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是过大年的时候,李克用带着张氏,在幽州享起福来。李克用在幽州一住住了四十多天,到了乾宁二年(895)二月初,他还想住下去,可现实不允许他这样。
这一年的正月十四日,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了。军中将士向朝廷请求任命他的儿子行军司马王珂主持留后事宜。王珂是王重盈的哥哥王重荣的儿子,被王重盈收养为义子,论理由他接替王重盈的位子,也未尝不可。
可王重盈的两个亲生儿子保义节度使王珂、绛州刺史王瑶不同意,发动军队攻打王珂,想夺回河中。同时,他俩向朝廷上奏,说王珂不是他们王家的儿子,没资格继承河中节度使一职。为寻求支持,他俩还向朱全忠写信,说王珂只是他家的奴仆,不配担任河中节度使。
这么多人对付他,王珂自然不是对手。他是李克用的女婿,当然会向岳父求援。得知情况,李克用虽然舍不得幽州这个安乐窝,也只得离开。他奏请朝廷,命刘仁恭担任卢龙节度使,于二月二十四日,留下十多个心腹将领分管幽州的军队,回晋阳处理问题去了。刘仁恭拣了个大便宜,由一个营级干部转眼就成了元帅级别的一方诸侯。自此,他牢牢地控制幽州,把他建设成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在回晋州的路上,李克用就向朝廷上奏,说王重荣为国家立了大功,他的儿子当节度使于情于理都是可以的。本就是既成事实,还有李克用的上奏,昭宗当然同意,下诏命王珂担任河中节度使。
王珙见自己势力弱,力量小,斗不过李克用,便与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位节度使交结,请他们轮番向朝廷进呈表章,声称王珂并不是王重荣的儿子,请求任命王珂为陕州刺史,王珙为河中节度使。
昭宗为难了,两方都得罪不起。权衡再三,他派人告诉王行瑜他们,说先前已经答应了李克用,他们的请求只能下次考虑。
皇帝居然这点面子都不给,李克用不也是一个节度使?王行瑜、韩建、李茂贞都觉得好失望。王珙也火上添油,派人传话给王行瑜、韩建、李茂贞,说:“王珂是李克用的女婿,他一旦当了河中节度使,肯定会对你们三位不利。现在不除掉,会养虎为患的。”
王行瑜本就对昭宗有想法,原来多次谋求尚书令一职,皇帝没有答应。韩建也有想法,京师长安所辖地区有八镇军队,隶属左、右神策军。阳镇靠近华州,韩建请求兼管;良远镇接近邠州,王行瑜希望由他统领。“这都是皇帝的禁卫军,怎么能让他们得到!”这不是在瓜分神策军么,宦官们当然不会同意。
不听皇帝的理由有了,不听皇帝的火气也有了。
五月,王行瑜首先发兵,派他的弟弟匡国节度使王行约攻打河中,又与李茂贞、朝建联合出兵,各率几千精兵奔赴京师。李茂贞他们原来就留有兵马在长安,自然进去不难。长安的老百姓听说又有叛兵进入了长安,吓得到处乱窜。
昭宗壮着胆子来到安福门楼上,三位节度使命令他们的披甲壮士在安福门前一字排开,行大跪大拜之礼。见他们还把自己当做皇帝看待,昭宗便壮着胆子,质问道:“你们上了奏章,却不等朝廷回话,就擅自带领军队进入京城,,你们究竟要干什么?如果你们不能侍奉朕,今天就请你们辞职,把官位让给贤明的人。”
昭宗这一番话,倒是像一个皇帝说的,把王行瑜、李茂贞惊出了一身冷汗,站在楼下,哑口无言。“皇上,现在朝中大臣和宫内宦官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败坏扰乱朝廷大政。我们三个担心皇上的安危,这才带领将士们保护皇上来了。”韩建急中生智,胡乱编了一个理由。王行瑜、李茂贞慌忙附和,说没别的意图,就这个意思。
昭宗还能说些什么?他只得下旨,请三位大唐的忠臣协助他共同治理朝政。当天晚上,昭宗设御宴招待三位劳苦功高的节度使。喝了几杯酒后,三位节度使一起上奏,说:“南北二司互为朋党,扰乱朝纲,必须整治;韦昭度讨伐西川决策失误,应该严惩;李狱无德无能,充任宰相,不合群臣的心愿。臣等奏请,将韦李二人诛杀。”
这不是在逼昭宗杀人吗,他当然不会同意,可又不敢当面拒绝,只得说:“众位爱卿,今天是个大喜日子,不谈国事,好吗?”很明显,皇帝想搪塞过去,李茂贞也没有戳穿,他朝韩建使了个眼色,说:“对,今天只陪皇上喝酒,不谈国事。韩建兄,你弄点事情,助助兴。”
韩建心领神会,手一挥,招来几个侍卫,把坐在席上的韦昭度、李狱拖到朱雀门外都亭驿,砍了脑袋。他又率兵冲进枢密院,把枢密使康尚弼等宦官杀掉。南北二司的长官就这样被杀了,韩建拍拍手,回到大殿,继续陪昭宗喝着酒。
“皇上,您今天不愿谈国事,我们就不在这里谈国事。刚才,韩大人已经在殿外把国事办了,没吓着您吧。”李茂贞站起来,故意问道。“没,没。”昭宗早已吓得脸色惨白,全身哆嗦。
“那我就讲一件国事,讲完了就走人,成吗?”李茂贞恭恭敬敬地问。昭宗用龙袖擦了额头上的汗珠,说:“成,成,爱卿只管说。”“既然皇上让我说。我就说了。“李茂贞笑了笑,“我们几个没去区分王珂、王珙是嫡子还是庶子,唯一的想法就是哪样做更有利于大局的稳定。现在我们一致请求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把王行约调往陕州,王珂调到同州。”
“好,好,朕准奏。“昭宗这次不敢再找理由搪塞,一切都照他们的办。见办什么事情还是要通过昭宗的口,很不方便。于是,王行瑜他们三位节度使又谋划废黜昭宗,拥立吉王李保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