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合作开荒
古代机械2015-10-25 02:332,965

  立法、联防的事,就这样被雷晓飞在半夜半天的时间里敲定并推行。

  雷晓飞制定的第一套法律,后来真如他的初衷,为巴蜀以后的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的巴蜀几任领导人,按雷晓飞这套法规的思路,不断地完善巴蜀的各项律例,以至到后来,大华帝国安定下来后,还在巴蜀的律例中借鉴了不少条例来修改大华律例。

  完成了立法、联防的事后,已经了解了整场战事的联盟众人,都义愤填膺地要去找“矮冬瓜”算账。雷晓飞却制止了众人,对众人说道:“如果我们现在动了‘矮冬瓜’,就会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我们联盟在报私仇,所以,为了联盟的声誉,我们还是先不动他。慢慢地从商场上挤垮他,让他的日子过得更难过。并且,相信经过了这次,他再也不敢出什么花招。”

  在雷晓飞的劝说下,众人才止住了找“矮冬瓜”算账的念头。

  立法、联防的事,雷晓飞起了个头后,就交由了他在公审大会上公布的人去负责,他自己与谭代巡抚,则投入了推广新生产模式中。

  雷晓飞原先的设想,是在青城至山城这段三百多里路两旁的村子里。先试点推广新生产模式。但现在,他有了一批可利用的资源,就是武林联盟属下的各门派,他就嫌这样做的进度太慢了。于是,他就索性准备做大,把这个新生产模式,推得更广、更远。

  雷晓飞对这个新生产模式的推广形式,经过了一番考虑和全盘策划后,决定以他和谭代巡抚,带着原来官府协同管理机构的人牵头,要求武林联盟属下的各门派,派出两个以上的负责人跟他们同行,让这些门派的负责人先学习,学会了以后,再回到自己门派的居地,对附近的农村进行推广,然后,双方都以已推广的地区为中心,再逐步向外扩大范围。雷晓飞给这个策略的定义是“多点开花,以片带全”。

  武林联盟属下的各门派,也热衷于做此事。现在,门派在盟主带领的入股商业中,已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随着盟主近期定下的向小墟镇发展的商业路线,原先入股的收益还会逐步增长。解决了温饱问题,各门派优先考虑的就是名声。谁不想自己的门派能在当地博得好名声,最好是能传颂千古,所以,各门派对盟主这个扶持门派居地附近农村的计划,不但不抵触,反而认为是一个让门派立德的好机会,况且,门派居地附近的农村生活提高了,对门派来说也是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比如,居民的日子好过了,就会给道观多添个香油钱;居民的日子好过了,就有能力请门派中的人到村子里教授武技等等。

  雷晓飞与谭代巡抚,带着原来官府协同管理机构的人,从青城最近的村子开始,逐村逐村地根据这些村子附近的荒地情况,与村子协商开荒、包种包销、保证收入和上缴管理费的协议。

  雷晓飞定出的协议方案是,与村子共同开发荒地,开发出来的荒地归村子所有,然后,由“治理委员会”的名义,对村子进行指导种植,收成后再由“治理委员会”包销,而村子的收入达到某个商定的额后,就要上缴“治理委员会”管理费,如果达不到额,则不用交纳管理费。

  同时,雷晓飞考虑到这里的村子穷,就以赊借的方式,先把种子发放到与“治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的村子,让他们在有收成后,再还清种子的款项。这个政策,无疑又是一种刺激,让村民更容易接受双方的协议。

  当时巴蜀的农村都很穷,村民的生活现状几乎可以用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来形容,现在“治理委员会”牵头来组织大家向土里寻食了,并且还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条件,让村民只是在付出力气后,就有收获,而且还不用担当一丝风险,这不就等于有人送食上门来了,村民还何乐而不为?

  至于收入到了某个额后,要上缴管理费的问题,村民倒没有什么意见。赚到了钱,出点小钱的又有什么所谓,总比无钱赚、吃不饱好,况且,人家“治理委员会”确是既出了大力,又出了成本,付管理费也在情理之中,总不能让人家亏本嘛。

  既然双方都有了合作的意向,合作的成功率和进度都颇高。

  “治理委员会”成功地与几条村子签约后,雷晓飞就放手让谭代巡抚带着原来官府协同管理机构的人,继续对余下村子进行说服工作。自己则立即就组织人手,与签约的村子投入了开荒中,而且,他还把成了劳改犯的众匪徒,也投入了开荒中。

  同时,雷晓飞把武林联盟属下每个门派派出的两个负责人,分成了两拨,一拨回到自己门派的居地,照葫芦画瓢,与附近的农村商定合作,一拨跟着自己学新生产模式的运作。

  对于开荒,雷晓飞当然不会舍弃他在番山墟发明的、在当代来说是先进的牛耕技术啦,所以,开荒之前,雷晓飞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他抽出建“望江楼”时,那班会做木工的人,并且还从社会上招来了不少工匠和铁匠,着手开始做犁、耙的架子。到了商定好合作后,他马上着手组织铁匠,打造犁头和耙齿。

  此时,周学士也履行了他与雷晓飞分手前的约定,送来了做好的土车床和土钻床各一台,并随机派来了两个会*作的“文华阁”的能工巧匠。周学士及时的支援,无疑是雪中送炭,大大加强了雷晓飞的农具制造能力,让雷晓飞的农具能及时供应。

  雷晓飞也像在番山墟一样,成立了“农具社”,让两个“文华阁”的能工巧匠牵头,带领一班工匠、铁匠,专门从事农具的制造和维修,为开荒提供强有力的农具支持。

  其时,还有一个多月就是春耕时节,所以雷晓飞要抢时间,尽量在春耕前多开荒地,让这些新地赶得及春耕,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收益。

  这段时间里,从事这一摊的各路人马,都废寝忘食地投入的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抢时间。这个时刻,正应验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老话。

  紧张的工作中,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好像才眨眼,已到了春耕的日子。

  在开荒大战这段日子里,因为有了雷晓飞发现的牛耕的先进技术,加上“治理委员会”这班领头人的忘我工作,再加上调动起来的当地村民的积极性,开荒的战绩,足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青城至山城这段三百多里路两旁的村子,基本已经把能利用的平原,都开荒成了水田,整个开荒的面积,达到了两万多亩;而武林联盟属下的门派这一摊,虽然,他们的起步迟了一拍,但这班人却胜在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门徒、信徒,人力资源充足,而且这些门派无论大小,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他们的开荒进度合计起来,比这边要快上一倍,一共开荒了五万多亩。

  说来,这次开荒取得的战绩辉煌中,以当地的一个饮食习惯分不开,就是当时的巴蜀人的肉类食品,是猪肉与牛肉参半,这样一来,当地养牛的人就多了,几乎每条村子都养有牛,给雷晓飞牛耕提供了最大的支撑。

  反正,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中,雷晓飞带领的“治理委员会”与各地的农村合作,一共开荒了八万亩。

  这八万亩的地,如果算每备收成五百斤的话,那就是几千万斤的粮食啦。如果再按每人每月消耗三十斤粮食来算,这些地的收成,足够十万人吃上一年。雷晓飞了解过,当时的巴蜀,总人数也不过是百多万,也就说,单是这开荒出来的地,两造的收成,已足够解决五分之一的人口的粮食,再加上原有的旧地,雷晓飞相信,巴蜀今年的粮食收成,起码能解决一半以上的人口全年不会饿肚子。

  开荒完后,雷晓飞预早向皇太子求援的各类作物种子,也及时送到。

  雷晓飞向皇太子求援的各类作物种子,是他根据前世对四川这个地方的资料,让皇太子在全国范围搜罗这些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种子,种子以小麦、水稻、番薯、甘蔗、桑和各种水果等作物为主。

  这及时送来的种子到位后,雷晓飞又马上组织人手,投入了紧张的播种工作中。

继续阅读:第390章 靠山吃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古代玩机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