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全胜就编了一份《个人简历》,又把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只等明天去复印。第二天,复印了一大堆资料回来。有简历,毕业证,身份证。还有在国企时厂长、党支部书记的任命书。凡是用得上的都复印了回来。已经在复印社装订的整整齐齐,一共十五份。
玉兰说:“我明天跟你一块儿去。我在家也没事儿,等你又等得着急上火揪心。我也去人才市场看看是什么样儿的。我干了这么多年的商业,只知道有卖这个的市场,卖那个的市场,还没看到有卖人的市场。”
一句话把全胜给说乐了。就接着玉兰的话说:“不管什么样,明天去了就知道了。”
……星期天,全胜和玉兰两个人早早就出了门。八点多钟就找到了“南方人才市场”。市场是在一座高架桥的南侧,大门朝西。门前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大门两侧都摆着长桌,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卖票。
全胜让玉兰在广场前一条小河涌的拦杆边等着,自己也挤过去举着钱买票。工作人员问:“什么学历?”
“函授本科”全胜实话实说。
“把毕业证递过来。”
全胜从大挎包里掏出毕业证递了过去。工作人员翻了一遍,说了一声“本科免费”就顺手撕了一张深黄色的票连同毕业证一起递给全胜。
全胜没想到还能有如此待遇,心中不免有些高兴。乐呵呵地找到玉兰,把手中的票在玉兰面前晃了晃,得意地说:“票没花钱,是白送的。”还没等玉兰反映过来又笑嘻嘻地接着说:“本科免费。”
玉兰这才明白过来。也笑着说:“看来这书还得念,关键时候还真有用。”
“要不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呢!”全胜精神十足。
九点整,广场上空响起了电铃声。人才市场的卷闸门缓缓升起。广场上的男男女女手持不同颜色的门票蜂拥地挤上前去。就像现成的工作就在里面等着,早一步可得,晚一步全无。
工作人员用无线喇叭高声叫喊:“别挤,别挤,排好队,排好队,拿好票,拿好票!本科以上的出示学历证!”
全胜对玉兰说:“人太多,你就别进去了。别挤散了不好找。你就在这等到着,哪也别去。”说完也随着人流挤了进去。
大楼的二、三、四层都是招聘现场。每一层都装有一排排的桌子,桌子后面坐着招聘人员,他们的后面竖着隔板。隔板上方悬挂着大小不一,长短不等,印着不同字体的招聘信息。
全胜在人流中挤着,眼睛瞪得像豆包儿一样的圆。从一张张招聘信息中搜寻适合自己的职位。结果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汗水湿透了衬衫,跑遍了三个楼层,和几家招聘人员谈了谈,用了三个多小时,投出了五份资料。有行政经理,人事经理,总经理助理,还有一份是副总经理。最后,满脸通红,一身的臭汗,心满意足地挤出人群,走出市场。
来到玉兰身边时已快到中午十二点了。玉兰守在小河边,手上举着不知在什么地方拣来的书本儿大的一块纸板,遮着头顶上燥热的阳光,两眼直直地盯着人才市场的大门,正在那望眼欲穿。见到全胜出来,好像久别重逢一样的高兴。嘴上不停地说:“看你这一身一脸的汗,里边没空调吗?”
“别提了,这人也太多了。挤不透压不透的。过道又窄,大家就那么挤来挤去,空调那点冷气根本就没有用。又要找单位,又要找职位,又要去面谈。每个地方都挤满了人。一个地方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这楼上楼下好不容易才投出了五份资料,都说让等电话听通知。还不知道咋样儿呢。唉,反正资料投出去了,就算完成了一项任务,只能听天由命了!”
玉兰一边听一边给他擦脸上的汗。两人边说边向公交车站走去。
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玉兰关切地问:“还记不记得都投到什么地方去了?”
“有一个是南海,有一个是顺德,有一个是东莞,有一个是中山。还有一个好像是广州市的,有点记不清了。”
“怎么都是那么远哪?”玉兰有些不解地问。
“招聘单位来自整个珠三角,哪的都有。我想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工作合适,工资待遇过得去就行。进去再说,总比这么等着强。”全胜无奈地说。
玉兰听后默不作声,呆呆地望着车窗外,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
接下来的几天,全胜和玉兰处在一种漫长而焦急的等待之中。每天都盼望着BB机或电话能够突然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