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最近十分头疼。
他感觉天要塌了。原因是自己快没有粮草了。当曹*在酸枣会盟的时候,自己开始感觉到了粮草的危机。这都怪袁隗,他的布局堵住了各地的州郡向洛阳输送粮草的路。今年各地都秋收了,却没有一粒粮食送到洛阳。自己有十几万大军,都在等着吃的呢。洛阳有多少皇亲国戚,多少宫廷大员?哪个不在等着自己发给他们粮食?哪个不在等着发给他们俸禄?
俸禄还好说,自己狠命铸钱就是了,自己都颁布了告缗令抢了不少,实在没钱再抢就是了,甚至还可以挖汉代的祖陵。洛阳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有的是钱。粮食却没有办法,自己变不出来啊。所以在关东群雄攻击洛阳的时候,他和李儒制定了最低限度消耗粮食的防御策略。
关东群雄分为北中南三路。自己也需要分成三路抵挡。盟军的中路最强大,兵力最多,自己没必要去和他们硬碰,只要自己坚守虎牢关,就可以彻底将中路盟军防御在虎牢关外,如果能派骑兵伺机突袭他们的粮道就更好了。
现在华雄是把虎牢关给守住了,但洗劫粮道的骑兵也没起作用。曹*他们早就准备好了粮草,根本就不管颍川一带,自己的骑兵又不敢离开虎牢关太远,只能僵持了。
南边只有袁术和孙坚,实力也不小。孙坚吞并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的兵马,号称十万人,来攻打武关。
孙坚其实没有十万人,他压根就凑不出来。但和袁术合兵以后就最少有三万人了。三万人就不是个小数了,而且孙坚的厉害自己是知道的。所以加派以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带五千人马,前往迎击。
没想到这个胡轸真的不成器,率领的五千骑兵竟然被两千多步兵打了反冲锋,被打得溃不成军。还好吕布挺身而出,杀退了孙坚。不过吕布也没有粮草了,开始吃什么叫菜人的东东。
董卓知道自己顾不上吕布了,他能挡一天是一天。让自己生气的就是北边的牛辅了。当初丁锋让出河东以后,自己就让牛辅带兵两万进驻河东,还让张扬担任了并州刺史,形式可是一片大好。自己还指望着北路突破,迫使袁绍知难而退呢。自己让张扬进驻河东募兵,目的是牵制白波贼和黄巾余孽杨凤部。现在张扬却背叛了自己。他明着和牛辅合兵一处,共击怀县,背地里却烧了牛辅的粮草。
牛辅没有粮草了,只好退守孟津渡口。撤退的时候被袁绍追杀,损失惨重。自己还是低估了士人的实力啊,连张扬这样的死硬派都被袁绍拉拢了。
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最让自己难受的却是丁锋。丁锋突然从雪狼湖率军南下,屯兵在凉州的北地郡。如果丁锋越过了池阳,就可以兵指长安啦。自己的后路也就处在丁锋的威胁之下了。只要丁锋愿意,随时可以和自己在长安城下打一场。
从北地郡到长安,不过快马一天的路程。想想就窝火啊,自己都五十多岁的人了,竟然上了一个毛头小伙子的当。当初丁锋同意撤离河内,可是带走了自己大量的钱财的。这些钱财自己买不了粮食,但毛头小伙子丁锋是可以的,而且可以买很多。因为当时丁锋驻扎的地点在河内,紧紧靠着大汉最富裕的冀州。自己本以为已经消除了丁锋这个最大的威胁,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无视朝廷的政令,冒着杀头的风险,从雪狼湖南下了,再次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可不是一般的大,直接可以威胁到自己后路的安全。随时可以将自己阻截在洛阳这个四绝之地,自己每天都感到后背有针扎似的痛感,真是欲哭无泪啊。前有群狼,后有吃人不吐骨头的白眼狼,自己该怎么办?
董卓首先把李儒骂了个狗血喷头,我当初不想和丁锋签订合约,你小子就是不听,现在好了,他又从最危险的北地冒出来了,我们都要死了,娘的。
董卓现在已经是手忙脚乱,无处插手了。要想迁都长安,必须稳住丁锋,必须阻止丁锋南下池阳。这是能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但丁锋现在已经攻占了北地郡,为什么在北地停下了?为什么不直接南下?
是因为丁锋想要稳住西疆和北疆,不想把自己的兵力消耗在长安的攻城战中?还是丁锋有了新的策略,来屠杀自己?这些都需要确认,这同样是制定对策的前提。董卓突然想起了丁锋在槐里和自己初次对面时的杀气。现在看来,丁锋当时是真的要杀自己了。他在当时就知道了自己在洛阳做的事情了么?他在当时就知道自己会祸国殃民么?他可以预知未来么?如果丁锋一切都知道,那他以前就要杀自己,现在就不杀了?
显然不可能,丁锋一定会杀自己。董卓想到自己会被丁锋杀死,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他突然恐惧起来。如果丁锋当时就知道了自己未来,那他现在停在北地要干什么?
董卓急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儒,告知了他当时真真切切感知了丁锋的杀气的。这小伙子不是真的能预知未来吧?
李儒陷入了沉思。假设当初丁锋已经知道了董卓日后在洛阳的所作所为,现在看来,所有的事情都顺利成章了,的确是这样。
丁锋为什么没有阻止董卓进京?最重要的自然是皇甫嵩在洛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朝廷的符节,在刚刚打完雁门关之战后,部队来不及集结,没有充足的南下时间。之前先帝让丁锋陈兵河内,想要废立,这是丁锋的机会,但鲜卑人入侵幽州,丁锋进驻洛阳的机会随之丧失。这次也是一样,鲜卑人的大举攻击,让丁锋失去了南下的时间,再次丧失了进军洛阳的机会。
不是丁锋丁将军不想南下,他有南下的时机,却没有南下的时间。皇甫嵩为什么先到了洛阳?他知道了丁锋的大胜对朝廷的影响,所以拼了老命也来到了洛阳。丁锋是劝不住的,以皇甫嵩的性子,九头牛都拉不住的。丁锋为了老师的安危,只能陈兵河内,威胁京畿。
若丁锋不在河内,皇甫嵩,丁宫,丁原早就死了。
丁锋为什么同意董卓的和谈?因为皇甫嵩握在董卓的手里,他必须考虑老师的安危。他用自己的撤兵换来了老师的安全。他还借机敲诈了一笔。丁锋为什么撤离河内?
因为他已经预知了董卓会迁都长安,所以在北地郡早做了准备。河内可以威胁长安,但远没有北地郡来的威胁更大。与之相反的就是北地郡可以威胁长安,却威胁不到洛阳,所以丁锋就直接通过和谈放弃了河内。这一段时间,丁锋有什么损失么?没有。他不但拿走了二十亿的钱财,还拿走了五亿的绢帛,不但劫掠了董卓一万七千的兵马,还获得了匈奴绝对的支持。丁锋取得的对外战事胜利,自己已经不能想象。而劫掠兵马和提出和谈要求的时机如此之好,更是自己不能想象的。这是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得所有人遍体鳞伤,却没有还手的机会。如果丁锋稍微延迟了和谈的时间,关东群雄起兵了,陈兵虎牢关和南阳,董卓为答应么?
不会。
所有的事情,通过对未来的预知,完美无缺地结合在了一起,丁锋获得了无数的利益,自身却完好无损。难道丁锋真的可以未卜先知?李儒开始有点相信了。丁锋是士人家的出身,他不会研习了>吧。如今,丁锋又驻扎在北地却不南下?为什么?
是为了让董卓尽快撤离洛阳,是为了保住洛阳。想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忽然开朗了。李儒现在彻底相信丁锋可以预知未来,有谁可以把握如此完美的切入时机?
但李儒明白了丁锋的意思,丁锋的意思就是董卓要尽快撤离洛阳。李儒想了许久,对董卓分析了局势,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李儒对董卓说:丁锋之所以停在了北地郡,是为了防止我们摧毁洛阳,是为了给我们一个信号。只要我们保全了洛阳,丁锋不会南下。丁锋其实是在帮我们,不是害我们。他的目的是让我们回长安。现在的关东群雄已经是三路并发,我们还能坚守洛阳几天?他们有充足的粮草,我们却没有。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要我们迁都长安,我们的劣势就会转化成优势。我们不但有了潼关,函谷关天险,更有了充足的后背保障。我们不但有了富饶的八百里秦川,还有天子。我们可以以天子之命让益州,荆州和扬州给我们供应粮草。尤其是益州的粮草,很快就可以到长安。荆州和扬州的粮草也可以通过汉水,到达长安。我们有了关中天险,还有充足的粮草,关东军还是我们的对手么?
相反,关东联军却拉长了运输线,增加了运输消耗。他们可以打到潼关么?打不到。潼关之前一马平川,联军都是步兵,他们一旦到了潼关之前,估计还没找不到扎营的地方,就会被我们的骑兵一扫而空。退一万步讲,假如关东群雄真的进了长安,我们还可以退到天水,甚至可以和韩遂联合。
但丁锋便不行了,他必须面对关东群雄。这个时候,丁锋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所以,无论怎么讲,只要我们到了长安,我们就安全了。将军难道忘了西秦如何灭六国的么?高祖刘邦是如何一统天下的了么?他们都是从关中开始的呀。关东群雄就是铁板一块么?不是,只要他们占了洛阳,就回起内讧,就会互相争斗,打得不可开交,再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董卓大喜,接着问道:“我们即使撤离了洛阳,我们也不能把洛阳交给关东群雄,你看谁合适洛阳令?”
李儒笑着回答说:“谁的威望可以压制关东群雄?谁可以获得关东群雄的支持,我们便任命谁。现在皇甫嵩在西疆,卢植在北疆,还有谁可以?只有朱俊!”
“那我们要不要留下军队支持呢?”
“当然要。我们撤到长安以后,我们的部队早就够用了,稍微留下一点军队可以帮助朱俊迅速稳定局面,但只有才撤离后,才可以把军队交给朱俊。”
“那我们应该留下谁?”
“吕布。”
“吕布乃世之虎将,我怎么能留下他呢?”
李儒笑了,说道:“将军真的以为胡轸是被孙坚打败的?将军相信两千多步兵可以打败五千骑兵么?反正我不相信。胡轸跟随将军多年,十分熟悉骑兵的战阵,怎么可能会输呢?唯一的可能就是因为吕布搞的鬼。既然吕布对将军不忠心,难道将军还要将这个炸弹留在身边么?当然不可以。我们却可以把吕布留在洛阳,作为我们和关东群雄的缓冲。我们不但要留下吕布,还要给吕布封个大官,比朱俊还大的官,让他节制关东群雄和朱俊。吕布再怎么讲,也曾经投降过我们,朱俊和联军都不会信任他,如此一来,他便成了我们和关东联军之间的另一块壁垒。退一步讲,即使朱俊想和关东群雄联手攻打我们,关东群雄会听他的么?现在天下已经乱了,曹*袁绍他们首先会争取自己的利益,洛阳就会彻底乱套啦。朱俊和吕布会让曹*袁绍他们祸害洛阳么?不会,朱俊会把他们请出洛阳。而关东群雄过不了洛阳,也就打不到我们。他们的矛盾可想而知。再加上吕布,好戏就更多了,让他们狗咬狗去吧。”
董卓和李儒相互看了一眼,各自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