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备寿春大会群臣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大汉王朝的疆域内,少见的出现了一段没有大的战乱和动荡的和平时期。各个诸侯都在尽心竭力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或在*先前失败的伤口,以图重振旗鼓,比如孙策;或在积蓄乘胜追击的力量,以图成就不世伟业,比如刘备、曹懆••••••在这期间,刘备娶了他第二位夫人甘倩(就是历史上的“甘夫人”,刘禅的生母)。甘倩为人娴熟稳重,生的肌若凝脂,态媚容冶,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这是说甘倩皮肤十分白皙),刘备见之深爱也。
而关羽与吕绮雯的婚事则不是太顺利,吕绮雯在马云騄的劝说下到是点头应允了此事,但吕布、关羽二人则皆有些异议。关羽自视甚高,对于作吕布女婿,成其晚辈,心中有抵触情绪,而吕布兵败在刘备手中,虽然受到优待,衣食无忧,但亦是常觉愤愤不平。刘备等人虽有意在中做媒,但也不好勉强,此事遂暂时放了下来。
孙策方面由于认清了与刘备巨大的实力差距,明智的选择了同刘备军停战,努力经营曲阿、柴桑、秣陵三城这扬州半壁江山,孙策屈己待人,招贤纳士,利用其父孙坚的声望,招揽江东豪杰,大有成效。文有骆统、陆绩,武有全柔、凌*、吕蒙等人来投,一时也可谓英杰会聚,加上马步水军得到新招募士卒的补充,势力逐渐强盛起来。
而张绣则听从贾诩建议,把治所从宛城迁到许昌,一面与刘备、刘表结好,互为应援,一面积粮练兵,整备兵马,以防备曹懆大军可能的进攻。
至于刘备方面,这一年多也没有闲着。刘备在自己统辖之地新修水利,奖励农桑,建立学校,推行轻徭薄赋之政策,力行节俭,提高民生,百姓民众皆大喜。但不幸的是,徐州发生大范围瘟疫,病死者甚多,刘备闻讯十分忧虑,夜不能寐,欲亲往徐州巡视,被关羽、陈群等文武死力劝止。太史慈秘密进见刘备献计,推荐‘神仙’于吉及其子于仪来徐州为百姓诊治,刘备大喜,遂从之。经数月,于吉、于仪等人倾力医治,糜竺、简雍的父母官员日夜奔忙劳苦,终于将这场瘟疫平复,但徐州死伤民众足有数万。
刘备念黎民受苦,命免除徐州三年赋税,民心大悦,皆感刘备之德。但却有曹懆遣细作散布流言,说此次瘟疫乃因刘备违背天道,追随伪帝故上天降祸也,实乃‘天谴’等等••••••刘备闻之叹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为人者,尽人事,知天命耳!我自有一片赤心,又何惧诽谤?!”遂不加理会。徐庶与陈群商议,在徐州、北海、寿春等刘备辖下之地推行“保甲”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一“里”设“里长”一人管理。同时规定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为非作歹之事;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如此一来,隐藏在徐州散播流言的曹懆细作大多无处藏身,不是被擒,就是只得逃回长安,而侥幸幸免者,也不敢再出头露面胡说乱讲,过了一段时日,这流言便自消散了。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不同于西方的以个人为单位。儒家的政治学说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目的是建立起封建皇朝对全国的严密控制。)
徐州既稳,刘备、徐庶、陈群等人的目光又投向了江南之吴郡、会籍二城。徐庶道:“主公可趁与孙策停战之机,以会籍为根基,大力向南扩展,打通与交州的联系,以图日后将交州收于治下也。”
(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在三国时期中原大乱时,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成为相对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
刘备赞同徐庶之见,迁移徐州、寿春、淮南等地愿往江南百姓数万到吴郡、会籍,充实人口,发展生产,同时增兵1万。委任许靖为南夷宣抚使,其子许钦副之,全权负责此事。
对于太史慈本人来说,也有一件不大不小之事,就是猎户刘安自老母病故,处理完后事之后,以太史慈所留羽箭为信物,携妻子来投(此情节读者朋友们可参看本书第六十七章内容),太史慈见之大喜,立拜其为领军司马,作魏休副手,统领自己亲兵卫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公元196年(“大统”、“正朔”二年)9月间,天下这短暂的平静被打破了,河北之地烽烟再起:9月20日,邺城袁绍命大将颜良、文丑、张南、焦触领马步精兵2万,以沮授、许攸为谋士,出击晋阳张杨,10月初9,袁绍大军兵临晋阳城下,张杨见敌军势大,不可抵挡,遂率众献城出降,如此一来,整个并州尽入袁绍之手。袁绍闻报大喜,封张杨为扬威将军,顺义侯,令其与一家老小尽来邺城居住,而命许攸为晋阳太守,主理政务,张南、焦触为将,领兵1万驻守晋阳。
并州既定,12月初5,袁绍再起大军5万,以颜良、文丑为先锋,张颌、高览为后应,自率中军,以田丰、逢纪为随军参赞军师,亲征北平公孙瓒。公孙瓒闻报大怒,亦亲率3万兵马迎击,双方大战多日,公孙瓒渐渐不支,遂用田豫的计策,秘密遣使火速往长安向曹懆告急,请其起兵渡过黄河袭扰冀州,威胁袁绍大军后路,好迫使其退兵。
曹懆接到公孙瓒求援文书,犹豫不决,遂聚集麾下文武群臣商议。曹懆将此事述说一遍,问道:“公孙伯圭(公孙瓒,字伯圭)与我为同盟,又都尊奉陛下(指长安之‘大统’帝),势危而求救,我若不允,似乎与理不合••••••但我军若是出击,只恐寿春刘备趁机攻我兖州、洛阳,这••••••左右为难,跋前疐后|,该如何是好?请诸公畅怀言之。”
曹懆说完,大堂内一片沉寂。确实,此事十分棘手,公孙瓒不仅仅是曹懆名义上的盟友,还是在河北对抗袁绍的最后一股力量,于情于理,曹懆都不能认其灭亡而坐视不管;但曹懆大军若是行动,也将冒极大风险:一、黄河天险不易飞渡;二、袁绍在冀州留下重兵防备,又有沮授、审配、辛评等智谋之士,淳于琼、韩猛、蒋奇等名将坐镇,就是过了黄河,也恐难以取胜;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寿春刘备!刘备大势也成,麾下精兵猛将众多,与袁绍又为同盟,定然不会无动于衷,若是刘备趁曹懆大军远走河北而联络宛城张绣、荆州刘表等数路分兵攻袭曹懆的兖州、洛阳等地,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曹懆见众人皆无计可施,长叹一声,望向郭嘉,郭嘉吁了一口气,缓缓道:“以我之见,当前情势对于我军••••••到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闻听此言,曹懆与众文武皆一震,曹懆笑道:“奉孝(郭嘉,字奉孝)有何妙计?”
郭嘉微微一笑,道:“我想请问主公,我军之大敌,是寿春刘备还是邺城袁绍?”
曹懆一怔,随即笑道:“当然是刘备了。刘备此人有大胸怀,大志向,有忠义之名,又有雷霆手段,乃当世少有的英雄也。至于袁绍••••••、华而不实,徒有虚名之辈,当下虽然势大,但久后易破之也。”
郭嘉笑道:“主公所言极是,若是如此,我计可行也。”
曹懆大喜,忙道:“奉孝快说一说,以解我等之惑。”
郭嘉笑道:“此计我也是仓促所得,必有疏漏之处,还望主公与诸位大人不吝赐教,加以完善之。我计如此••••••”
曹懆听完,点头道:“奉孝此计绝妙,但此一战事关重大,关系我军前途命运,生死存亡,故还需深思熟虑之。”遂召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谋士入密室商谈。
------------------------------------------------------------------------------------------------------------------------------------
却说寿春刘备闻知袁绍大军攻打北平,公孙瓒力有不逮,屡次战败的消息,不胜唏嘘。感念与公孙瓒旧情,又因与之各为其主(刘备尊奉邺城‘正朔’帝,公孙瓒尊奉长安‘大统’帝),难以出手救助,甚为烦恼。
这一日,突闻曹懆应公孙瓒所请,亲率大军4万,以夏侯惇、夏侯渊、典韦、许褚、曹仁、曹洪等为将,郭嘉、程昱、刘晔、满宠为谋士,出长安往洛阳,欲自其处渡过黄河进取袁绍冀州之地。
刘备深知此事重大,立即召集麾下文武群臣共议。徐庶先笑道:“自袁本初(袁绍,字本初)出兵北平以来,我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这不,果然如此。曹懆啊曹懆,你的末日到了!”
刘备闻言奇道:“元直(徐庶,字元直)何出此言?”
徐庶笑道:“曹懆与公孙伯圭乃盟友也,若不救之,大失信义,此后谁还敢与之结盟合作耶?再者袁本初破了北平,一统河北,辖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兵力粮草数倍于曹懆,实力大增,我军再在侧策应之,曹懆数面受敌,到时安能抵挡袁本初大军?灭亡之日恐不远矣,故其必起大军往河北,救援公孙伯圭也。而如此一来,我军则大有可趁之机•••••••”
刘备点头道:“元直的意思是说,我军此刻应出兵攻取曹懆之地?”
徐庶笑道:“正是。何况主公与袁本初亦是盟友,不动兵,说不过去,既然要动兵,我意索性大动一番,一举将曹懆基业连根拔起••••••”
众人闻言,皆立耳细听。徐庶笑道:“曹懆是不是在濮阳留下重兵?”
刘备道:“据‘岁月’细作探报,曹懆命徐晃、李典、乐进为将,荀彧、荀攸为谋士,领精兵2万增兵濮阳,现濮阳城中足有尽3万余曹军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