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阴险李瑛(上)求订阅、求鲜花!!!
夜影飞霜2015-10-25 03:434,562

  第060章阴险李瑛(上)求订阅、求鲜花!!!

  “咦?这不是十九妹么?为何会出现在这荒僻的南庄?瞧十九妹眼睛红红的,莫非是谁惹十九妹你生气了”却是不待咸宜公主行出庄园,一个温和却又夹杂着少许调侃之意的声调响起。

  循声望去,却是发现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带着一行侍卫向南庄而来,而那衣着华丽的男子此刻正坐在一骑雪白的高头大马上,手中的扇子悠闲的摇摆着,而面上更是带着几许笑意,不过这笑意之中究竟是带有几分真、几分假,却也就有待考究了。

  “这不是太子殿下么?怎么,咸宜乃堂堂一公主,来这皇庄游玩上一阵子还需向太子殿下请示不成?”眼见来人是谁,咸宜公主也是将柳眉一抽,声调是邹然冷了下来,没甚好气的回敬道,不错,来人正是李瑛。

  “十九妹这是何话?本太子这不是在关心十九妹么?十九妹又何必拒为兄的好意?再怎么说本太子与十九妹也乃是兄妹,正所谓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既然有人欺负了十九妹,我这个做哥哥的又岂能不为妹妹寻回面子?”然而李瑛对于咸宜公主的讽刺却是并未当作一回事,反而晒然一笑,扮作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笑眯眯的道。

  “不用,小妹的事情不劳太子殿下挂心,太子殿下还是担心着自己的安危吧,莫要什么时候不但丢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要是将命也给丢了,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亏大发了。不知太子殿下可有何事?若是无事,小妹这就先行告辞了。”然而咸宜公主却是并不买李瑛的帐,反而一声冷笑,便是一声好话也无。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二人没有什么共同的言语,也就自然没有再呆在一起的必要了。

  “如此,十九妹自去便可,不必挂念本太子。至于本太子的安危,十九妹更是不必上心,本太子乃天命所归,又岂会怕了那些个见不得光的跳梁小丑?等云收雨歇的时候,那些个小丑也就自然被蒸发的灰飞烟灭。所以,该上心的并非是本太子,而是那些个小丑。”李瑛好似并未将咸宜公主的话听进去一般,却是将折扇一抖,(原本折扇在此朝还未流行,本想让丁某人装*的‘研究、创造’出来,不过后来一想,还是算了,就让它率先存在吧!没有它的存在,又何以证明作者的强大?作者说:要有折扇。于是,这个世界便有了折扇。嘎嘎,咱是作者咱怕谁?)故作傲然的道。

  “咯咯,太子殿下果然好气魄,如此,小妹就率先祝福太子殿下鸿运当头了。太子殿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么?若太子殿下无事,那小妹便先行告辞了。”然而对于李瑛的意有所指,咸宜公主显然是并不在意,反而咯咯一笑,也不再反驳,却是转身欲要离去。

  “那十九妹一路走好!”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斗了半天,唇来齿往,针锋相对,可谓是字字皆露杀机。唉,原本因该是和谐的兄妹二人走到了如今的地步,不得不说帝王之家最是无情。眼见咸宜公主越走越远,将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李瑛不由得提气高喝道“忘了告诉十九妹,本太子是来皇庄寻一个叫丁渊的少年,不知十九妹可曾遇见?”

  这话终于是让安之若素的咸宜公主身子一顿,还好没险些个掉下马来,也是深深的舒了口气,却是并未搭话,反而一啜缰绳,向洛阳驰去。

  “太子殿下,您看这••••••”一干侍卫挤眉弄眼了半天,终于有一个皱着眉头行了出来,向望着咸宜公主等人离去的方向一脸沉思的李瑛提醒道。

  “呵呵,没什么,我们走吧!看来萧大人和张大人果然未曾骗本太子,想必这位丁渊的少年定然非是池中之物。如此,本太子更是期待不已,而且这少年本太子必须要得到。”说罢,李瑛的眼睛内更是泛起了一阵精芒。

  李瑛,景云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八月,进封郢王;开元三年(715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开元二十五年,在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下,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被赐死;民间因为其三人之冤,称之为“三庶人”。肃宗即位后,为李瑛平反,恢复其“太子”称号,并废绝武惠妃的皇后祭享(武惠妃死后曾被玄宗追封为皇后)。

  李隆基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来因武惠妃得到隆宠,这三个妃子也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不得宠而不乐,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观察李瑛有何短处,并向惠妃报告毁谤。惠妃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他们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废太子。中书令张九龄以丽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太子,此事遂作罢。

  不久,张九龄罢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对她说寿王的好话,惠妃便对他相当敬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着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亲王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可以看出,李瑛本人的人生是非常具有‘杯具’色彩的,其实算起来这厮也并无过错,至少是无大错。只不过是有碍于别人成为争储的一块绊脚石,又因为实力不够,不会讨得李隆基的欢心。更兼之母妃备受冷落,没了强硬的后台,其结果自然是不想杯具都难啊!而且跟着他受到牵连的人也是不少,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几王一相了。至于王,便是以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首,至于相,便是那有着大唐贤相之称的张九龄。就因为此事,昨日丁渊还想着上门,借着‘献策’的由头稍加提点一下。可世事难料,最后又遇到了萧嵩,于是此事也就暂且搁浅了。

  历史上对于李瑛这人的描绘不多,也就稍稍几笔,但给予人们的形象那更是个典型的‘窦娥’。就好像那康熙、雍正一朝的太子,因为胤禛、胤禩等诸多皇子争夺皇位争得太过厉害,而那原本的太子也是志大才疏,又因为本身的能力不足,也就很容易成为皇权争夺战中的牺牲品了。

  不过对于这一点,丁渊依旧是报以怀疑的态度。虽说李瑛这人看似无大才学,但怎么说也是个太子吧?有道是烂船还有三分钉呢。经过李隆基前期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来培养,而且身边的谋士如云。在这个阴谋与诡计的大染缸中熏陶了几十年,会没有丝毫的长进么?丁渊是打死也不相信的。而且事实也是如此,李瑛自然没有历史上描绘的那般弱,即便是他本人弱得可以,至少身边的人也是不会允许其继续弱小下去,而且这群人中,还包括着像张九龄这般赫赫声名之人。

  而丁渊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是,不止是张九龄,便是萧嵩这位老大人也是属意的李瑛,也算是李瑛的坚决拥护者。而萧嵩在李瑛倒台之时没有倒下,其一是应为这位老大人的背景雄厚,萧氏乃是几世几代的大士族,便是宰相也有出过几个,并不是张九龄那种草根宰相能够相比拟的,而武惠妃等人敢恶意的攻击这个顽固的张九龄,却也是对萧嵩这种实力雄厚的士族颇为忌惮,若是真将萧嵩也给搞死了,恐怕武惠妃一党便会面对萧氏族人的猛烈反扑,搞不好还会有其它大士族因为兔死狐悲的来个纷纷应和。到那时候恐怕便是此事胜出,李瑁也就没了作为皇帝的可能。所以萧嵩才得以幸免。

  二是因为萧嵩这人还算是看得出形势,懂得进退,不是一昧的愚忠。而且是个典型的士族思想,原本便是将宗族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眼见事不可为,李瑛的结局已经不能挽回,也就没再强求,激流而退,故而方才未遭到迫害。

  而就在先前离开了皇宫,萧嵩便去了趟太子府,去寻了李瑛,想要李瑛结好于丁渊。因为萧嵩看得出来,丁渊是太过出色了,不单是琴棋诗画、更是对这科学钻研之道也是独具一格,(萧嵩并不知晓这杂交水稻乃是袁隆平的产物,故而才有此一说。)不但如此,而且这少年的身上有着一种独有的人格魅力,让人天生的想要去亲近,故而丁渊的身边方能聚集如此之多的才俊之士。而这种魅力的源头便来自于后世,因为后世的那种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使丁渊对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车走卒,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能抱有一颗尊敬和重视的心。当然,对于这一点丁渊,自己都不知晓。因为有了这诸多常人无法企及的优点,萧嵩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宰相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不过萧嵩的话并没能得到李瑛的重视,在他想来,丁渊充其量也就是个十四五岁的娃娃,便是再有本事,也是有限得很,若他自己来投还好,可是让自己一个堂堂的太子之尊屈身去结交,他丁渊还不够格。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正在萧嵩苦苦劝解的时候,张九龄这位大名鼎鼎的中书令也同时来到了太子府。其实张九龄之所以前来,原意是想让李瑛这个太子多多关注民生,对于流民之事予以重视,最好是亲自去安抚流民,那样还能赚取更多的民声和声望,增加李隆基的好感度。

  因此,张九龄也就知晓了丁渊这人。其实在此之前,也就是昨晚,丁渊便走入了这位名相的眼帘,经过昨晚侍卫的通报,张九龄便知晓了丁渊本人以及对于丁渊那杂交水稻的培育之法颇感兴趣,还差人去苏州会馆专程去请过丁渊,但后来却是听闻丁渊竟是萧嵩的旧识,并且被萧嵩给请去了萧府,也就未在将此事放在心上。

  哪知今日萧嵩不但将那丁渊引荐给了李隆基,还专门上门告知李瑛要结交好丁渊,小小年纪竟能被一位宰相如此看重,这不得不让张九龄对于丁渊是彻底的产生了兴趣。而且张九龄向来是不会怀疑萧嵩的观人之术,既然他说这少年非常值得相交,那就必然有着他的可取之处,反正结交一个有潜力的小子也没什么坏处,于是也就跟着萧嵩一块儿怂恿李瑛交好此人。

  李瑛此人虽说没有萧嵩、张九龄二人的见识老道,但也有着一个优点,那就是此人比较从善如流,虽说依旧对于丁渊这人没多大重视,但既然力挺自己的两位老大人都如此说了,而且这两位都是堂堂宰相之躯,自然是不会无地放矢,想必这位叫做丁渊的少年还真有些本事吧,反正是下雨天大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见见又何妨?

  由着这般心思,而且也不好拂了两位老大人的好意,李瑛便答应了此事,后来更是听闻这家伙竟然被李隆基亲自遣自己最信任的高力士将其送往了南庄,这才真正的让李瑛重视了起来。要知道李瑛自打小便对自己这位杀伐决断的父亲有着一种天生的惧怕。

  李隆基是谁?那可是亲自斩杀过祸乱朝政的太平公主等人,便是连自己的亲姑姑也是定斩不饶,其杀伐之果断当真让人心惊,而且李隆基善于用人,像张九龄、萧嵩等一批干臣硬是被他生生的提拔并予以重用的,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真的将一个动荡不安的乱世给治理成了可比拟贞观之治的大好河山。因此,便可看出李隆基的不凡,既然这丁渊不但被萧嵩、张九龄等人这般推崇,还被李隆基如此看中,那么,这人自己就一定、并且是必须交好了,于是这才让李瑛放下了自己太子的身段,匆匆像城南皇庄赶来。

  哪晓得刚到皇庄之外,便看到了咸宜公主自庄子内行出,这人李瑛心下一惊,却是并没有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妹妹而高兴,反而心下一紧。要知道自己与这咸宜公主虽为兄妹,实则乃是水火不容啊。因为咸宜公主的母亲便是武惠妃、其弟弟李瑁更是分分秒秒都想将自己赶下太子之位而取而代之。更加可气的是,因为咸宜公主的缘故,原本杨洄那厮本是自己的人,更是自己的‘铁杆’手下,然而自从和这位咸宜公主订亲以后,便在李瑁一党与自己之间变得暧昧了起来,虽说那厮偶尔不时还在说坚持维护自己,口口声声说是自己的人,但是李瑛可是不敢再将其言语当真,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不过若是李瑛知道最后自己走下太子之位以及被赐死便有着这杨洄一份大大的‘功劳’,恐怕会直接给气死吧。

继续阅读:第061章阴险李瑛(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谋妃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