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行到一处高山,唐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孙悟空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说着,孙悟空上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
坐在马上的唐三藏开口说道:“悟空,咱们也走了一天了,歇歇吧。而且为师肚饿的厉害,你去帮我化缘些斋饭给我充饥吧!”。
“师傅真是有些难为我,这里是一片广阔的荒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是徒弟有钱也没处买些吃食,何况是去化缘。”孙悟空难为的道。
猪八戒笑道:“猴哥,你筋斗云快,先到其他地方摘些果子回来不就完事了?”
“额,八戒,看来,一和吃有关系,你这脑子就灵敏起来了。好吧,不过,这穷山恶水的难免有精怪出没,你们都要小心点。”
猪八戒不耐烦地说道:“大师兄你就放心去吧,那些小妖怪俺老猪一钉耙就把他们干掉了。”
孙悟空点点头,就纵身一跃,向南方的密林中去了。
还没过一会儿,旁边的树林中就“沙沙”,似乎是有什么东西要过来了,猪八戒和沙悟净赶忙将唐三藏护在了身后。
声音渐渐近了,一双素白可人的小手将青翠浓郁的草丛分开,却是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唐三藏见了,道:“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
猪八戒看那女子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心中一紧,这荒山野岭的,怎会有这么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出现。猪八戒心中警戒,立即用天罡法眼观测,却是一个金仙之境白骨精。
猪八戒暗惊,这妖精修为不高,但竟有如此高明的敛息之法,不仅掩饰了修为,还收去了一身的妖气,看样子有些来头,若非自己有太清一脉亲传的天罡法眼,还真看不出来。
算了,自己又不是来得罪人的,猪八戒想着,眼神一变,顿时变得轻佻,道:“不知这位女菩萨准备到哪里去啊?手中拿着是什么啊?”
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本来是送给奴家的丈夫吃的,但是见到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还是留给几位长老吃吧!”
唐僧心性纯良未曾多想,但沙僧本是卷帘大将,久随玉帝,什么事没有遇到过,又看到猪八戒突然变得色迷心窍的模样,心中冷笑,知道这女子有古怪,却也装起了糊涂,不发一语。
“善哉!善哉!贫僧的大徒弟已经去那边的树林中摘果子了,一会儿就可以带果子回来了,多谢女施主,你还是请回吧!”
唐三藏向那女子行了一礼,谢绝了她的好意,“再说要是我们几个吃了你送给丈夫的斋饭,他定然会责怪与你。要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贫僧等人的罪过了。”
“几位长老啊!奴家的父母都是信佛之人,虽然家境不是很富裕,但是还是时常给村子里的那些穷人们施粥,奴家的丈夫也是一个极为老实的大善人,爱老怜贫。要是听见奴家将这斋饭送给长老吃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唐三藏仍是不肯,这时猪八戒上前接过篮子,笑道:“师父,人家既然愿意给我们,你又何必拒绝呢?”
“师傅小心!”孙悟空摘完果子,回来看见这女子在唐僧面前,便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不由大喝道。
孙悟空迅速来到唐僧面前,一脚踹翻篮子,举起金箍棒就要打下去,那妖精见势不妙,率先遁出元神,只留下一具尸体。
孙悟空道:“师父,这是妖精,你莫要被她蒙骗了!”
唐三藏怒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
孙悟空笑道:“师父,俺老孙这火眼金睛之下,这些妖怪都无所遁形,这女子是个白骨精变得,莫要当成好人。”
唐三藏将信将疑,只得吃了几个果子,继续上路。孙悟空方才见白骨精逃走不以为意,就当是放了她一马,却没想到这白骨精贼心不死,两次三番变化前来哄骗。
孙悟空忍无可忍,只得在第三次出手时彻底毁灭了白骨精的元神。
只是唐三藏的耐心也已经耗尽了,他一直认为被孙悟空打死的都是好人,见孙悟空屡伤人命,一气之下写了贬书,要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猪八戒一惊,孙悟空被贬斥了,自己和沙僧两个大罗散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安然护送唐僧到达灵山。连忙开口求情,无奈唐僧主意已定,定要赶走孙悟空。
孙悟空见唐僧主意已定,没奈何,只得长叹一声,径回花果山。
没有了孙悟空,唐僧在宝象国顿时遭了大难,被黄袍怪变作老虎,诬为妖孽,猪八戒与沙僧也不是黄袍怪的对手,沙僧被擒,只有猪八戒逃了出来,便立即赶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出手。
这黄袍怪原是天庭二十八宿之首的奎木狼,当年万仙阵时身死上榜,虽然只余阴神,但仍有大罗散仙巅峰的实力,只是却远不是孙悟空的敌手,只好逃回天庭,成就了这一难。
孙悟空满怀得意的来到唐僧面前,见唐僧斑斓猛虎的形象,不由笑道:“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一旦弄出个这等嘴脸?”
猪八戒道:“哥啊,救他一救罢,不要只管揭挑他了。”
孙悟空轻轻一笑,念动真言,解了术法,让唐三藏回复了人身。师徒二人冰释前嫌。
第二日,师徒四人便离开了宝象国,继续西行,倒是难得的渡过了一段风平浪静的日子,虽偶有妖怪阻路,但却一直是有惊无险。
这一日,那唐三藏师徒赶路来到了一座大山之下,看着这险峻无比的巍峨大山,众人停下脚步观望起来。此山方圆数百里之大,一个个山丘林立,仿佛花瓣一般围绕着正中心最大的一座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