身山林之中。倘若不行,说不得我就要用些岁月随他一起教授技艺了!不过,先见过了这孩子的父亲再谈及以后之事不迟。

  想到此,真人温声说道:“逸尘,老道我正好会些医术,你可带我去见令尊。我自可施以援手。”

  风逸尘听真人一说,心中真是惊喜,急忙转身领着张真人就向来时的路返去。他心急之下却是没有发现自己步履轻捷,已不似刚才的蹒跚了!

  如此走了二三里路的光景就到了一处很是破败的土地庙前。

  刚一进门,张真人就看到一个脸色苍白,发髻散乱的中年人面向着庙门,身体蜷曲,一双浑浊无神的眸子定定的望着庙门的方向,好似盼望着什么似的,眼神中却对进门的二人没有一丝的波动。恍若没有感觉一般。

  张真人一见此景,心中暗道一声不好。一步跨到此人的身前迅速蹲下,右手马上放在此人的鼻孔下一探发现气息已无。遂又不死心的抓住此人的脉搏,入手冰凉的肌肤又哪来得丁点的跳动啊!

  张真人谓然一叹,猜想这必是风逸尘的父亲无疑了。虽说自己有那通天的手段,逆天改命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天道之下,生生灭灭皆是有着定数的。而来之于尘,归之于土,此不过是世间凡人最终都难以逃避的结果罢了!

  此时,早熟的风逸尘看着张真人缓缓站起来的背影,加之眼前的情景,已经猜到了那种最难以接受的可能性。此时,他前行的步履间仿若灌铅般的沉重,又好似飘絮般的无根。总之,这几步远的距离,他就跌跌撞撞走的有如千里万里一样。

  及至到了近前,风逸尘痴痴的看着躺在地上,已断绝生气的父亲半响,忽然大叫一声,直直的向后仰去。

  张真人见状,遂顺势用左臂将他接住,右手拇指带动其余四指如抓球状内扣,然后坐腕,掌根贴着风逸尘胸口的膻中穴暗劲一吐,瞬间将淤滞此处的浊气震散。

  然后就见缓过神来的风逸尘扑通跪倒在他的父亲身前,嚎啕大哭起来。其咽之幽,其悲之烈让身旁的张真人听在耳中也是于心不忍。深深的感叹这世间的情义二字虽然让人迷失妄间,颠倒梦想,但是真情流露之处,又何尝没有天心的一丝道痕呢!

  风逸尘悲戚了半响,张真人琢磨着这孩子的郁郁之情已经发泄了大半。于是过去将他扶起,好言相劝。想必是哭的眼泪已经干涸了。远尘两眼无神的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张真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不由得分说,拉起风逸尘的小手,用起了破开虚空的大神通,卷着风逸尘父亲的尸体瞬间就出现在武当山的主峰玄天大殿的附近。然后找了一处风水极佳的地穴将之掩埋起来。

  看着父亲的身体容貌渐渐的被山土掩埋掉,风逸尘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的又一个至亲至近的亲人就要永远的离自己而去了,思前想后又没来由的悲由心起,哀声大做!

  张真人掩埋好坟冢,问明风逸尘父亲的名讳,用“无量指”的神通在石碑上龙飞凤舞的镌刻完毕后。对风逸尘说道:“你世间父母皆已故去,虽为人生莫大的悲哀,但亦是万物生灭转化之早晚必然。如果你没有去处。可愿入我武当派学习武功道法?”

  风逸尘此时悲痛至极,灵台混乱,虽听张真人如此说道,他却凄然怅笑的说道:“道法固然神妙,但又有何用。还不是眼看亲人离去而徒奈之何?!”

  张真人一见风逸尘这副消极落魄的模样,微蹙眉,稍吐腹中丹力喝道:“痴儿!人身难得今已得,道门难开今已开。修仙证道才有望斩断轮回,长生久视,与道合一。如此,你父母泉下如知道你有今日如此莫大福缘,笑莫大焉。再者,每人有每人之缘法,焉能以他人之果而道断自己之行!”

  风逸尘耳边听着张真人的铮铮话语,内心中感悟如黄钟大吕般的荡漾开来。他本是夙慧之根。良久,灵台一阵清明,遂悠然跪下,清清泪水滑过两腮,此时已是道心觉悟的感动……

继续阅读:第4章 祸起萧墙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道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