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将长公主可能去过的地方仔细看了一遍,没有半点可疑的痕迹。只是蝶梦儿在房间外面,找到了一小块从长公主衣服是撕下来的布条。
将半片小布条攥在手里,张越眼中闪过一抹从来没有过的怒意,立刻将天罡营的十名随从找来。“传令下去,让所的寿春附近的天罡地煞营的人马,不管他们在做什么,都给我停下来,立刻出动,一有消息,马上汇报。”
“是!”十名随从齐齐应道,立刻飞鸽传书,通知所有情报团的人。
方圆百里,庐江出动了,盱眙出动了,汝阴出动了,淮阴出动了……只要是与寿春挨得上边的,所有情报团的人全部出动。
另一方面,周瑜带着江东将士,也在全城展开了地毯式的搜查。孙策也亲自带队,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从昨晚到早上蝶梦儿发现的时候,前后不过四五个时辰,而城门一般在酉时关门,卯时开门。
就算敌人将长公主带出城去,在这一个时辰里,最多不过二十余里。所以张越将寿春方圆三十里处,画了个圆圈,将重点放在这个范围。
而此时,率败军和夏侯渊聚于颖上的曹仁正在计划着反攻寿春,夺回失去的面子。因为两人闻曹操从北方返回,两人决于在曹操来临之时,重新从孙策手中夺回寿春。
夏侯渊犹豫道:“听说张越也到了寿春,一个周瑜已经很厉害了,我们……”
夏侯渊还没有说完,曹仁就打断了他的话,“徒有虚名之辈,不必理他。”夏侯渊无语。
两人商讨好老半天,最后决定派小股人马,混入寿春,然后深夜发难。夺取城门,与城外大军接应。这个计划是曹仁和夏侯渊共同制订的,两人当下派了五十名精锐好手,悄悄的向寿春而去。
这五十人都是曹仁手下的精英,身手绝对不下于张越地煞营的将士,可以说个个英勇善战,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这五十人来到寿春城外,正碰到孙策率人会城搜索,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这些人很快就混入了城中。
时到正午,周瑜和孙策败兴而回,很遗憾的告诉张越,没有看到长公主的踪影。张越站在堂前,背负着双手,思考了大约好几秒钟的时间,向孙策建议,“马上关闭城门!长公主肯定还在城内。”
孙策立刻下令,全城封锁。刚好曹仁的五十名手下进城,马上就得知封锁城门的消息,不禁心中一慌,还以为自己暴露了。好在江东将士都把心思放在寻长公主身上,倒没人去注意他们。
这些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悄悄商议着,“城里好象出事了,我们得尽快将消息送出去,通知将军。”
“好!剩下的人分散,注意保护自己,想办法查清楚,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有机可趁的话,我们就立功了。”
这些人商量完毕,各自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城门封锁之后,周瑜献计,“我们不如按兵不动,守株待兔,也好引蛇出洞。既然他们挟持了长公主,肯定会想办法混出城去,到时我们再一举拿下。”
“嗯!”张越点点头,孙策传令下去,安抚百姓。
******长公主悠悠地醒来,发现自己被捆绑在床上,嘴里塞着碎布。外面黑漆漆的,也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蒙蒙胧胧的意识中,她终于回忆起,自己在探望张越的窗外,被人挟持了。
身上捆绑得严实的绳索,让她无法动弹,甚至想大喊一声,连嘴里都被堵住了。片刻的慌乱之后,长公主冷静下来,在外漂泊的日子,让她比一般的女孩子坚强,甚少在逆境中不会灰心丧气。
挣扎了几下,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她使劲用舌头抵住嘴里的绵布。费了好大的劲,连舌头都麻了,才将那团碎布给吐出来。勉强扭动了一下脖子,打量着这黑漆漆的屋子,一种莫名的恐怕袭上心头。
难道又落入了司马家那些杂碎手里?长公主第一个念头跟张越想的一样,就是怀疑司马懿。此时,房门被人推开,一道很强烈的光线透进来,有两个穿着黑衣黑服的中年汉子走进屋里,慢慢地朝床边靠近。
“站住!”长公主紧张地一声大喊,看到两人靠近时,心里仍然一阵心虚。
“哈哈……公主醒啦!”两人一愣,随后大笑起来。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欺君犯上,冒犯皇威,难道就不怕诛灭九族吗?”长公主极力为自己壮胆。可惜这一切只是徒劳,对方更是闻言大笑,“我们是接公主去享福,等你和二公子成婚之后,你只怕感激……”说到这里,此人突然打住了。
“二公子?你家二公子是谁?”长公主天资聪明,一下子听出了其中的玄关。说话的那人脸色微微一变,自知失言,再也不肯多话。
另一个人冷冷道:“公主还是什么都不要问好,等我们送你出了城,你和公子成亲之日,便可以获得自由。在这里的几天里,只怕要委屈公主了。”
“那你们放开我,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那是诛连九族的大罪。”长公主还想继续恐吓这两人,看看是否再套出些情报。
只是这人比刚才那人要机灵,闻言后冷笑道:“你以为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吗?好自为之吧!如果公主一意孤行,只怕吃亏的还是你自己。”说完,两人转身离去,房间里又是一片黑暗。
长公主有些气馁地躺在床上,双眼睁得老大。脑海里尽是张越的影子,突然,她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过,倔强的她强忍住快要流下的泪水,自言自语道:“张越,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救我的。”
虽然被困在这里,甚少从两人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自己还在寿春城里。他们为什么不将自己带走?聪明的长公主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一定是张越发现了自己的失踪,让孙策封锁了城门。
这么说,只要自己将信息传递出去,获救的机会还是挺大的。想到这里,长公主寻思着怎么让自己的双手先解脱出来。
屋外响起了一个声音:“许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城?现在大公子将城门封锁,我们该怎么办?”
“以静制动,见机行事。不要慌,他们暂时找不到这里。等我通知了二公子,自然会安排你们出城。”又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
“是•许先生。”
“你们保证公主的安全,如果有半点差池,二公子的手段想必你们都清楚。”许先生又交待了几句,才听到一了脚步声渐渐远去。
“许先生?二公子?”长公主脑海里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刚才两人的一句对话,“许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城?现在大公子将城门封锁,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大公子就是指孙策吗?那么二公子……孙权,该死的孙权。长公主什么都明白了,原来是孙权挟持了自己。又一次想起在翠香楼的时候,孙权那些阴森森的碧眼,长公主就一阵毛骨耸然。
如果嫁给他,还不如死了算了。
要是孙权知道长公主此时的想法,会不会拿头去撞墙呢?自己长得这么有创意,在长公主心中竟是这么个形象。
其实,孙权此时不过十八岁,比长公主还小两岁。象长公主这种奇女孩子,在古代实在是大龄青年,属于剩女的典范。要不是碰上乱世,她逃出宫中,只怕已经沦为人妇,早是孩子他妈了。
偏偏这种名贵的剩女,眼界极高,又是极为稀少,个个貌若天仙,国色流离,都有倾国倾城之美。三国可谓是一个很奇特的年代,不但英雄辈出而且美女如云。
才貌双全的有蔡文姬之流,国色流离的有大乔之美,风华绝代的有貂蝉之容,妩媚娇艳的有甄洛之妖,高贵典雅的有刘勤之德……。
孙权不能不说是一个早熟的品种,曾经在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孙坚见过长公主一次,从此一辈子终身难忘。除了这个原因外,他更是得知长公主的一册《太平清领道》奇书,据说可以治国安天下,孙权自小生有异相,不甘于人后,常常有超越哥哥孙策的野心。
现在时机已到,他还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第一次错过刘勤是他的错,那么第二次还错过刘勤的话,就是他的不应该了,孙权偏偏是一个懂得把握时机的人。
他这一出手,打乱了孙策的全部计划,整个寿春都乱套了。寿春又是新占之地,民心不稳定,如此大规模的挠民,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自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连曹操都不敢对百姓过于苛刻,每攻下一外,总要想法办安抚。
这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不是异族,不管谁得了天下,都是自己的子民。在这一点上,各大诸候都做得很好,刘备还是勤政爱民的典范。
这夜,寿春城里出现了少有的宁静,静得让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心里不安,曹仁的五十壮士,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发难,夺取城门引曹仁大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