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上走,山花已经较少了,两旁逐渐多了参天大树。”好一处曲径通幽的景观啊!呵呵,这兰陵将仙府选在这里还真不错,深合道门清静无为之理。从这一点来看,兰陵的修真境界已深得无为而为的精髓。”朱逢春不竟得满意的点了点头。
再往前行,在深山悠远处见到一座道观。仔细一看确实是一副标准道观摸样,有点象地仙之祖镇元子的万寿山五庄观。低矮的围墙,只能防点野兽和小贼,连中级战士都能跃过。沿着青石铺起的大概有五级台阶,就是道观大门了。
这门有仅五米宽,连个子爵的府第大门都比这宽。道观大门上方一块匾额尚未题字,估计是兰陵等着朱逢春来命名。两旁木柱上的对联木匾也是空起的,等师尊赐联。
进得道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青石铺就的演武场,约能站一百来号人。广场后面是一个大殿,上书三清宫,里面应该是供奉的三清道尊。进得大殿,首先看到的是神龛中供奉的三个盘腿而坐的道人,每个道人前面都有牌位。中间牌位上书太清道德太上道君,左边牌位上书玉清元始天尊,右边牌位上书上清通天灵宝道君。
见到三清神像,朱逢春立即拉冰雪跪下给师祖磕头,并给三位道尊上了三柱香。然后又去其他地方看建设情况。三清宫的左边是朱逢春和冰雪的住房,住房旁边是一坐丹室,丹室对面是值班道童休息的地方和厨房,三清宫后面是几间客房,再往后就是种植药材的后园了。再往山顶走就是飞升崖了,乃是道门渡劫或飞升的场所。整个道观建在半山腰之上,深合九五之理。
看到这种情况,冰雪再也忍不住了,娇嗔道:“夫君,这就是弘教总部所在地?我看连个农家小院都不如,好歹我们现在也是一大神教了,怎么这么寒酸啊?”
“那妳想怎么?把皇宫搬来?须知道门秉承清净无为思想,洞府那有那些奢华之气,可别坏了我修真门派的规矩。这点妳哥就比妳懂事多了。妳没去见过地仙之祖的五庄观,人家还是圣人呢,也不见得比我们弘教的洞府大。”
“那问天他们住那里啊,以后新收了弟子怎么办啊?”冰雪还是不满,嘟咙道。
朱逢春摇了摇头,看来冰雪虽然修炼比兰陵还早,但境界却还不如他哥啊。然后宽慰冰雪道:“呵呵,傻丫头,我修真仙府跟这里的神教可不一样。光明教廷在光明圣山上有宏伟的教皇宫,那是显现神的威仪,方便信徒朝拜。我修真仙府除了修真道友偶尔拜访一次,平时也没什么人,妳弄那么漂亮给谁看啊。何况我修真门派规矩是徒弟拜师后,就在山上另开一个洞府,他们又不跟我们住在一起,平时这观里除妳我两人,就只有两个值班的道童。有什么事情要召集徒弟门商量,我自会敲钟召集,他们听到钟声架飞剑赶过来就行了。”
“莫非你们那的修真者都是这样的?”冰雪还是不信,钻石般的大眼紧盯着朱逢春,好似看他有没有撒谎。心里任然郁闷得紧,堂堂神仙住在这样的小院?以后火神教或光明教廷来访还不笑死人家。
“我们那里的修真者确实都是这样,如假包换。如果谁住得豪华点,估计马上被逐出师门。”朱逢春誓言旦旦的保证道。
“那总得有个游玩的地方啊!”冰雪还是不依。
“修真者过了元婴期以后,通常一闭关就是五年十年的,这观门就会一关就好几年,要想游玩,为夫陪妳下山去人间玩。”
“呜呜,你不是说修真洞府,金堆玉砌吗?夫君你骗人家!”
“呵呵,冰雪啊,妳看仔细了这道观的围墙和大门,以及这青石下面是什么?”
冰雪凝神一看周围,果然是暗和五行布置,到处是法宝,就连这围墙看起来这么低,谁要想硬闯,非吃大亏不可。就连道观门口的木门和匾额里面都是夹的离阴白金,以防止妖邪侵入。而木门里面夹的是元明青金,把门关上后,禁咒都轰不开。看了一眼后,冰雪惊讶的吐了吐舌头,难怪夫君拨了一千万金币,却修个这么简陋的道观。
“不是为夫说大话,只要护山大阵一建起,来十个光明神都闯不进来。就连为夫的翻天印都砸不下来。”
“不信,妳用高级单体攻击魔法或用掌心雷试一试,看能否轰开此门。”
冰雪尤自不信,手掐法决祭起掌心雷轰到木门上,只听得轰的一声,一道雷光击在木门上,却连一粒瓦灰都没震落。
估计是巨大的响动惊动了众人,下一刻就见到兰陵和问天分别架着飞剑赶了过来。原来他们两人在附近布置自己的洞府,很快他们的学生徒弟也赶过来了。
“原来是师尊和师娘到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们一声。师尊对这里的设计可还满意?”兰陵问道。
“呵呵,满意,满意,深合道门清静无为思想,防御布置得也不错。昊天你费心了!”朱逢春高兴的说道。
“参见掌教老爷,参见掌教夫人!”众徒孙还没有见过朱逢春,但听刚才的对话,傻子都知道是谁来了。
“起来起来,不必行此大礼,道门不兴跪礼,都打稽手就可。”
“请师尊赐观名和楹联!”兰陵说道。
朱逢春沉吟一翻,说道:此观就名弘教观吧,云宵祖师当年赐为师道号承法,以后为师就自称”承法道君”。这门联上联题:“凤彩拥出三尊地!”下联题:“龙势生成一洞天!”
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终于布置好了护山大阵。阵法自然就是朱逢春拟定的大型聚元阵和包围整个龙起山的两仪微尘阵。并且弘教观内各处都设置了防御阵和攻击阵。可以说就算天仙级别的修真者到了龙起山内,朱逢春要杀他都如捏死一只蚂蚁。
原因很简单,阵法不象法宝或道术是以施法者的修为高低来衡量。而阵法是以阵基的强弱以及破阵者对阵法的认知程度来衡量。象龙起山这种以整个大陆的灵气为支撑,以大型聚元阵为阵基,而阵法的主动权掌握在弘教手中的情况下,确实天仙来了都要头疼。
今天是弘教立教的大典之日,朱逢春并没有通知火神教和光明神教来观礼。他们怎么看待弘教朱逢春不想理会,甚至他们不承认弘教都无所谓。更不贪图他们送什么礼。朱逢春打算事后去告知一下他们就可以了。但这立教大典对于道门弟子却意义重大。
今天的立教大典程序有两个,一是给一代弟子问天他们以及他们相中的徒弟举行正式的拜师仪式。第二是开坛讲法,主要是宣扬天道。
辰时,朱逢春携冰雪准时走入三清宫,众徒弟和徒孙早已在大殿等候多时,齐声道:“参见掌教老爷!参见掌教夫人!”
众人齐声拜见后,在朱逢春的带领下,首先给三清祖师像行三叩九拜大礼上香。然后就是正式收问天、兰陵、尼尔为徒的拜师仪式。道门的拜师仪式分为。
第一步参拜祖师,刚才他们已经拜过了,现在还需要再拜一次。
第二步是由朱逢春对他们问道,也就是考较他们对大道的领悟,然后由朱逢春判断是否符合入道标准。这一步就象征性的走了下过场,因为他们已经被朱逢春引入道了,早就考较了。
第三步是受戒,也就是宣布弘教的戒律,朱逢春只提了三点,第一不得欺师灭祖,第二不得以道法欺凌弱小,第三不得将道法私自传授他人,至于更细的戒律以后再完善。然后就是给师尊行大礼,敬茶就算完事了。
然后就是二代弟子的拜师仪式,但是问天他们虽然已经有几个学生比较中意,却还需要考察,所以不能正式收为徒弟。不过问天却提出了他有个徒弟认为是合格的,能够满足正式拜师的条件。朱逢春高兴的叫问天带来我看看。
风狸!问天觉得满意的徒弟居然是一只风狸,事后朱逢春知道了是只母风狸。”嘿嘿!真看不出这小子,化成人形了,但是还是喜欢自己的本族啊!”
这风狸已经会说话了,当即开口央求道:“求掌教老爷同意我拜入龙起山。”听其声音竟然是脆甜的女声。
“咳咳!问天啊!你现在已经是元婴期的修真者了,为师会帮你打开护山大阵,你自带牠去飞升崖传授化形之术。你应该能抗住这传授天书的时候降下的天雷的。但严禁你详细讲解,只能背诵化形篇,且只能背诵一次。能否领悟就看牠造化了,如果牠化形成功,就带来拜见为师吧,以后你们的道侣就你们自己传授道法。”
“谢师尊!”问天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而尼尔和兰陵他们则偷笑问天。
然后朱逢春又向众徒弟宣布了他思考已久的广开山门计划。
按朱逢春的意思,龙起山将在每年正月十五和九月初九这两天大开山门,允许那些愿意上山学道的人进入龙起山门,拜师学艺。
当然不是所有想拜师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的。要想入龙起山学艺首先得经过入门考试才行。入门考试由问天等一代弟子亲自主持,报名条件比较起大陆上其他魔武学院来说,显得则极其宽松。龙起山收徒不论贫富贵贱,也不看其本身是否有极高的武学天赋,甚至连根本没有习过武的,或者练武无成,被别人视为武学废材的都可以报名考试过程也非常简单,首先应试者不得信仰大陆上现有的任何一种宗教,即便以前信仰,但是如果要想拜入龙起山则必须放弃;其次应试者必须品性端正;然后就是最重要的,对”道心”的考察。
“道心”这个名词,大陆上的人从来没听说过;具有”道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也没人知道。不过那些曾经参加过龙起山应试的人后来明白了,那就是主考老师会出一些问题,应试者则将答案写在纸上,凡是答案让主考老师看了满意,并被叫到一边谈话的,就算是具有”道心”了。
前两项条件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能达到要求。但是第三项对”道心”的考察却拦住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这并不是说主考老师问的问题太难了,相反却是太简单了,简单得让人没法回答。比如第一次考试问的就是:“为什么火到了水里会熄灭?”
经一代弟子考察合格的,就可以拜入龙起山,被收为记名弟子,也就是弘教的外门弟子。
外门弟子拜入龙起山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一本薄薄的经书,既《道德经》,又简称《道经》。这是一部阐述世间万物规律的书。至此,那些拜入龙起山的外门弟子终于得知,入门时老师对他们的道心考察所提的问题,都可以在道经内找到答案。
而道术方面则主要传授太极拳、太极剑等搏击之术。经过至少四年考察,道心坚固,且能悟出太极拳境界的,就可以传授存神吐呐之术。再经过四年考察,能悟出元神的境界,就可以收为正式徒弟,传授修真之术。
外门弟子则只能住在龙起山下。不分贵贱,每日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浇灌后山种植的药材,并协助采药,制药等工作。完后就在山门处练习太极拳。晚上则回山下自行寻找地方居住。这下可乐欢了那些龙起山下的山民们。原本僻静的小山村却被来自大陆各地的求学者租下,甚至买下。短短几年时间,龙起山下就建起了繁华的城市。这就是后来被大陆的修真者们尊为圣城的”长安城”。城名是朱逢春亲自题的,当时大陆正值战乱结束,百废待新。朱逢春有感于对和平的期盼,遂在城门上题”长安”二字。
可能是道门对挑选徒弟要求确实严格,也可能是修真之术本来就是那种精英中的精英方能修习的秘术。每年正月十五和九月初九两日来龙起山参加应试的人数都超过万人,这其中甚至有来自大陆各国的王公贵族的子弟,以及早已晋级到黄金战士或大魔导师的高手。但能被弘教看中,并被收入龙起山的人每次都不会超过二十人。而这二十人中,又起码有十多人最后无法领悟存神吐呐的精要,只能停留在外门继续精修搏击之术。
而弘教的外门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互通所长。多年以后弘教的外门竟然溶和了太极、斗气、魔法的精要。独创了一门足以傲视大陆的武学。虽然他们无法象弘教的入室弟子那样通过修真飞升仙界,但其搏击的实力却并不比弘教的入室弟子差很多,至少在入室弟子修至元婴期以前是这样的。
朱逢春当初定下这广开山门的计划时,本愿仅是为了方便弘教招收徒弟。实在是适合修真的人材太难寻到了。一个修真者的修真生涯中,起码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为找徒弟和培养徒弟而忙碌。
但是万事有利则有弊,这样修真门派的一些秘密就不得不暴露了。果然没过几年,以道德经为主要考察内容的应试方式成为弘教外门不是秘密的秘密后。也不知道是那一位不良弟子居然将道德经的手抄本流传了出去。虽然道德经仅是阐述天道至理的书,并不含带任何修真秘法。但由于道德经是修真最基础的书,在道门内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弘教也不允许道德经任意在人间流传。经过问天等人的追查,虽然追回了绝大部分手抄本。但任然也有极少部分流传在外。
而太极拳,太极剑以及吐呐存神之术等绝技也慢慢在人间流传开来。弘教的外门弟子虽然受命不可将绝技传授外人,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当着家传武学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而弘教高层似乎对这种潜规睁只眼闭只眼,又或他们根本就没法阻止,又或他们根本就没把这种纯武学的东西放在眼里。后来弘教内部对这种私自授艺的弊端进行了一次讨论。并征求了已飞升仙界的朱逢春的意见。朱逢春发话,若愿学此技,不得以之为恶,奉弘教之令行事,拜三清道尊即可。朱逢春一发话,就等于是为这门绝技在法玛大陆广为流传开了绿灯。
由于修炼太极拳和存神吐呐之术有助于拓宽人体经脉,这门技艺传到人间后,大陆的武技水平整体提高一个台阶。百年之后,大陆的最高存在不再是法神或剑神。对于那些超越了法神和剑神的存在,大陆统称他们为修真者。
而修真者无不例外称自己为龙起山弟子,盼望着有朝一日能被弘教收入内门。但弘教任然是每代仅有不超过十名弟子。并一直居住在这毫不起眼的弘教观中直至飞升。当龙起山脚下已经建起了豪华的圣城的时候,圣山上的圣域却任然是这古香古色的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