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论 道
stingr2015-10-25 02:205,172

  “哦!难道元常先生也精通武学之道?”吕布惊奇的问钟繇道。

  “哈哈!吕公子说笑了,繇身无三两力,何敢大言精通武学之道。”钟繇哈哈一笑道。

  “如主公所言,刀道即武道!令繇豁然大悟,刀道、武道如此,然书法之道亦是如此,依然要做到心坚、意到、气盛、入神,之后才能进入化境,以至天人合一,达到书法的至高境界。”钟繇兴致高昂,接着又侃侃而谈道。

  “不错,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以作书之时,应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此尊,则无不善矣。”尹铭说的起劲,并不觉得自己那里不对,一篇蔡邑的《九势》脱口而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如坐如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日后又补充道:“书法,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钟先生,钟先生。”吕布听完无甚大的反应,见到钟繇却呆滞不动,恐其有事,连声叫唤却无反应。

  “元常先生,元常先生。”尹铭见状大急,莫不是自己把他给吓坏了吧,不就是一篇蔡邑的《九势》吗,难道他还不是蔡邑的学生?

  尹铭突然想起关于钟繇的一个故事,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曰,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

  其实这件事,也不过是小说家们的虚构,并不是真实的,因为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摹呢?而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是以钟繇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所以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又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

  “元常先生,元常?快快掐他人中。”尹铭猛然觉醒,大叫道。

  吕布闻言,伸手对着钟繇的人中穴,用力一掐。

  “唉!闷煞吾矣!”钟繇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缓缓说道。

  “元常先生,你没事吧?”尹铭急切的问道。

  “繇无事,害主公担心了,是繇之罪过。”钟繇先是谢罪,而后又问道:“主公这一番话,将天、地、人、书融合于一体,使人处于一种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的绝妙的意境之中。这便是‘天人合一’,对吗?”相对尹铭刚才的论势,蔡邑的《九势》已经完全让钟繇绝倒。

  “这并非我的论断,乃是蔡邑蔡大家的书法精要《九势》,元常先生身为蔡大家的弟子,怎么会没有见过呢?”尹铭不解的问道。

  “什么!这就是蔡大家的练笔秘诀《九势》?”钟繇似乎知道有这篇文章,却从来不曾见过,是以心情异常激动的问道。

  “对啊!我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见过一眼,所以将其默记心中。今日见元常颇有兴致,便随口说说,不想让先生如此难过。”尹铭其实对书法颇有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在‘后世’他除了舞刀弄棒,就是练习书法。蔡邑的《九势》对于后世任何一个书法的爱好者来说,都是必须研究精习的。但此时,尹铭却不敢说实话,只好说的模糊一点。

  “哎呀呀!我找它找得好苦啊!”钟繇喜极而泣,忘形大叫道。

  “元常先生,所谓虚静、寂寞、恬淡、无为是为天地之本源,又是道之极至。在书法上则表现为‘意’也即是‘神韵’,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至高境界。‘意’作为书法之核心,要求达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境界,‘意’必须构筑在忘我的基座之上,表现为飘逸、超脱、空灵、神韵,那种蕴而不躁的书风,始之为意境。若是一味强求,则会弄巧成拙,反入了下品。”尹铭对钟繇的书法态度有所担心,所幸将自己多年的书法体会倾囊相述。

  “繇受教了,多谢主公教诲。”钟繇猛然从颠狂的状态中醒悟过来。

  “主公之言,布总觉得,还是在讲述武道。”吕布果然是个武痴,听什么都是武道。

  “哈哈哈!大哥心中有武道,那么看什么自然就都是武道,说明大哥更上一层楼了。”尹铭哈哈大笑道。

  “是极,是极!吕公子已入大道矣!”钟繇赞成的说道。

  “大道不易,需你我终身探索之。”尹铭感慨道。

  “敢请主公赐教。”钟繇毫不客气的说道。

  尹铭看着一旁的吕布,亦是面露饥渴之色,而自己也正在谈性上,当下整了整思绪说道:“一家之言而已,二位听听即可。”

  “主公客套了。”钟繇说道。

  “既然说到书法,那么我等就从这书法入道吧。”尹铭看了看吕布、钟繇二人说道:“天地万物各有阴阳对立,有乾阳必有坤阴。于是,刚与柔、动与静、急与缓、实与虚衍变一切技法,点画之力外露为阳,内敛为阴;阳之道为流畅、雄浑、枯竭、倚侧、疾捷、疏润、奇险、外拓、方直、布白等;阴之道为曲圆、湿润、纤细、内藏、平静、迟涩、致密、布黑等。”

  尹铭略作停顿,望着吕布及钟繇已进入沉思,也不侵扰,继续自己的话题:“字以骨力为主,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如此方能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这便是和谐、统一,才能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书法如此,武道亦是如此,变得矢矫奇突、流美飞扬、仪态万方、不可端倪。”

  渐渐的尹铭自己亦是沉入其中,不知不觉手舞足蹈,嘴巴不停:“重如崩石,轻如蝉翼、捷如闪电、涩如柏身、露如奔湍、蓄如处子、刚如凿铁,柔如嫩荑,所谓妙处在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左右逢源,纵横无敌。”

  “何为神韵?”钟繇问道。

  “高朗、雅正、谈泊、逸气、遒迈、疏诞、虚空,这些置换为法、理、气、道,使其在清淡、简朴、古质、柔缓之中营造韵味无穷的美学之道。然此韵味不在内圣,而在外王,需习者涵咏、蕴蓄,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道法之中体味那种言不尽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味。”尹铭已经将书法之道融入武学之道,只见他不知疲劳卖力的讲述道:“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气息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总之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著故也。”尹铭说完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随后又深吸一口清气,均匀呼吸。

  “此为书法之无上之道啊!”钟繇激动的缓不过气来,深吸一口气赞叹道。

  “此乃武学之巅峰之道也!”吕布极竟仰慕的说道。

  “何独武道、书道,凡是皆耳!”尹铭悠然道。

  “敢问其道?”吕布恢复了他一贯的冷酷神情,酷酷的说道。

  “治国如此,治军亦是如此。”尹铭深有其感的说道。

  “愿闻其详?”钟繇也已平复了心情,神情怡然的问道。

  “治国之道为何?国之所兴,在于长政。政之所行,在于顺民心,政之所废,是为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刑法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善治国者,必刚柔并济,德与法共行,宽严适度。故为政者知予之,为政之道也。

  而政之所兴,在于得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任官唯其才。为官择人,唯才是与。昔日秦王逐客,李斯作谏逐客书。秦王命人策马追李斯于骊邑,诚请李斯复归秦为相,当众面而废逐客令。随后便有秦王横扫六合,一统华夏,建千古一帝之伟业。高祖本沛县布衣,官不过亭长。然幸得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破大秦强军,败霸王项羽,建大汉之千秋霸业。为何?高祖曰:‘运筹惟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河;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世之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是以,《晏子春秋》曰:国有三不祥,有贤不知,为一不祥;知而不用,为二不祥;用而不任,为三不祥也。”尹铭所说的,不过是后世网络上随便看到的,但都是后人对治国之道的总结。是以,当尹铭此时说出,对钟繇、吕布二人来说有着极其剧烈的震撼。

  “何为国之贤者?”钟繇问道。

  “所谓国之贤者,如车之轮,舟之楫也。车摧轮则无以行,舟无楫则无以济,国之乏贤则无以理。国之才,犹鱼之水,鸟之林,得而生,失则死。贤才,乃国之瑰宝也!鸿鹄之所远举者,因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远举者,是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身为人君,应礼节下士,广布求贤之令,大贴招贤之榜,设礼贤馆,责朝廷、地方各级州郡下入民间,将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之贤才皆查访而出,尽数荐举为国之所用。是以,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人才乃治国安邦之根本,系国家赖以繁荣昌盛之保证也。”尹铭已渐入佳境,随口答道。

  “可是如何辨别是否贤才?”钟繇又问道。

  “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所以欲用其人,必先知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知人之法,古多有论。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是以知人必以虚实观测之,量其长短而使用之。”尹铭说道。

  “主公神人也!繇无言可表矣。”钟繇衷心拜服,感慨的说道。

  “察古则可以知今,察人则可以知已。鉴前世之兴衰,可识今世之政事。至于我本人,所推崇外儒而内法,间中辅以道、墨、兵、农诸家,再以阴阳、纵横为导,如此以积极之无为治茫然之有为。方为理想之国度也!”尹铭说出自己的理念。

  钟繇深深一躬,叹道:“繇拜服矣!”

  “何为治军之道?”吕布淡言说道。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是以治军之道,重在严纪。君不见孙子出道之时,向吴王献上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用三千宫娥试孙子兵法是否有效。三千宫娥开始嘻嘻哈哈,视军纪如儿戏,后孙子怒斩两名吴王爱妃首领,结果众宫娥震慑,再练则部队整齐如一支劲旅。或许有人说太过严厉,可是不知小过不纠正,大祸将临头,乡间教子俗话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治军也一样,对违反纪律的人不处理,结果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违纪,使纪律如同虚设,使命令置若罔闻。逐渐军队作风希拉、纪律松弛,这般军队能称为军队吗,这种军队能打大战、打胜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所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尹铭身为一个军人,当然知道治军重在严纪,所以从容的回答道。

  “何以治军?”吕布问道。

  “治军之道为二,一曰旨,二曰本。立军之宗旨为忠君卫道,治军之本为仁礼忠信。然治军首要为择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文能附众之将,用,武能威敌的之帅,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必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血性忠义。领军之将,先为血性男儿,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因此领军之将,首要才堪治民,次要不怕死,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所谓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自上古以来,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所以军中名分,须从军礼开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礼二者,虽蛮貊之邦亦可行之,又何兵士之不治呼?。所以治军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是以仁礼忠信去陶冶官兵,如此以维系军心。”尹铭不紧不慢的将曾国藩的治军之道说了出来。

  “如何*作呢?”吕布问道。

  “治军之术有军训二义:一训营规,二训家规。营规是指点名、演*、巡逻、放哨,家规则指禁止嫖赌、戒除游惰、慎言少语、敬重尊长。若将帅能待兵士如子弟,待人人学好,个个成名则众士感之矣!如此,士兵也就会像子弟对父兄那般忠义孝敬。对将帅的选拔和培养,更是需以仁礼忠信去进行教诲,使之成为忠诚之将和品良之将,以无负君父,不负国家之望。军营之内则是要靠将帅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首先将帅要做出表率,以影响手下兵士的一言一行。”尹铭说道。

  “如何导之?”吕布接着又问道。

  “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对军队进行教育,首教之为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长。士兵不尊重长官,下级不服从上级,这便是不忠的表现。而‘信’则是处理协调同级关系的准则,信以施于同列,就是要求将帅之间、兵士之间能够相互信赖,遵守信用,彼此团结,同舟共济。”

继续阅读:第19章 杂 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风云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