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龙小子2015-10-25 02:485,166

  飘然洒脱,与世无争,淡泊闲适,是云麓仙居弟子成自天然的真性情。自千年前祖师女魃创派至今,派内弟子一直秉持着这份得天独厚的高贵云游大荒,修仙、习法、赋诗、作画、执棋、弄琴……文武并重,百般精通。

  云麓仙居的法术,以风、火、水三系元素的能量运转,其火猛烈,其水温婉,其风迅捷,三系法术同时兼顾云麓仙居弟子在战斗中的进攻、守护、控制三方面的运筹,三系法术相融相助,风生水起的散淡之间,敌人已是烟消云散。

  同时,云麓仙居弟子亦是大荒的守卫者,是天下正义的捍卫者,自祖师女魃于涿鹿大败蚩尤,云麓仙居便从来没有放弃过与邪恶为敌的信念。这一份执着千年的信念,化身为使命与责任,根植于每一位云麓仙居弟子的心中。当掌门慕珊义无反顾地将云麓仙居迁往太古铜门前线时,便向世人昭示着这份伟大的坚持和信心。而战争,永远不是云麓仙居弟子渴望的生活方式,生性散淡的他们更希望生活充满闲情逸致。云雾缭绕,美若仙境的云麓仙居,在晨曦的掩映下显得生机勃勃,三卷天书,还在追寻,新的篇章,却在等着你来谱写!

  起源——女魃之弟子

  炎帝之时,蚩尤、刑天组织了妖魔军队,意图推翻炎帝,夺取其部落的统治权。炎帝于是向黄帝轩辕氏求助,共同抵抗妖魔。黄帝手下有应龙、女魃两员大将,其中女魃是旱神转世,居住的地方总是烈日炎炎,土地焦裂。黄帝得九天玄女所赐天书三卷,将之授于旱神转世的女魃。凭借着天书与神体,女魃一举击败风伯雨师,功勋无量。

  之后,女魃便用三卷天书教授弟子,建立了云麓仙居,在其后,更在赤水之北,自悟天成,创下天书第四卷,直取天下最丰厚的土地元素化为法术能量,可惜此举始终有违天命,在云麓仙居日后的发展中,土宗一脉屡遭变故,渐渐式微。女魃将天书四卷悉数传给大弟子赤霞,由赤霞代传其他弟子法术,女魃则避世修身,不久便羽化登仙。

  云麓弟子个个高傲尊贵,常年修习天书的法术使他们容颜俊美、青春常驻。他们坚信只要修习三卷天书,终有一日能飞升见到门派的祖师女魃。

  起源——皇朝掌权者

  炎黄战蚩尤之后,因为女魃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令云麓仙居同天机营,太虚观一样,列为了历代皇朝所恩泽的门派之一。由于取得了黄帝的无上信任,云麓便成为了皇朝的大国师。世代流传,之后各朝的大国师之位都是由云麓弟子来担任。

  云麓弟子相貌不凡、身份尊贵、位高权重,历代皇朝统治者也对他们无比信任。可是却遭到位居第二的太虚弟子不满。但是出尘脱俗的云麓掌门超然地面对了太虚弟子在朝政上的种种刁难,他们显得与世无争。可是门派中仍有部分忿忿不平者,不潜心修炼,喜好玩弄权术。

  传承

  云麓仙居自创派至今,共出十八代弟子。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中,云麓仙居经历了世间种种变迁,而自己门派也在动荡和辉煌中,交替发展。

  如前所述,云麓每代必出一名弟子前往朝中担任国师,十七代弟子中,掌门人无垢,淡薄名利,只是潜心修炼三卷天书一脉,不过终究命格不足,无法超越前代掌门,到晚年时终于放下执着,将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几名弟子身上,收了慕远,慕珊等几名佳弟子。

  故师弟焰离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掌门师兄无垢一般不问尘世,何况看到师兄修炼天书三卷亦无成果的结局,自知无法比师兄更胜一筹,于是入世辅佐夏启,夏启继承刑天战魂之后,对云麓仙居颇为轻视,焰离忍辱负重,到夏启离奇失踪,太康临时登位之后,地位权势才见长,与师兄虽然天性不和,一个好动一个好静,然而自小受师傅抚养长大,兄弟情谊甚笃,时时有书信往来。

  时光飞逝,在云麓仙居十七代的弟子之中,慕远年轻时天资聪颖,悟性极佳,到了22岁的时候了悟至上天道,遂离世脱俗,不再关心人间权势地位,掌门无奈,只好将培养国师的对象转移到了大师姐慕珊的身上,而希望慕远能在三卷天书造化上突破桎梏,继承掌门之位,光大门楣。在新一代弟子中,慕珊、冉婧都极为仰慕这位大师兄,而其时苏玉函年纪尚小,所以慕远也只将她当作小妹妹。

  随着云麓与太虚在朝中权利争夺更为激烈的时候,焰离渐感危机,于是向掌门师兄无垢写信,借十七代翘楚弟子慕远与慕珊等数名进朝,出于关切师弟,并想让爱徒早作磨练的考虑,无垢欣然应许,谁知道慕远下山之后对人世间充满好奇,竟然独自离去云游天下,从此未有音信,下落不明,无垢惋惜爱徒,数日间骤显衰老,苏玉函含悲奋发,致力研究天书三卷,暗下决心要完成慕远未尽事业,不久,太古铜门异动,宋御风邀各大掌门查证,无垢心中有预感,离去之前便单独召见苏玉函,秘授掌门之位,尔后,太古铜门大开,各派掌门失踪,天下大乱,玉函举掌门令出列,收整云麓一派。

  苏玉函继承掌门之位,冉婧不服,与之决斗,苏玉函施展三法绝技重创冉婧,冉婧遂离教出走,苏玉函亦元气大伤,不久玉玑子率众攻打云麓仙居,苏玉函不敌,让全派上下弃守云麓仙居,由于苏玉函年纪尚轻,在其他弟子当中缺乏威信,有大部分弟子不愿意听从号令,决心死守云麓仙居,苏玉函无奈,留下天书三卷而去。无数弟子殉难云麓仙居,云麓一派从此中落。苏玉函从此化名隐逸云,不知缥缈何处。其他各宗弟子虽然逃出云麓仙居,群龙无首,各行其道,云麓仙居顿失中心,相互难通音信,散如流沙。

  慕珊在保护太康等退出中原,发现玉玑子偷袭云麓仙居之时为时已晚,回到师门看见一片凋零心中悲伤,从此隐居云麓仙居旁,不再过问世事。

  无垢失陷太古铜门后,隐逸云出走。慕珊隐居云麓仙居。冉婧及其他弟子收拾残局,授徒传业培养新一代。十七代弟子传下的十八代弟子们涉入大荒,开始揭开当年云麓门派中的恩恩怨怨真相。

  现状

  时光如梭,当人们已渐渐遗忘了云麓仙居那些恩怨情仇时,十八代的弟子们没有离开过众人的视线,云麓仙居的直接沦陷,莫云、涵泉、烟纶等弟子被魔化控制,惨为敌人所用,其余弟子四散各地,无人为首。云麓门道自此衰落,夏启殁后,妖魔入侵大荒,太康少康无暇政事,在太虚门派挑拨之下,焰离的国师之位备受质疑,岌岌可危,云麓仙居面临立派以来首次被推翻国师之位的危机。

  但在以暮云寰为首的新一代云麓仙居佼佼者,在太古铜门建立据点水云宫,镇守太古铜门的前线数十年,将各项工作完成得天衣无缝,不旦熟练地*控水云镜监视着最前线的动态,为制订战术战略提供了详实而可靠的战报,而且还在战火中为门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弟子,虽然中原的门派已经沦陷,云麓仙居弟子失散各地,但在以水云宫为据点的坚持和发展下,云麓仙居正在一步一步地重新走向辉煌!而一直镇守云麓仙居的慕珊重出师门,主持重建云麓仙居门派,更是为云麓仙居的未来展开了新的篇章!

  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

  作为西昆仑女仙创派的太虚观,本是清净避世的清修者,但天生亦正亦邪的神秘气质,决定了太虚弟子永远在明与暗之间徘徊。

  他们可以召唤出仙气凌人的昆仑神兽,也可以召唤出摄人心胆的黑暗力量。他们中有人终生一心向善,清心寡欲;也有人一辈子满心权欲,不择手段。

  正因为如此,他们被世人所爱,所惧,所憎,所悔,但却终究泰然自若。他们行走于正与邪的中央,仿佛行走在八卦阵的阴阳两极,左转是仙,右转成魔。

  但无论是力量还是永恒,是生存还是毁灭,对一个超凡脱俗的太虚弟子而言,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只是孤独地、自信地在尘世中行走着,如仙鹤在蓝天上翱翔而过,没有痕迹,任人评说。

  起源

  太虚源自西昆仑。西王母居于昆仑,养异兽,有神通。炎黄之战,西王母委派云华夫人协助黄帝。云华夫人觅得聪慧弟子凌虚子、凌桓子、凌玄子、凌空子、凌君子,史称“太虚五杰”,授以西昆仑之无上道法:通灵真言,通灵真诀,太虚符法。临行前,诸弟子成立太虚观,供奉云华。

  昆仑道法中,尤其以通灵真言最为厉害,能以施法者自身法力召唤西昆仑异兽并驱使作战。只是,有一灵例外,那便是邪影。

  传说邪影源自盘古开天地,并不具备实体,由未沉入地下的通灵浊气形成。这一脉浊气缠绕着清气上升来到西昆仑,自西王母诞生便环绕在昆仑山。邪影以施法者本体为基,利用施法者潜意识里压抑的暴戾邪气为引,用法力凝成实体,威力无比。

  万不得已,勿用邪影。云华夫人离开之际嘱咐弟子。

  然战势万变,蚩尤、刑天驱异兽进*黄帝大军,太虚弟子抵挡不住。万般无奈,诸弟子呼唤出邪影,瞬间逆转战局。

  没有想到的是,邪影失控,反噬主体,失去理智的太虚弟子无论敌我,见人就杀。临阵折杀了黄帝大将力牧。

  黄帝大为恼怒,遂将太虚功过相抵,而之后的历代帝王均畏惧太虚,始终不敢委以大任。自此,历代太虚观立下门规,无论何时何地,均不可再用邪影真言。

  传承

  自首任太虚掌门凌虚子创派以来,太虚观已逾五百余年,其间共出十二代弟子,其间共出十五位掌门。

  五百年沧桑变幻,太虚观历代掌门都坚守着云华夫人的训诫,克己避世,清修向道。但其中也屡屡有长老弟子为心魔邪影所惑,败坏朝纲,混乱门派。

  但无论如何,历代太虚弟子都在掌门领导下,克服了各种变数和混乱,将太虚道法发扬光大,受到民众的信赖和王朝的嘉许。哪怕兵荒马乱,王朝宗室始终有给予太虚观的月例香供银两。

  只是,到了近代,太虚观蒙上了耻辱。太古铜门打开,太虚前掌门宋御风隐遁于太古铜门之内的幽暗世界。

  有人说,宋御风是受邪影所惑,投效了幽都妖魔;而接下来,太虚观师叔玉玑子与幽都勾结,研习元魂幻化导致幽魔裂隙扩大,事发后,玉玑子彻底背叛了王朝,甚至带领其弟子,攻陷太虚观与云麓仙居……

  此时,太虚观一片慌乱,有些人干脆投效了玉玑子,有些人手足无措,终日在陷落的门派周围徘徊……

  这时,站出来的,是个年轻人,前太虚掌门宋御风的独子宋屿寒,在危难之际,他以一己之力保护下云华夫人留下的嫡传秘籍封印之书,然后始终站在中原前线,率领剩余的年轻弟子,与玉玑子对抗,与定勇将军的西陵守卫军遥相呼应。

  其实,他是个孤独的少年。

  他的父亲背着恶名遁入太古铜门,许多人说,他是叛逆的儿子,何况,他如此年轻,不值得信任。

  他始终身处熊熊战火中心,他的周围可能潜伏着玉玑子的奸细,睡梦中随时可能有一把尖刀刺入他胸膛。

  他不敢哭泣也不敢大笑,他甚至不敢提父亲的名字,他只是挺立着,在持久的战事中,在中原熊熊燃烧的烽火中,用自己有些单瘦的身躯,用自己平和的微笑和坚定的鼓励,告诉剩下的弟子,告诉整个王朝和大荒,太虚观没有被毁灭,太虚观不会消失在历史之中。

  这个少年一定会被写入未来的历史,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成为了支撑起整个太虚观中流砥柱。

  现状

  阴云,终有消散的迹象。

  “我承认你。”当前太虚观法宗宗主莫道然在宋屿寒面前惊天一跪,太虚观的人心终于聚拢了来,当人们回眸,终于发现,在这些血与火的悲惨岁月里,一直站在他们中间,支撑着他们的,并不是德高望重的宋御风和惊才绝艳的玉玑子,而是这个单瘦、清秀、并不那么多话的英俊少年,他总是冲在每一场战役的前面,吟唱咒诀,用仙鹤袭击前方最可怕的敌人;他总用坚定的语气安慰着每一个哭泣的弟子,我们是正义的,我们必将夺回门派。

  再仔细看,这个清秀白皙的少年,曾几何时身体上也满是伤口,他却从不言语,只在寂静冷夜,自己悄悄走到医官那里,要一些疗伤的药。

  “也请你,相信我。”莫道然向宋屿寒伸出手来,“去太古铜门的白云观吧,那里,你父亲的旧友白云道长已筹措妥当,准备重建太虚观。”

  “新的太虚观需要你,而老的太虚观,请相信我,总有一天会为你夺回。”坚毅的男子向少年长长伸出手,被利剑磨出的厚茧分明,明明白白表彰着他的决心。

  宋屿寒握住了莫道然的手,很重的力道。然后他笑了,笑得明朗而开心:“莫宗主,我相信你能夺回以前的门派,但不是为我,而是,为了整个太虚门派。”

  说罢,宋屿寒一骑绝尘,便消失在中原漫漫黄沙之中。

  少年知道,他会在太古铜门,兴建一个更庞大更兴盛的太虚观;而莫道然,会坚守在中原战场,将玉玑子叛党赶出门派旧址。

  这是,宋屿寒与莫道然的君子之约,承君此诺,必守一生。

  白云观后的高山之中,悠悠白云,寂寂道场。

  年轻的弟子簇拥在年轻的掌门周围,丹炉间香烟渺渺,道观里窗明几净。

  宋屿寒坐在云华殿内,沉静地蹙着眉头翻看中原战报,他知道,眼前的歌舞升平只是表相,中原依旧战火纷飞,玉玑子的叛党从未被剿灭,而太古铜门深处,也许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不过,年轻的掌门并不畏惧,因为他知道,他身边有白云道长、莫道然、以及许许多多同门兄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难,他们都将站在一起。

  只要齐心协力,太虚观,没有过不去的关。

  「门派教义」

  宗旨

  参阴阳之法,交仙灵之心。

  典籍

  太虚观延续五百年,派内秘籍经典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以下几部:

  《封印之书》《太虚观法经》《太虚观事迹》

继续阅读:第23章:荒火传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仙剑奇侠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