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出来个霍小红,这可是个关键人物。看来,顾广明串通好的,赶走郑老爷一家三口,留下霍小红来接掌郑府。常月洁瞄一眼杜泽宇,摆了一下手。配合有段时间,两人之间很有默契,杜泽宇点点头,问道,“许管家,你去过怡红院吗?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我、我知道地方,我没……没去过。”许管家红了脸。这小伙子,对一个快六十的老头子,你也问的太直接了。
“许管家,咱们两个一块去怡红院,打探霍小红的底细,以及她和顾广明的关系。”杜泽宇说道,脸上露出一丝坏笑,“月洁姐,要不,你也跟着去?”
“滚!”
两个时辰过去,杜泽宇和许管家回到客栈,向常月洁回报情况。霍小红,曾经是怡红院最红俏姐之一。顾广明流连于风月场,与霍小红厮混多时。顾家本是相当殷实的家庭,可惜被这相貌堂堂、有点文采的家伙全败光。
那些旖旎的场景历历在目,无钱消费的顾广明在怡红院外徘徊。听着里面熟悉的嬉笑打闹声,顾广明心里痒痒的难受。无奈,有钱时,老鸨脸上喜笑颜开的把自己迎进去,“公子、大爷”叫个不停。没钱了,老鸨脸板着,脸拉得老长,他娘的,势利眼。
实在忍不住,顾广明打起好友郑府主人郑维东的主意。这家伙有的是钱,不坑他坑谁!顾广明把郑维东引导到怡红院,极力撮合他和霍小红之间行男女之事。郑维东是重情重义之人,有过事实后,他为霍小红赎身接回去。事情到这一步,顾广明的妙棋已完成一半。接下来,就是想法找到郑维东的漏洞,把他扳倒。郑维东无意透露出《清明上河图》,顾广明知道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果然他如愿了。
“这都是你从青楼探回来的消息?”常月洁问道。
“是,是怡红院的小桃红告诉我的。她和霍小红的关系不错,她说的肯定是真的。”杜泽宇回答,“最近,顾广明偷偷去过怡红院,他的事,很多人都知道。”
“小桃红,这名字够好听的。”常月洁悠声说,里面飘着醋味,“她就那么听话,把她知道的都说出来?”
“我,我给的钱多,她就说了。”杜泽宇急忙说,“真的,我什么都没做。不信,你问问许管家。”
“常小姐,这位公子真的什么都没做过,除了大口大口的喝酒,没有做别的。”许管家说道。那里面的场面太吸引人,连他这快六十的人都热血沸腾,这位杜公子竟然忍住了。
常月洁娇笑着说,“我只是随口问问,你们两人不用这么紧张。”看着杜泽宇坦然的样子,常月洁放心了。要不是为郑府的事,她绝对不会放杜泽宇到那乌烟瘴气的地方。
在郑府变顾府的事件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邢台知府高振录。高振录现年四十六岁,三十七岁中的进士,担任知县多年,好不容易才谋得邢台知府的官衔。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下,高振录大人深深体会到,当官不容易,汉人在金国做官更是不容易。
从开始的出发点说起吧,女真族人科举考试只考策论,就是你对国家的建议、看法等,可以胡乱瞎扯一通。汉人参加科举考试,要考诗赋和经义,那难度要大得多。考中进士,放到一个县城为官,要协调好次序,要处理好女真族人和汉人的关系,要伺候好辖区内金兵将领,难啊!
时间长了,高振录摸索出一套做官的经验来。对待金兵将领,要供着,让他们高兴;对待女真族普通人,要宠着,给点小恩小惠,别让他们生气;对待汉人,要举起大棒,严格对待。别说,还真是管用,官运立马亨通,一年前被提拔为知府。
当官图什么?不就图有面子,有钱挣。熬到知府,高大人想开了。再往上走一步,很难。趁现在坐个好位置,一定要好好捞一把。邢台的大小官员,乡绅土豪还算识相,主动来为新任高知府接风洗尘。
望着堆积如山的各种礼物,高知府脸上乐开花。听说有个很知名的有钱人家,郑家,竟然没有露面,高大人不高兴了。他妈的,仗着有几个钱,敢不把本老爷放在眼里,太不给本老爷面子了。
为增进相互间的交往,高知府给死去几年的父亲,又大办一次丧礼。高老爷的父亲去世,这可是大事,表现的机会来了,一个个礼上的更足。派好几个财务人员接收清点,好半天才理顺查清。礼钱总数令人乍舌,可,郑家还是没有露面。
高知府心想,这郑家可能是个空架子,实际上没钱。可邢台区刚想闹饥荒,还没饿死几个刁民,你郑家就开粥场救济。原来你不是没钱,是你眼里没有本大人,你把本大人的位置往哪里放!
正看你郑家不顺眼时,来个顾广明告你一状。好,趁着有个由头把你郑家收拾了,还顺便把《清明上河图》落到手里。至于最后郑府的归属,查无实证,发还给郑家的人,大太太不在,二房当家,名正言顺。高知府很得意,想想这个过程,自己纯落好处,没有一点把柄在外,这笔买卖真是划算。
至于《清明上河图》,顾广明送来时,高知府仔细看过。和传言相比,短了很多,没有太稀奇的地方。不过,上面有徽宗的题词,盖章等,看来它绝对是真实的。高知府想,传说的都是谣传,谁吃饱没事干,画上千来个人物,六七米的长度!
恰逢上司过寿,高知府在送些金闪闪的现货外,这幅画一并作为寿礼。有付出,才有收获,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领导高兴了,自己的位子就稳了。领导不高兴,自己的麻烦就来了。揣摩寿宴时领导对自己说话的意思,高知府知道,自己这一宝押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