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蜀王之死(四)
家国天下2015-10-25 02:474,136

  当蜀王杨秀闻到阴世师已经把他们的大营全部烧了及他还在子午道屯下重兵,使得蜀王非常恼怒,他准备带人亲自去强攻陈仓口,奈何蜀军士气比较低落,还有就是他们的粮草供应不上,就连杨秀的亲卫为杨秀寻到的女人,杨秀都没有劲去看了,杨秀此时准备撤兵了,他已经对攻占关中之地没有兴趣了,只想回到成都去做他的蜀王了,毕竟山高皇帝远,京师的杨勇也奈何不了他。可是有人不甘心啊,这人就是凉王杨明,他的野心可是比杨秀还大啊,他是一心想继承大隋的皇位啊,当他听到杨秀准备带人往回干的时候,便来到蜀王的营帐劝说这杨秀。

  蜀王杨秀见到杨明奇怪的询问到,我儿,怎么不收拾东西啊。为父决定即日就返回成都了,这天下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啊,我们此次带来的十几万军马,已经近损一半了。还没有攻破这个小小的陈仓口,还不如回属地做我们的土皇帝呢?

  杨明听完后,赶紧道,父王,不可,若是我们呢就这样撤兵,岂不是会被天下人笑死啊,我们此次可是进京勤王的。汉王、晋王他们也起兵了,。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们有可能会攻入关中的,等他们攻破关中的时候,我们的处境将会便的艰难了。还有我们还有宇文成都大将军的十万军马在南疆呢?若是父王召回宇文成都,相信哟啊不了多久,这陈仓口就会被攻破的。

  杨秀起初还是不愿意的,可是当杨明听到宇文成都的时候,他的锐气又来了。这宇文成都的厉害,他还是知道的,虽不说是天下第一,也能够排在前几位吧。若是宇文成都能够带人过来,那攻破这陈仓口,不是问题了。于是,杨秀便命人传信给宇文成都,让他留下副将处理南蛮的事,而后便率领军马赶到这里攻打陈仓口。

  宇文化及这短时间很郁闷,这次给随杨秀攻打陈仓口,竟然被阻挡在陈仓口外,这不算什么,就是因为他一心劝谏杨秀不要近女色,被杨秀一怒,打了八十大板,还好那些侍卫没有下重手,否则宇文化及这种人非得被打死不可啊。若是以前宇文述在世时,他有宇文述管着,每日还能够去联系武艺,当宇文述被杀,他们一家被贬黜的时候,宇文化及渐渐的成为了宇文家的主心骨,他便不再去练习武艺强身健体了,而是要考虑他们宇文家的生存的问题,还好,蜀王收留了他们一家,没有使得他们去那蛮荒之地啊。宇文化及自从投靠蜀王杨秀以后,他在京师的那些不良习惯,渐渐的有表现出来了,每日要是没事,就会去逛窑子,渐渐的使得他的身体有点不只了,不过这宇文化及的耐力非常好啊。这段时间他开始渐渐的对杨秀不满了,准备相离凉王杨明继承蜀王的王位及封底啊,这杨明虽然被杨勇给封为凉王,可是杨勇并没有给他封地及官职。宇文化及之所以想立这杨明为蜀王,是因为这凉王杨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易于控制,这些念来,使得宇文化及看的非常清楚,若是自己没有实力,都会受别人摆布的。还不如自己在某后控制着属地呢?况且自己的儿子宇文成都掌握这蜀地的军马,三军接听从他的命令。(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等宇文化及拥立凉王杨明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能够掌握的军马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其他的军马还是支持雍王杨孝的。宇文化及当然不会同意这杨孝做大,于是,双方便开始混战,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混战,使得靠山王父子轻易击败了蜀军。攻占了着蜀地。这是后话,以后在表)。

  当宇文化及听到杨秀命人传宇文成都带兵来助的时候,那和兴奋啊。这下他差不多可以拥立这杨明了,不过他并不是希望杨明继承蜀王的王位,他准备直接拥立这杨明为帝的,那样他就可以成为开国功臣了,况且蜀地富庶,可是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当年刘邦就是依靠这富庶的蜀地建立了汉朝,后来刘备也是依靠这蜀地,在这里建立了蜀汉政权,使得大汉苟残喘延了几十年。现在天下大乱,蜀地是很少能够收到攻击的,只要他们暂时积攒实力,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再趁机出兵攻占天下啊,奈何这杨秀心思太急了,不愿意听从宇文化及等人的建议,而是一味的想尽快拿下这关中之地啊,在他看来,当年秦国就是依靠这关中之地,统一了六国啊,先皇也是依靠这富庶的关中之地,结束了乱世。他自认为他可以依靠这富庶的关中及蜀地拿下这天下。可是没有想到如今竟被一个小小的陈仓口给为难住了。

  •••••••••••••••••••••••••••••••••••••••••••••••••••••••••••••••••••••••••••••••••••••••••••••••••••••就在宇文化及在这YY的时候,阴世师向京师的靠山王杨林回报了这里的情况,杨林听到斥候的回报,并没有说什么?徐世绩、房玄龄几人也不敢打扰杨林,突然杨林道:“这蜀王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况且他手下大将宇文成都还没有出现,若是宇文成都带人攻打陈仓口,阴世师是受不住这陈仓口的。”徐世绩等人也听说过这宇文成都的厉害,当年先皇在世时,曾经御风这宇文成都为天下第一,不过后来,因为宇文述犯罪,他们一家被贬蜀地,没想到这宇文成都竟然投靠了着蜀王,这下可麻烦了。

  靠山王杨林不等徐世绩等人说话,便对门外的罗士信道:“罗士信,本王命令你带三千军马去支援陈仓口的阴世师将军,一切听从阴世师将军的吩咐,若是宇文成都带人来挑战,给本王好好的揍一下这宇文成都,要让他知道天下胜他的人甚多。还有尽量不要让蜀王的军马突破陈仓。”

  罗士信二话,不说便上前接过杨林的令箭去挑兵了,看着罗士信的离去,杨林笑着对徐世绩几人道:“并肩王手的好手下啊,就算是本王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是此人的对手啊,相信这次宇文成都碰上他,也不会占到便宜的。你们说着并肩王不回京,是不是有意的啊?本王及陛下可是发出了好几道命令啊,就如泥牛沉如大海一样,毫无消息啊?如今陛下病重,皇长孙也是奄奄一息啊,这京师的大事都压在本王一个人的身上,本王还真是撑不住啊。”

  徐世绩几人是知道杨逸不回京师的原因的,如今汉王。晋王、蜀王纷纷造反,本来皇上驾崩,可以让皇长孙继承皇位的,奈何皇长孙也是重病啊,起初众臣商议从其他亲王里面选出一位王爷继承大统的,可是他们竟然造反了,手的大隋的官员非常失望啊。他们把目光转向了靠山王父子,这靠山王杨林可是先帝的胞弟啊,可是靠山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啊,若是让他继承皇位,有点于理不合啊,他们只好把目光瞄向了并肩王杨逸。杨逸也知道这一情况,就是不会,还让徐世绩等人替靠山王杨林多走动一下,让靠山王杨林继承这大隋的皇位。他们现在听到靠山王杨林的牢骚,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杨林看到他们不说话,便道:“好了,你们下去处理事情去吧,本王要去及进宫看一下陛下及皇长孙了,毕竟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们可不能倒下,还有你们要密切关注一下潼关及陈仓口的事情,至于并州的汉王,倒不必担心,本王相信许国公刘方柱国会处理好的,况且还有燕侯罗艺及薛世雄等人的帮助,估计,要不了多久,汉王就会被锁回京师了。”

  交代完这些事情,杨林便带人进宫去了,留下徐世绩等人在这里处理公务,虽然徐世绩等人并没有在朝当官,可是他们现在是靠山王杨林的幕僚,大兴的官员见到他们还是很尊的,况且这房玄龄及杜如晦在羽林军还是挂职的,自从羽林军出征后,他们就按照杨逸的吩咐,进入了靠山王府给杨林当某聊了。

  等杨林走后,徐世绩出言道:“你们说,我们替并肩王瞒着这老王爷,老王爷,若是知道后,岂不是会很生气的啊,那样我们岂不是很惨了,老王爷肯定不会找并肩王出气的,到时肯定会把气出在我们身上啊?那时我们•••••••••••••••••••••••••••••••••••••••”

  杜如晦笑着道:“你现在后悔已经没有用了,若是老王爷知道我们没有把他写给并肩王的信件寄出,我们肯定要遭殃的,不过也不用怕,等到陛下驾崩、皇长孙薨的时候,我们就以天下不可一日无主,邀请百官一起*迫老王爷登基就是了,况且观德王等人也是支持我们的,这还有什么好怕的啊,只是我们要谨防吏部尚书杨约,据我们的探子汇报,这杨约这段时间私通扬州的晋王。看样他是在等陛下驾崩的时候,让晋王入京啊。”

  听完杜如晦的话,房玄龄冷笑着道:“就怕这晋王不离开扬州呢?一旦这晋王离开扬州,不就成了一条没有水的鱼了吗?我们这些天做的准备没有白费啊,还是有鱼儿上钩了。现在就等着收网了。”

  原来他们几人和靠山王杨林商议,假装把大兴的军马大都调出去讨伐并州的汉王,白日出发,趁天黑再回到军营,反正这个时候大兴戒严,百姓也不敢出来,只要夜间行动的全部以通敌的罪名抓起来,没想到他们这一计策竟然哄到了杨约这只老狐狸,他还真的以为大兴目前空虚呢?于是便暗中联系扬州的晋王,让他趁机带兵进京上位。杨约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些动作全部被徐世绩他们得知了,只不过是他们不愿意挑明吧了。就等着杨广离开扬州呢?一旦杨广离开扬州,他基本上就完了。

  徐世绩听后道:“事情绝对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啊,这晋王可不是一半之人啊,当年差点被先皇立为太子,他还是有不俗之处的,况且这晋王二十岁就带兵消灭了南陈等国啊。他肯定清楚的若是他一旦离开这扬州,有可能回不去了,他熟读历史,肯定知道当年大汉的周勃等人迎立汉文帝的事啊,他肯定会让人来试探的,若是有假,他肯定是不来的啊。这件事我们还是从长计议啊。不过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招募士卒,如今关中军马不过二十万,可是这二十万分布非常散,王爷来信说,他在河套地区让人训练一支军马,正好借此机会正名。”

  听完徐世绩的话,房玄龄及杜如晦心里非常大惊吗,难道这并肩王有能掐会算的本事,知道大隋以后会发生叛乱,竟然提前暗藏了一支军马,他们之所以没有往杨逸准备早饭的方面想,是因为他们已经投靠杨逸了,可谓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就算杨逸想早饭,他们也会追随的。杜如晦当下道:“王爷,果然深思远虑啊,这样也好,省的我们训练了,我从过往的突厥商人那里说,前段时间突厥的处罗可汗从河套借来一支军马,统一了突厥,难道那只军马就是王爷暗藏的吗?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怕这扬州的晋王了。”

  徐世绩点点头,道:“不错,那只军马就是王爷的军马,王爷已经在心中说明了,我们只要装着招募士卒就行了,对了这件事只有你我三人知道,若是传出去,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房玄龄及杜如晦赶紧指着天发誓,徐世绩等二人发完誓言后,又和二人商讨一些大事,然后便各自离开,去准备招兵的事情了。

继续阅读:第136章 蜀王之死(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兴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