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帝国欧洲部分的中部,有一座宏伟的城池,它的名字叫莫斯科城。莫斯科横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如果从莫斯科乘船沿河而下,就会进入伏尔加河,继续航行就可以到达黑海。
此时这条道路已经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兼并克里木后打通。不过再南渡土耳其海峡,实现彼得大帝遨游地中海的梦想,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了。而如今的亚历山大二世,就是为这个目的,才决意干涉巴尔干之事。
再说回莫斯科城,此城建城于12世纪中叶,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古有“第三个罗马”之称,因为自君士坦丁堡沦入信封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手中,这里就成了东正教的圣地。
而莫斯科之名是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四:冰城(蒙古语)、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
而莫斯科城的发展见证着俄罗斯帝国乃至今后世的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成长。
莫斯科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而在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这就是莫斯科城最早大工程了。
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更是建立了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
它的重要,在1812年充分体现了出来。因为那一年,欧洲征服者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进攻俄国,而当时的亚历山大一世,就是在此抵挡俄军。而拿破仑最终就是兵败于此,导致了后来拿破仑敌国的覆灭。
和当年拿破仑兵败俄国时一样,此时莫斯科正处在冬天。而此刻的莫斯科城更是雪花降临,天地一片寒冷。
但是再大的雪也无法将雄伟的莫斯科城淹没,坚固宏伟的莫斯科城依然生机勃勃,而莫斯科的标志,克里姆林宫,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它的尖塔傲然直上,仿佛要刺破苍天。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红场、伊凡大帝钟楼等等,简直就是人世界的魁宝。而正是因为这建筑群的富丽堂皇恢弘博大,才是其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
而这里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
这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和北京故宫一样的存在。
此时的克里姆林宫内,其中一座塔楼之上,、一间房间内。在房中的窗边,坐着两个俄国人的身影。如果有俄国显贵在此,一定会认出这两个人来。因为这两人就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他最得力的助手,首相兼外交大臣戈尔查科夫。
“你看,那就是莫斯科历史博物馆了,我们明天有空,去看看吧。前年它才正式开放,虽然还没有完善,但如今也有参观的价值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声音很沉稳,显得很是悠游自在。
望着窗外远处的莫斯科历史博物馆,那崭新的红瓦白顶的宏伟建筑,让这位沙皇陛下也不禁心驰神往。想到馆里丰富多样的展品和档案材料,他就热血沸腾。那是向人们展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繁荣,让人民宣扬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伟大的地方。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博物馆这是他亚历山大二世于1873年下令修建的,是他的人生重要功绩之一。不过此时的博物馆还没有完全完善,没有对公众开放,只是对上层人士开放而已。而长期在圣彼得堡的他还没有亲自参观过,如今来到这里巡视,怎能不游览一番呢?
“属下遵命!听说那里相当不错,我们斯拉夫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明,能在那里充分的体现。而且属下相信他以后必定更为壮大,势必能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博物馆。”戈尔查科夫那苍老且皱纹满布的面容因为激动,而变得红润起来。
“没错,现在的它已经是我们莫斯科的骄傲。但是它还不完美,如果我们能得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和印度的新德里,把它们中的宝物搬来这里,那它必定能成为世界第一的博物馆。无论是卢浮宫还是伦敦博物馆都会在它眼前黯然失色。”亚历山大二世眼中爆出精光,神色变得狂热之极,不过在寒风吹拂下,抖索了一下,随后恢复了平静,“只是现在的形势,并不乐观,那个日子什么时候还会到来呢?”
“咳咳!”戈尔查科夫在寒风中干咳两声,才轻声说道:“沙皇陛下,虽然现在的形势不太好。但是只要陛下你持之以恒,开拓进取,我们必定能实现帝国世代以来的梦想。君士坦丁堡和新德里,必定会匍匐在我们的脚下。”年老的戈尔查科夫在说到这里时,神采飞扬,仿佛恢复了青春一般。
“说得好!没有人能阻挡我们的脚步,即使是英国人也一样,更不要说那些宵小之辈,自傲自大的家伙。近来我们太过关注巴尔干的事情了,对于中亚的事情,我们忍让的太多了,让别人以为我们好欺负,清国人竟然胆敢对我们俄罗斯帝国多番挑衅,难道以为我们帝国好欺负吗?”亚历山大二世神色冷峻,望着东方,“如果清国人还是那么的不识时务,本皇也不会忍气吞声,我们帝国的军队毫不介意到北京游猎一番。”
无论是大清拖延俄国商人的欠款,在伊犁问题上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还是对《浩罕——俄国条约》的否定与对浩罕汗国宗主权的坚持,以及《清英协定》中联英抗俄的主张,都是俄国霸权的挑衅与利益的损害,不为亚历山大二世所容忍。
戈尔查科夫听见自己主子的豪言壮语,也心情澎拜,不过身为臣下的还是保留着清醒的头脑的,轻声说道:“清国人自然是不足为虑,但是如果英国人插手,那样事情就会变得很复杂。属下认为,中亚和伊犁的事情还是应该缓和一下更好。而且听说清国人近来似乎有了不少变化,我们不能不防,在这些问题上继续和清国纠缠下去,可能会对我们在巴尔干的行动产生不好的影响。”
戈尔查科夫说到这些时,脸上有点难看,中亚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原本伊犁问题就是一拖再拖,纳林河南岸的事情接踵而来。最终浩罕汗国的事情,更是连英国都引动了,东方的事情似乎没完没了,如今沙皇有执意要插手巴尔干的事情,这样两线忙碌对于帝国师不利的。而他身为外交大臣,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怎能心安?
“本皇不认为清国人敢乱来,不过此次清国人竟然敢趁收复新疆的时机,占据纳林河南岸,还真是出人意表。想收复失地?难道清国人真的以为和英国签订了那个什么清英协议,就可以有恃无恐的向我们俄罗斯帝国挑战了吗?即使是英国人来了,本皇也不会畏惧,何况根本不够本皇一根手指的清国!想灭它易如反掌!”亚历山大二世神色变得有点狰狞,狠辣之色溢于言表。
亚历山大二世是有相当的自信的,俄国的陆军虽说质量上有点问题,但是还是比清军强悍很多,而他也了解了一些《清英协定》的内容,英国人是有保留的支持清国的,只要自己不太过分,英国根本就不会插手,即使是英国人真的出面,难道自己强大的陆军,会怕英国不成。
“陛下,清国虽弱,但是经过半年多的改革,他们国内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颓气。连在清国的大使布策也来信说,清国正在不断革新,可谓日新月异,而且现在还有英国人的帮忙,虽说我们不会惧怕,但是还是慎重点为好。”戈尔查科夫皱着眉头。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轻视对手,那就另当别论了。
“你要本皇向清国人妥协?这绝不可能!浩罕方面不是已经传来消息,那些反叛者根本微不足道,成不了气候。考夫曼率领的主力早就已经撤离了,就连他也要回圣彼得堡过冬了。更何况现在清国已经收复了新疆,直接和浩罕接壤了。以前浩罕侵占了大量的清国领土,到时清国可能会重新索回,所以浩罕本皇是要定了!”亚历山大二世傲慢的声音在房间中回荡,“至于伊犁的事情,也的确要解决了,不过要在浩罕的事情了结后,我们才和他们谈判。而说到纳林河南岸地区,本皇是一定要清国人吐出来的,不然我们俄罗斯帝国的颜面何存。如果清国人执迷不悟,即使是放着巴尔干的事情不管,本皇也要让清国人吃不来兜着走。”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属下遵命就是了。不过巴尔干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办。巴尔干如今形势复杂,而且对我们并不有利,特别是奥匈帝国的态度让人担忧。安德拉西(奥匈帝国外交大臣)与我们针锋相对,他已经向各国提出,要由签署一八五六年巴黎和约的各国,要求土耳其政府对波、黑两省实行改革。想以此阻止我们对奥斯曼帝国的打击。而且各国都表示支持,我们难以反对。”戈尔查科夫神色黯淡,对于沙皇坚持己见,他无可奈何看,毕竟清国的确是衰弱多年,上段时间更是内乱频发,想恢复元气,根本就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办到的。对清国这种弱势国家还要妥协,的确不太妥当,所以他只能默认亚历山大二世的做法。
而安德拉西的提议,就是著名的《安德拉西照会》。让土耳其对波、黑两省实施改革:宣布宗教信仰自由,取消包税制度,利用省区税收改进农业等。这个方法比较中肯,既不让俄国进攻奥斯曼帝国,还能保持原来的状况,更为容易获得各国的同意。
“奥地利人还是那样的难缠,既然各国都同意,我们帝国也不好反对。不过波黑两省起义的领导者,不是说土耳其那个混账政府,早就已经失去了信用了吗?而且听说他们认为空言改革无益呢?既然他们不肯答应,即是奥地利人怎么折腾也是没用。我们就等着吧,用不了多久,事情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亚历山大二世嘴角翘起,露出莫测高深的笑容。有自己在后面暗中*纵,想平息巴尔干的起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安德拉西轻叹了口气,他是不想俄国在此事上卷得太深,以免遭到各国的进攻。但是沙皇一意孤行,自己也无能为力,只好提议道:“陛下的意思属下明白,既然奥地利人想平息这件事,我们就顺着这次之事。在柏林召开三皇同盟的会议,邀请个其他两国,一同协商此事如何?”
“也好,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干。让奥地利人也看看我们的能耐。”亚历山大二世眼神笃定。君士坦丁堡啊!等着本皇的君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