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 金刚护灵阵(十二)
醉眼看TA2015-10-25 02:103,177

  第0014章金刚护灵阵(十二)

  正在昆仑山巅顶打坐的宋文远,仙觉和灵力早就散布在陈武志护守的人兽大阵附近,随时准备助功出力,以防蛟龙对大阵的破袭。陈武志无心之言一出,宋文远便立即听了个完完全全。听毕此言,原本就焦急的宋文远,这就也跟着徒孙一起,更加焦急了起来。

  “我在这儿打坐,这一坐下来,转眼已经六六三十六天了,再加上之前的几天,这四十九天眼看就过去了,而本仙仍未悟出嫦娥仙子的四字偈语,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听到陈武志所言,这才忽然醒悟,想起此人倒是可以放心与他商量的,只要二人齐心,说不定就能破解了仙子的四言偈句,救下高子雄。心虑及此,便没敢怠慢,立即运起念力,转瞬便将仙身运到陈武志真身所在的阴阳山洞,来到阳洞所在的八卦阵上,却只让陈武志一人能够看得见,后面的声音,也设了仙念,也只让陈武志一人听得到。

  陈武志因是第一次见到祖师,只听过师门传闻的祖师其人其名其武功,长相什么的就不知道了,自然也就无法认出。只见一个看上去,也不过就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相貌十分英俊潇洒的少年,竟在一瞬间就避开了自己的神觉,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还真的是吓了一跳。但毕竟都是金刚门的弟子,这少年身上的金刚门武功的气息,还是让陈武志的神觉略有察觉,如此,也才会让他虽然惊奇,却也并不觉得太过于怪诞……

  他已猜测出来,这位高人可能就是宋祖师。能安然进出这金刚护灵大阵之人,一定是非凡之人,更加不会是怀了攻击之意,而且,看他这身金刚门武功修为的层次,早已在十三层之上,除了宋文远,金刚门内再也没听闻,还有谁能有此番能耐。

  陈武志当下便十分恭敬地抱拳拜过祖师,又急急说道:“祖师,您老人家终于来了,我这儿正在着急呢。想到救高子雄的办法了吧?”

  “我焉能不知你着急呢,你不是早就把自己的着急,说出来了的吗?”宋文远原本是在昆仑山巅悟偈,辛辛苦苦的没有偷懒,却被这徒孙把自己说成是那么一个吊儿郎当之辈,心里感觉到了后辈对先辈的不敬之意。

  陈武志这才醒悟,感情是自己的小声嘀咕,竟无意之中让灵力传递给了祖师,这时十分不好意思,便出言道歉:“祖师莫怪,小徒孙一时心里着急,言语不周全之处,还望祖师海涵。”

  “没什么,没什么……”宋文远毕竟是一代大宗师的身份,而且,一生豁达贯了,晚辈情急之下,几句言语的莽撞,虽是无礼,却也没必要太过在意。

  祖师看了看陈武志和他的弟子们,这就又玩性四起,调笑般地说道:“贤徒孙,咱俩灵力传意多次,却不曾谋面。想不到贤徒孙竟然一身的长者身范。你这胡子怕是有几十年没剃了吧,长得这么长……不讲卫生……”

  “祖师啊,你老人家可千万别跟我开这种玩笑,小徒孙修炼不力,竟是越练头发越白,越练胡子越长,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却是离修仙之途越修越远,眼看这就没几年好活的了,所以,这才将全副的心思用在了高子雄身上,只希望能带出一个出类拔萃的精英级别的人物来,也好不要愧对了金刚门列代祖宗传承金刚门武功之功德,不要辜负了师门给小徒孙传道高子雄武功之重托……”

  “你干得不错。祖师我对你的表现很满意,你修仙之事就等救出高子雄后再说吧,这事就包在祖师我身上了,要让你返老还童,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当下要救这高子雄,却也绝非易事啊。祖师我这三十来天,天天思虑得是焦头烂额,祖师我啥时候经历过这等无可奈何之事?唉,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

  祖师当下就将求嫦娥仙子传法救高子雄一事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只是这‘回婴忆望’四字可就把祖师我给难倒了,思来想去的这么多天,也没理出个头绪来。要是再想不出,待七七四十九天一过,没了七星耀八卦光华的能量支持,就是合了咱师门之力,却也不一定是那几万万年前,早就已修炼成魔头的蛟龙的对手啊。待到那时,想要再来救高子雄,就只怕是一句空话了呢……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

  “回婴忆望”四字一入得陈武志的耳朵,他便立即想起自己当初悟道渐顿二法时的光景。

  当年,陈武志为了破解金刚门武功修炼上的一个重大的瓶颈难题,曾瞑思苦索对策办法。按《金刚门武功辑要》中所传,凡入门者,必得用童子之身,将金刚门武功修炼到内功三层以上,方可结婚生子,以不失为金刚门弟子;如有幸遇到大才或想修练男女双修武功绝技者,则必须用童子之身将内功炼至六层,才可结婚。以助其碰到心意相通女子,修炼金刚门男女双修武功绝技,成就绝世武功。如有不从,便即逐出师门,永不得再入,以防重蹈覆辙,伤人害已,败坏金刚门名声。在几千年的武功传承实践中,寻常弟子,往往得修炼至四十岁前后,才能修到三层。在现代社会,这个规矩明显与世俗不合,与人情不融,也让金刚门日益凋零衰落。特别是在当代,更是直接与新中国的婚姻法相抵触,想拜师学艺者,更是寥寥无几,竟至到了师傅到处去找人当徒弟,这样十分难堪的局面。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陈武志广涉儒释道修行法要,这才创编了渐顿二法,使一部分有资质、有灵性的弟子,能够快速地提高到内功三层,少了坐等结婚生子的痛苦。在悟道出渐顿二法之后,他又对三教修练方法的宗旨和要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最后得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结论。正是在这一结论的指导下,他成功地带教出一批又一批武功卓著之徒,特别是竟创编出“四大辟练”,对高子雄进行施教,更是成效显著。

  陈武志回忆至此,这便向祖师建议道:“祖师,小徒孙为了破解金刚门发展上的难道,曾悟道过儒释道三教之法要,进行过初浅的研究与总结,后来还草创了渐顿二法,在金刚门内传授武功,竟然还蒙先祖和祖师之荫,让我小有成绩。不知道我当初得出的三点结论,是否对破解此偈有所帮助?”

  “贤徒孙的渐顿二法,祖师我早有所察,确实是非常成功的发明创造。你且把你的三点结论说来听听。”

  “只是小徒孙武功修为浅薄,理解能力也有限,有不当之处,还请祖师批评指点。当时,我研究三教之理,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想着想着,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心中忽然大彻大悟,那三点结论便印在了脑海之中。这事说来也是十分奇怪。”

  陈武志望一眼祖师,见祖师正在侧耳倾听着,便又接着说道:“我那三点结论:一是儒释道三教本可连贯一体,互相通汇融合,而且,本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像寻常人等所言的各自为阵,如水火般互不相融的。

  “二是三教所修炼的入门之诀和落脚之处各有侧重。儒教侧重于少年长成之后的修炼,是以“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为正宗,所以,儒教修行成正果者,品德高尚,学问精博,用来官场竞争,参加科举考试,为国家和民族大义,建功立业,却是有非凡之功效;道教侧重于胎儿怀孕之后至出生,至长成少年以前之间的修炼,是以“去智返婴,去欲返朴”为正宗,婴儿时期,怎么会有邪念,怎么可能出现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所以,道教修炼有成后,成年人亦必是柔如婴孩,童心四起,得返老还童之像,成长生不死之功;而那佛教修行的法要,则是侧重于怀胎之前和死亡之后的修炼,是以“五蕴皆空”为正宗,一定要修炼得了却生死,生死无碍,明知前世与今生,今生与来世的因果报应,才算修炼有成,所以,佛教修行得到正果的,必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修得仙身,自是不用求长生不死,而长生不死之功却已自自然然地印证在了你修得的功德之中。

  “三是可用一个圆环来把三教相通联,如能悟得其中暗藏的天机,则必能修得举世无双之功,成就霸天雄地、王道三界之能。如果能把今生的婴童之期,少年至老年的少壮之期,出生前的前世,死亡后的转世,让它们自自然然地连成一个圆环,则必能永保灵魂万万年不死。如能修行有得,竟能让修炼之身,横贯圆环之内,自就得了永生不死,成就了无量之功德,拥有了无穷无尽的不可预测的霸道能量,这时,便就修成了天仙神仙一般无二级别的人物了,此时,如能修练到此,是神是仙已经无关紧要的了……”

继续阅读:0015 金刚护灵阵(十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仙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