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同袍 王于兴师与同仇
风行歌者2015-10-25 03:365,556

  洛阳。

  董卓最近的心情十分不好。自己还是败给了士人,败给了袁隗。袁隗把自己的弟子和门生都安排到了司隶、冀州、兖州、豫州和南阳郡一带。现在这些地方已经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了。

  尤其是冀州。大汉国一年的赋税不过二十多个亿,冀州就能交六个多亿。之前冀州总是向朝廷缴纳四个亿,然后送到幽州两个多亿,以加强幽州的守备,巩固北方的边关,抵御鲜卑的入侵。

  现在幽州牧刘虞都写信给董卓讨要赋税了。而冀州牧韩馥总是以黑山贼肆虐为由,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最可气的是你们自己不缴纳赋税也就算了,还堵住其余的州缴纳赋税的路。袁隗原先的布置已经包围了京畿。他们控制了从南方和东方所有进京的路线。现在已经秋收了,他们却不给自己上缴赋税,自己吃什么喝什么?自己有十几万的军队要养活,要发俸禄,还有百官的俸禄也要发,都是不小的数目,自己能坚持多久?自己又能在洛阳坚持多久?

  董卓感到了孤立。一种被人看不起却又无可奈何的孤立。他每日借酒浇愁,沉浸在酒池肉林中,不可自拔。体型越来越胖,嗓门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暴烈。想起早上的时候,自己故意上朝迟到,并暗中命令御史中丞以下官员都迎拜车下,他想看看百官们丑陋的表演。但董卓看到了一双快要喷火的眼睛,那是皇甫嵩。自己跑到皇甫嵩的身边,问道:“义真,你害怕了么?”

  皇甫嵩却冷冷地哼了一下:“如今你大权在握,倘若你用盛德辅佐朝廷,大的祥庆正将到来,有什么可害怕的?倘若你滥用刑罚,逞其私志,那么天下都会恨你,岂会怕你?”

  董卓心情大坏,都这时候了,皇甫嵩还不依不饶,搞得自己很没面子。你牛气什么啊,不就是有个厉害的弟子么?你那牛气的弟子还不是在我的治下?要不是看在和自己是老朋友的份上,我早把你剁了。董卓已经无心上朝了,朝议不欢而散。

  李儒再次提出了对策。他向董卓详细地分析了局势。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谁?丁锋。他带兵数万,陈兵河内,威胁京畿。袁绍他们就是集合在了一起,就他们那些拼凑起来的郡国兵,是我们骑兵大军的对手么?他们不堪一击啦。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没有镇北将军丁锋镇守北疆,还有他们的地盘么?还有他们的势力么?他们就是一群跳瘙,一群臭虫。我们赶不走丁锋,我们就和他联合。如何联合?联姻。请将军把小女儿董宜嫁给丁将军。董卓白了李儒一眼,不屑地说道:“我现在已经是臭名满天下,文锐会和我联姻?你脑袋没坏吧?”

  李儒笑了,说道:“我们手里有王牌,我可以*皇甫嵩写聘书,如果他不写,我们可以借他的名义写,丁锋能不听从么?”

  董卓大喜。

  皇甫嵩当然不会写,看着架在脖子上的刀,劈头盖脸地把李儒臭骂了一顿。一副你杀了我,我也不写的架势,还拿自己的脖子往刀上撞。

  李儒无奈,只好找个书法好的人模仿皇甫嵩的笔迹给丁锋写了一份联姻的书信。双方只隔了一条黄河,丁锋的回信转眼就回了。

  丁锋委婉地拒绝了。他告诉董卓,先前为了获得匈奴人的支持,自己已经答应匈奴狼都部落薄胥堂的女儿成婚了。我怎么可以让堂堂相国的女儿做小呢?这件事情不要再提了,没有可能。丁锋还劝董卓施仁政,安民心。

  董卓气得脸色铁青,指着李儒破口大骂,跺得地板震天响,因为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那女人不过是个胡女罢了,我的女儿哪点赶不上她?没她漂亮还是没她文采好?你丁锋宁愿娶个胡女,也不娶我的女儿,你是不是太过分了?是不是太瞧不起人了?老子现在就去把皇甫嵩剁了,然后率兵过河把你丁锋剁了。说完,董卓抓起战刀就想去找皇甫嵩,被李儒死死拉住。

  李儒再献一计。我们用阴谋搞不过丁锋,我们就用阳谋。皇甫嵩不是在我们的手里么?我就用他的生命来要挟,让丁锋离开河内,滚回匈奴那里去,滚回北疆去。李儒把信件送到丁锋的手里,丁锋十分心动,还专门派了崔琰来谈判。

  董卓看到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颇有威仪,心下再次十分生气,这么好的人才怎么跑到丁锋哪里了?这不是让他的羽翼更加丰满么?

  然后指着下面的人就开始破口大骂,你看看,你看看,这就是士人。明着暗着给我栽赃,背地里还给我戴套,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现在丁锋一个招呼,你们就屁颠屁颠跑去帮他了,你们眼里还有大汉么?还有朝廷么?

  崔琰勃然大怒,指着董卓的鼻子就骂:你在屠杀太学生的时候心里有大汉么?你在屠杀百官的时候心里有大汉么?你在屠杀百姓的时候心里有大汉么?你就是大汉第一屠夫,大汉第一侩子手,还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大汉,你的心里装过大汉么?你个老匹夫,老天怎么打雷不把你劈了,你早就该死了!

  现在甘陵崔家的家主是崔烈,就是被傅燮高呼“斩司徒,天下乃安”的崔烈。

  崔烈其实富有文采,曾著诗,书,蜨教,颂等四篇,是为一位古经文学的大家。之前汉灵帝在位时,汉灵帝的奶妈帮助崔烈半价买了个司徒的官,后来汉灵帝当着百官的面说这官卖便宜了,崔烈的声望大跌,被朝野传为笑柄,让妇人卖官,还不如不做呢。崔烈回到家里以后也觉得不是个事,就问他的儿子崔钧说,“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说了,父亲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不解,询问为什么,崔钧说,论者嫌其铜臭。崔烈大怒,举起手杖就打崔钧,崔钧立马跑了。崔烈大骂,就是死了,也不能不接受父亲的惩罚,你这不是不孝么?崔钧也说了,古代的舜侍奉父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这便是成语崔烈铜臭的来历。崔烈也再次被传为笑柄。董卓升任相国之后,朝廷中的大吏没几个上朝的了,只好把崔烈再次升为太尉。如今要和丁锋谈判,挂名负责兵事的崔烈自然需要到场。崔琰是崔烈的侄子。如今崔琰说了这样的话,搞不好自己也要连带砍头了。崔烈急忙上前紧紧用手捂住崔琰的嘴巴,生怕再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来。李儒也上前来拽住董卓手里的战刀,生怕董卓一怒之下把崔琰杀了。他想听听丁锋的条件。

  崔琰说,自己来之前,丁将军提出了三个条件,如果将军同意,丁将军将撤离河东,回到匈奴,请将军入驻河东。三个条件一是将丁将军的老师皇甫嵩送到长安。二是将军不可再杀洛阳一人,不可动洛阳一草一木。三是你要给撤离费和安家费。董卓问,多少钱?

  崔琰白了一下董卓,慢慢说道:二十亿,再加二十船粮食。李儒倒吸一口冷气,这明明是要挟,哪是谈判?

  崔琰又说了,将军若不同意,丁将军就会联合关东群雄,讨伐你。气得董卓拍着桌子就要把崔琰给剁了,李儒制止了,跟崔琰说这样的大事,要好好商量商量,你自己先去休息吧。

  崔琰随即马不停蹄地去拜访了皇甫嵩。如今崔琰是丁锋的家臣,自然要拜访丁锋的老师。

  崔琰随即向皇甫嵩说出了丁锋和谋士们商量的策略。大汉的危机依然是在西北两疆。丁将军虽然大胜鲜卑,却未伤其根本,鲜卑的中部落段氏和东部落慕容氏依然强横,西部鲜卑的实力没有动摇根本。可以预见,一旦他们的草场遭受了灾害,他们就会南下劫掠。西疆也是如此。韩遂和马腾已经休养生息了一年,实力有所恢复,而现在的长安三辅军队基本被董卓调空了,韩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么?韩遂肯定在今年的冬天东侵。我们如何防范?

  丁将军率军镇守北疆,可以去驻守从无终到徐无山到卢龙塞一线。一旦鲜卑入侵,即刻联合幽州牧刘虞进行阻击。

  最危急的却是西疆。而可以防守西疆者却只有皇甫先生您啊。如今的西疆兵力空虚,只有以您的威望,可以保证韩遂不会越过槐里,新平一线,才额可以保住了长安三辅和八百里秦川。

  保住大汉的两疆,才是保住我大汉的前提。这一点皇甫先生您已经反复教诲过了。可我们保住了大汉的两疆,却不能阻止现大汉在的内乱。如今董卓和士人已经誓不两立,他们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可以遇见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关东群雄就会拉起大旗,讨伐董卓。他们人多势众,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尤其是今年冀州和兖州都是风调雨顺,可以在运输上节省很多粮草。

  董卓会怎么办?死守虎牢关,死守洛阳,同时出骑兵劫掠南阳,陈留,颍川等地。但他却过不了黄河,也就伤不到冀州。伤不到冀州,也就伤不到关东群雄们的根本。那董卓就会在和关东群雄的比拼中失败。洛阳是四绝之地,三面环山,且有洛水和黄河将其环绕,本是防守的最好地形,但却成了一座孤城。孤城不可守,董卓接着会怎么做?

  董卓会迁都长安,利用关中“百二秦关”的地势防御。有了关中的地势和天子的招牌,董卓便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巨大的诱惑董卓抵挡不住。与其在洛阳虎牢关和袁绍他们比拼粮草,比拼兵力,自坠兵败深渊,不如退一步关中,蓄力反击。所以董卓一定会迁都长安。现在的董卓还没有想到迁都,是因为还没有受到粮草的压迫,也没有受到关东群雄的压迫,还没有面临绝境,等他明白过来了,开始实施迁都了,洛阳也便会毁在董卓的手里。即使董卓不想劫掠,他手底下的士兵不会劫掠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他们还会顾虑洛阳的百姓,洛阳的宫殿,洛阳的书籍么?

  中原的文化将遭受浩劫,大汉的根基将会动摇。秦末项羽火烧咸阳,直接动摇了关中在大汉中的地位。如果当初项羽没有烧咸阳,现在的关中就是大汉的重镇,哪能轮到韩遂或者羌人的入侵?每个咸阳人吐口唾沫就淹死他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保住洛阳。洛阳是大汉的根基,是大汉的首都,聚集了大汉几百年的文化精粹。一定要保住洛阳。

  我们需要实力,有实力才可以保住洛阳。如果董卓火烧洛阳,丁将军的意思是请皇甫先生从槐里杀奔长安,同时丁将军南下黄河,驻兵安定,威胁长安。关东群雄在东,我们在西,董卓就没有了足够的时间来撤离了,他只有急速杀进长安,才可以保住权势。如果董卓想要保住权势,保住长安,就一定会同意我们保住洛阳的条件,消除我们对他的威胁,这样,我们就可以保住洛阳了。我们还要杀了董卓。

  如今的董卓已经是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等他回到了长安,我们的机会就来了。皇甫先生在长安的威望无人可及,只要皇甫先生大臂一挥,董卓就离死不远了。只要我们找准机会,定可击杀。等我们杀了董卓,救回了天子,便可修订国策,富国强兵,同时可传檄而下,平定关东群雄,再现大汉盛世。崔琰一口气说完,皇甫嵩却沉吟不语,犹豫不决。皇甫嵩并不是不想实施这样的策略,而是担心自己和丁锋的实力。丁锋也只有不到三万的骑兵,自己更不提了,没几个兵。一旦没有成功,现在的天子被董卓反噬,那大汉是真的亡国了。董卓其实是掉进了士人的陷阱,这一点自己在洛阳看得很清楚。自己一直以为董卓会是在自己死后可以驻守长安的人,只是现在他变了,变得很疯狂。崔琰看着皇甫嵩,慢慢说道:皇甫先生,我们还有选择么?您现在可以不去西疆么?您不去的结果就是长安被攻下,割据关中。而董卓只能死守洛阳,兵败身亡,那个时候天子还能活着么?董卓一定会丧心病狂地杀掉天子的。我们其实已经没有路了,只有举起我们的战刀,杀掉董卓。皇甫嵩长舒一口气后,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李儒来了,他来请皇甫嵩去喝酒,董卓已经在府邸备好了酒菜。皇甫嵩欣然前往。皇甫嵩看到了董卓。

  董卓最近越来越胖了,以前的桌椅都放不下他的大屁股,直接坐在了一个大的坐垫上了事。董卓十分高兴,起身拉着皇甫嵩入座。董卓和皇甫嵩觥筹交错,都喝了不少酒。他们说起了在西凉边关时候的战斗,回忆起了在西凉并肩战斗的岁月。那是一段峥嵘并且慷慨激昂的岁月。无数的袍泽死在了敌人的刀下,但他们依然高举这大汉的旗帜,依然站在大汉的边关上。他们踏着袍泽的尸体,痛饮羌人血。他们的友谊是从鲜血中铸就的,那是兄弟般的情谊啊。董卓说到高兴的地方,狂舞双臂,纵声高呼:“杀羌……杀羌啊……”

  皇甫嵩满含热泪,自己的兄弟已经成了大汉国的罪人,他已经成了自己的敌人,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他心中的愤懑无法发泄,只得用筷子狠狠敲打着桌上的碗,慷慨激昂,仰天高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董卓和李儒也跟着一同高和起来,泪流满面。

  董卓啊得一声纵声高呼,然后抓起酒壶,狠狠地灌了起来。“我想做一个忠臣啊,真的想做一个忠臣。你说象霍光那样的,该有多好。但我没有,我杀了好多人。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为什么要来洛阳啊?为什么啊?为什么要来洛阳啊?究竟为了什么?”

  “义真,你能送我回西凉么?啊,义真,你救救我啊,让我回西凉吧。我不想待这洛阳了。这个地方吃人啊,义真,你救救我,只有你能救我了,啊,义真。”董卓拉着皇甫嵩的衣服,状若疯狂。皇甫嵩拉起董卓,声色俱厉地骂道:“你现在还回得了西凉么?西凉都快成齑粉了。你杀了那么多人,你怎么回?你把大汉毁了,你告诉我,你怎么回?”说完,一脚踹在董卓的肩膀上。董卓目光呆滞,慢慢从地上爬起来说道:“我知道我回不去了。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你一定要善待我的兄弟,他们都是无罪的啊。”

  皇甫嵩看着自己眼前的战友,他十分心痛。他和士人的互斗,直接葬送了大汉。他十分理解董卓的心情,那种被深深的孤立造成的孤独,从董卓一到洛阳的时候,这种孤独就已经在他的身上扎根发芽,并无时无刻的紧随着他。

  但士人们就有错么?你董卓握着战刀,都架到士人的脖子上了,他们能不反抗么?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合作?非要打起来?血流满地啊。皇甫嵩再次呜咽着唱起来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然后步履蹒跚地走了。

  皇甫嵩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再没有力量去拯救自己昔日的兄弟。当郭汜在向太学生举起战刀的时候,董卓的命运已经不可改变。董卓再次狂喝,直接昏睡了过去。只余李儒泪流满面.

继续阅读:袁公路巧出洛阳 许子远议定天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风云之雪狼传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