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梅花易经
海豚侠2015-10-25 02:474,369

  庆生看着这个老人虽然老,可是个五大三粗的身板,自己才刚吃饱饭拧不过他,好汉不吃眼前亏,对着老人说道:“卲爷,我没钱吃不饱,不如你先给我二十块吧,明天我再来帮你当托,你看好不好。”庆生撒了个谎,决定先要二十块钱回去,明天白天他再去公园要剩下的钱,白天人多,庆生不怕他敢赖账,敢赖就揭了他的底。

  邵千耳“嘿嘿”冷笑一声:“小子,邵爷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就你那点花花肠子还想哄老子,我是看你有这方面的天份,想收下你,这好歹也是一门手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靠着给人算命打卦一生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你想要钱是吗?”他把钱全掏了出来:“都在这呢,只要你跪地上给我磕三个头,叫我声师父,这桌上的钱就全是你的了。”

  那是一桌子钱哪,一百多块,庆生从小到大口袋里没揣过一块钱,不就是认个师父吗!庆生“扑通”一声,趴到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叫了声师父。引得在饭馆的老板娘从厨房里看了过来,这年头还兴这个!?

  邵千耳愣住了,半晌后,一把把庆生拉起,揽到怀里,老眼潮湿,哈哈笑道:“好孩子,我收下你这个徒弟,从今儿起,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不会饿着你。”

  庆生也愣住了,却没想到邵千耳会有这么大反应。他是不知道,邵千耳一生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子女,半辈子游荡在江湖上,虽然吃饭穿衣饱暖无忧,但觉得自己孤老寂寞,他一心想收个徒弟,可这个年代,他那一套行走江湖的骗人勾当无人肯学,想学的他又看不上眼不肯教。这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如意的,终于是拜了自己,怎么不高兴。”

  邵千耳告诉他,自己可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是有传承的,他们这一门的传至宋代易经大师邵康节,学的是失传已久的《梅花易数》,天下占卜算命的手艺大都出自上古易经,这邵康节的《梅花易数》更是里面的佼佼者。传说易经自面世以来,据考证自伏羲氏画八卦至今有一万年的历史了,一直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周公作文字注解后,易经越来越乱,得嫡传的是一派,根据周公注解文字猜测的又是一派,几千年来一直是真伪莫辨。直到宋代邵康节,他倾尽毕生心血,才钻研出易经的真髓,而他也真正做到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风云雷电,帝王兴衰没有他测不准的。

  他死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得其真传,他的毕生心血《梅花易经》也不知所踪了。他的儿子不知道,和他比邻而居的挚友程颢程颐兄弟也不知道。他曾写过一首诗:《易》中秘密穷天地,造化天机泄未然;中有神明司祸福,从来切莫教轻传。诗的最后一句说“不要把易经轻易传授给别人”。不过看样子还是传下来,邵千耳就是第二十三代传人,而庆生就是二十四代。

  庆生听了还有这个来头,心里也是暗自一阵激动,连忙问他:“师父那你掌握了邵康节的秘诀吗?”他笑而不答。

  庆生又问他:“师父我们这一脉是怎么传下来的?祖师邵康节没有传给他的儿子、挚友。最后到底传给了谁?”他还是不回答。不过庆生转念一想:他肯定是没有什么《梅花易经》,要是有,怎么不去算一注彩票呢!今天还要自己和他一起骗人?传闻邵康节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一张彩票还不是手到擒来。

  邵千耳带着庆生到了一家旅馆,要了一间两张床的房间。他叫庆生出去找个洗澡的地方,把晦气洗了在回来,并给了他三十块钱,并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给庆生,庆生想:他是怕我一去不返,要是他把钱全给了自己,自己还真有可能不回来了。

  庆生攥着三十块钱,昂头走在街上,爷我也是有钱人了。他到一家小洗澡店,花了五块钱洗了一个澡。回来的时候买了五个一块钱的大饼,想了想,又买了十块钱的卤猪头肉。还留下十块钱做急用,口袋里有钱,踏实。

  庆生习惯的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自己要是还有“路”可以走,也不至于流落到做给人算命骗人钱财的勾当来。

  回到旅馆后,邵千耳看见庆生回来像是松了一口气。庆生看见,心里笑道:你怕我这半路捡来的徒弟跑了,我还怕你骗我呢!邵千耳见他拿回来的大饼和卤猪头肉,满脸红光,呵呵笑道:“你小子还知道孝敬老人家,不错,不错,有长进。”

  庆生赔笑道:“您是我师傅,不孝敬您那我还孝敬谁呢?”

  邵千耳点点头摸了摸胡子,慢慢的吃着大饼和卤猪头肉,一面摇头晃脑的。庆生也拿起一块大饼吃了起来。

  邵千耳边吃边给庆生讲了一些算卦的常识,现行的算命打卦的方法,都是来自《易经》,而《易经》又有人说其实就是《周易》,说法很多,颇多争议。

  “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理由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而《周易》的“周”字,义为“周普”。

  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知多烦多,但在《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可见《易》分3部,《连山》、《归藏》、《周易》。《周易》又是周文王坐牢的时候,在前两易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易又说龙蛇混杂,不学的好。邵千耳说,他就教庆生只学周易八卦基准,专精他们这派传下的《梅花易数》。

  庆生听了问道:“那就是有《梅花易经》了?”邵千耳说:“慢慢来,你以后就知道了。”

  他又告诉庆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庆生凭空多了个爹。庆生暗忖:没办法,人穷志短,给口饭吃就得认人为父,还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有朝一日老子发达了,一定要多收几个徒儿,得找补回来。

  他告诉庆生易经八卦里东西南北的顺序之分,周天世界就是一个圆周,看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图就明了。不过要记住,古人在纸上的方向与现代是反着的,因为古人讲究坐北朝南,古人在纸上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两人把饼和卤猪头肉吃个精光,就睡下了。庆生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这次的回转和慷慨,让邵千耳喜爱且相信了庆生,并传授给了他了不得的东西。

  以后庆生跟着邵千耳行走大江南北,打着南腔北调,行占卜算命,期间邵千耳还略教了庆生易经风水,虽然风雨飘摇居无定所,却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庆生越来越发现邵千耳并不都是在骗人,给人卜卦很有一套,往往能算了八九不离十。他教给庆生的也很有道理,有迹可寻,小到喝水走路,大到世界宇宙都能解释个一二出来。庆生再也不敢轻看这位便宜师傅。

  自宋代邵康节以后,就再也没出现过真正的易经大师,江湖术士层出不穷,但多是以讹传讹,这才造成后人对易经抱有偏见,给这部千古奇书戴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

  很快春夏秋冬一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庆生不仅弄懂了五行生克,更是对八卦的方位了如指掌。但唯独这个占卜,却是一窍不通……

  邵千耳始终不教他,总说基础牢靠才行。于是他便悄悄的想要去别家偷师。遇到别的算命先生的时候,总要摆出几个人的生辰八字让他们算一卦,看他们算卦的方法,期望从中偷学点东西,只是没有一点收获,还倒贴了不少钱。后来被邵千耳知道,也没说他什么,只是告诉他四个字:“岁运并临”。

  庆生带着这四个字,这一日又出来偷师,遇到算命的就问:“岁运并临”只是从他们的目光中,庆生发现,他们似乎第一次听到“岁运并临”这个词。便都托故告辞。

  终于走到一个拐角处,又见一个卦摊,算命者四十多岁,就面像而言似乎是位忠厚之辈,便把“岁运并临”四个字重复了一遍,那个算命先生看了庆生一眼,眼神有点诡异,说:你的命我算不得。

  庆生感觉就是在浪费时间,于是随口问道:“请问排一个八人命局、大运,需要多少时间?”就要托故告辞。没想他立即回答说:“十分钟即可告知。”庆生很疑惑,偷着学了几个月易经的他,排八个人的大运及命局,也要用上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后,越想节省时间越难。

  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八个人的命局与大运摊在桌面上,开始提问,庆生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你告知我,这八个人中哪一位学位最高?”,算命先生看了一下,指着其中的三个回答说:“这第三位先生。”庆生心中一怔,果然不错,八人中惟此人有博士学位。庆生接着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这八个人中,谁最有钱?”算命先生仔细看了一遍又指着第四个回答说:“第四位。”果然不错,此人身价千万。庆生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你能看出这四对夫妇中哪一对最为和睦?”一分钟后,他告知庆生:“第二对。”

  整整一个小时,庆生不断地向他提出问题,发现其准确率高达90%。庆生顿时瞠目结舌,大为震惊,临行前,问他:“先生,你学易经有多少时间啦?”他笑答:“不瞒小兄弟,整整十八年的时间。”

  庆生给了他五十块钱然后又问道:“如何才能学好易经?”他又笑笑道:“发现。”说完把庆生给他的五十块钱推到一边,眼神异常诡异的说道:“钱就不必了,只要小兄弟往后发了大迹,不要忘了我就好。”庆生见到这等好事,赶紧就把钱收了回去,心想:我还是和你一样的算命先生呢,能发什么迹!想着告别他就走了。

  庆生回来后把事情告诉了老头。

  邵千耳听了沉吟了一下,然后对着他说:“你算是遇到了一个高人。如你所说那个中年人是我们这行里的一个高人。”

  庆生暗想:虽然厉害,不过他也没算出我的命。

  邵千耳突然不着边际的对着庆生说:“我今早还在被窝里的时候,就知道出门的时候穿一件衬衣绝对不行,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庆生好笑的道:“盖两张被子都还不觉得热,外面会暖和吗?只要是个有感觉的人都知道。”

  邵千耳却很认真:“对!就是有感觉和没感觉的区别。中医把一下脉,不需要开膛破肚,也能知道五脏六腑的情况;科学家到南极取一块冰看一下,就知道全球气候问题。我们算命打卦也是这个道理。”

  庆生一愣,思索片刻:“哦,我知道了,学习易经就是要找到这个感觉?所谓一脉可知病,一叶可知秋,就是这个道理吧!?”

  老头点点头,摸了摸下巴的胡子笑着道:“还不算笨。”……

  又过了一年,庆生和邵千耳已经逛遍了中国各省的大城市,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庆生和邵千耳初遇的城市。庆生终于是学会了占卜。庆生很喜欢自己上学时候读过的《爱莲说》,其中一句更是奉为座右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年来,庆生总以“出淤泥而不染”勉励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做这算命卜卦,只是暂时的。用《周易》里的话来说,自己现在不过是“潜龙”,总有一天会:飞龙在天。

  算来庆生已经跟邵千耳两年,邵千耳终于允许庆生单独给人算卦。只是今天邵千耳没有来,就庆生一个人出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庆生算错了给自己丢脸,还是怎么的?反正是没来。

继续阅读:第3章 劫数上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洪荒圣祖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