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海感觉五脏六腑清爽极了,用左手掐着头皮兴奋地思索着,眉飞色舞地说:“这是咱们打小鬼子的第二仗,一定要打好。有了大批的军用物资,我们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张铁龙说:“这两天日军已经有多次三、五个车皮的小规模的军火物资运输,我都没有动手。我就想搞一次大规模的劫军火行动,争取搞到物资,能让我们用个一年半载的。”
刘振海来情绪了,脸色激动地说:“张队长,这事你怎么不先给我通风啊。我可是参谋长啊。”
“别急,我的好参谋长,打仗这事全靠你们干,我只是一个策划,只是出个主意,真正打仗动手的可是你们大家喽。”
“这回棉衣我就不用忧愁了,铁道线上什么物资都,打完这一仗部队的后勤问题全部解决了。张队长,我去准备大马车去了。你说个数!”杨大川如释重负,脑子里酝酿着运输方案,浑身显示着兴奋地神情。
“我估计有三十辆就够了,我不能贪多,差不多就行了。要注意保密,现在还不能说出去。”
“我知道了。”杨大川浑身显露出喜形于色的神气,欢笑着跑远了。
“张队长,部队是不是应该向前方转移了?同时,这作战计划也要提前准备啊。”刘振海兴致勃勃地问。“这次战斗的特点是快。根据侦察得知,日军在铁路沿线都有重兵防备,而且机动性能强。你在任何地点打响,他们都会从两侧迅速增援。制定作战计划时,你主要掌握三条:一是打仗时能及时展开兵力,迅速卸下军事装备,装到铁道旁边的大车上。二是打完仗要能安全撤退,防止日军追击。三是在伏击点附近,部署二支打援部队。如果行动快,不等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我们就会安然撤退。关键在后面,防止日军追击,这个伏击地点很重要。”张铁龙微微地蹙着眉头,深思熟虑地说。
“我要到前方侦察后,才能决定伏击地点。”刘振海眉头紧锁,左手轻轻拍打着头皮沉思着。
“张队长,咱们这次行动采用什么计谋啊?”站在旁边洗耳恭听的郑长江,急不可耐地问道。
张铁龙兴奋地拍打脑袋说:“我看叫釜底抽薪吧,这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
郑长江眉飞色舞,滚瓜烂熟地背诵说:“釜底抽薪之计的原文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我们要伏击鬼子的军火列车,就是要叫小鬼子没有军需供应,达到叫鬼子无法进攻我们义勇军的目的。张队长,我说的对吧?”
“你说的对。我们这次作战,可以从战略上起到叫鬼子减慢进攻义勇军的效果。这些军需物品没了,小鬼子就会等待供应。”张铁龙眉飞色舞,心有灵犀,惬意地笑了笑。
“在打仗时使用这个计谋,要求同强大的敌军作战时,就要避开主力,减弱敌军的攻势,然后乘机出兵战胜敌军。指挥员抓住时机,进攻敌军的弱点,乘机夺得日军的粮草辎重。”刘振海若有所思地说。
“今天我们使用这个兵法,一是为了解决后勤供应问题,二是为了支援兄弟部队的抗日斗争。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张铁龙脸上展露出喜悦之情,浑身呈现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神情。
当天夜里,天上飘洒着漫天雪花,张铁龙率领义勇军队伍冒雪悄悄出发了。天气越来越冷,雪下得更大了,刺骨的北风卷着雪花,扑打到士兵们的脸上,大家感觉像尖刀割肉一样疼痛。部队运动到距离南满铁路李家沟车站二十里地的周家屯待命。
第二天清早,张铁龙和杨大川、刘振海分析研究各路侦察员们送来的情报,最后搞清了日军的运输计划:明天上午一列装有十五辆军用物资、被服、食品的列车,从李家沟车站通过。
张铁龙特意跑到附近的铁路车站,用铁路内部电话找到调度员,了解到的明天行车计划。明天有三列军火列车从李家沟车站通过,只有上午通过的这趟军火列车装载军火多。张铁龙得到这个情报后,一张作战计划图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
当黄昏笼罩在广袤的天穹时,张铁龙一行到现场勘察地形。他们瞧见伏击地点靠近山坡,便于部队出击和转移,觉得这个战场选得有利。张铁龙回到了驻地,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对各连队布置明天的战斗任务。
刘振海按照作战计划交待各连队的任务:“这次作战主要分两摊,一摊是打增援,主要有一连、二连负责打击日军增援部队,分别部署在线路的东侧和西侧,准备伏击日军的增援部队。二摊是其他连队全部参加卸车战斗,争取在三十分钟内完成装卸车任务。作战地点选择在车站东侧一百米处,主要是考虑可以安全撤退的问题。这里靠近山区,部队十分钟内就会进入大山里,日军部队不能追上我们。”
各位连长听说这个计划,都表示同意,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张铁龙严肃地说:“打这一仗,关键是快。由于这里是山区,距离日军的两个据点分别有二至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日军的汽车增援部队二个小时后就会到来。所以我们的卸车部队一定要快,装大车更要快。这样我们才能争取主动,把搞到的军火物资运回去。”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升起来,各连队按照战斗分工,及时到达指定地点。两支打援连队已经进入伏击阵地,迅速构筑简单工事,装备伏击日军。装卸军用车辆物资的队伍,也全部到达指定地点。
张铁龙站在小山包上,拿起望远镜,朝前方仔细观察。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如烟似缕薄雾在渐渐地散去。呈现在他眼前是一片大平原,铁路两边全是小山包。南满铁路的两条钢轨,像两条长长的银线似的,从南向北伸去。在北边铁路尽头的树丛里,有一大片建筑群,那是李家沟火车站,车站里有个巨大的水塔,是专门为火车头上水用的。张铁龙把望远镜越过铁路向远处望去,看到阻击部队已经出发到阻击地点,正在构筑机枪、火炮阵地,战士们斗志昂扬,摩拳擦掌,准备打击增援的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