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的失算
山水也2015-10-25 02:44628

  如果史迪威、罗卓英在这紧急关头不出现两次调兵失误,中国远征军正常应对的结果是在激战中各部队交替掩护着向后方作有秩序的退却,而不是全面崩溃,也就是说失败的程度不会像后来那么惨烈。

  史迪威方案的错误之一是中国最高统帅部过于轻敌,蒋介石对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一般估计是三个师抵一个日军精锐师团。这一估计未必准确,实际作战中,东线的第6军两个师根本挡不住日军第56师团进攻,一般装备的部队,六七个师也不一定抵得上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力,且不论战略战术日军高出一筹、关键的战场制空权也在对方手里,单凭地面部队实力,就是全部远征军的装备都达到机械化第200师的水平,还需增加3个师,方能与敌持平(仅就地面部队的战斗力而言,不考虑制空权问题),可见远征军的作战计划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事后来看,第一次入缅作战如果不犯战略和战场判断之错误,在日军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已经增援上来后,及时按杜聿明方案进行战场调整,中国远征军三个军同日军三个师团在密支那、八莫、昔卜、东枝、景栋之线形成对峙是合理的结局,消灭登陆之敌攻占仰光是可能做到的,而全军溃败至国境内、同日军在怒江对峙的结果也是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当时的参战将领和史家后来的总结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回忆和研究基本满足于战史的叙述,缺乏对兵力、兵器、情报、制空权等因素作客观的专业分析,一味地指责指挥方面的种种错误,而其评估的预设前提中,都认为中国远征军原本是完全可以战败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日军四个精锐师团并收复仰光的。

继续阅读:战场的实际情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日神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