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计破黄巾(上)
南珂一孟2015-10-25 03:353,105

  这种惨烈的攻城战连续持续了一周。

  仅仅七天的时间,黄巾军伤亡一万五千人,常山国兵更是伤亡近两千人。孙瑾留下的一千预备队,早在第三天就分派到了各门。按照这种进度,不出半个月,常山不保。

  常山名义上的太守刘政终于坐不住了,他已经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留下来的决定,甚至开始迁怒于力主御敌与外的孙瑾。如果不是当初听了孙瑾所谓的坚守常山“上可报效于朝廷,中可闻达于诸侯,下可施恩于黎民”的鬼话,说不定现在的刘政早在一处安全的地方,过着悠哉惬意的生活。即便因此而丢了官,凭他刘家的家世,他刘政至少还能做个富家翁。可是现如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逃跑都成了奢望。如若黄巾贼攻破城池,普通百姓也许还能保得姓名,可是他刘政是朝廷命官、一郡之长,定然难逃一死,谁不知道黄巾贼对朝廷官吏恨之入骨。

  看来好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时候名垂青史,生命也是要付出的代价之一。

  这次议事,刘政便当场大发雷霆,直斥孙瑾为无能之辈,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儒雅洒脱,搞的孙瑾颇为无奈,众将也为孙瑾抱不平。

  常山东门,城门之上。

  “大人,主公他……”孟昉想安慰孙瑾,但是又不想说刘政的不是,半天不知道怎么开口。毕竟谁都知道,孙瑾感于刘政知遇之恩,根本容不得别人说他的不是。更何况,刘政显然压力过大,他只不过是发发牢骚,并没有因此卸了孙谨的兵权,如此人之常情,孟昉也能理解。

  不光是他,如今常山城中,早已人心惶惶,又有多少人能心平气和,谈笑自如?

  “怨不得主公!当初是我力主坚守常山,主公仁慈,不忍背弃常山百姓,又听信于我。如若这次常山城破,保不得主公周全,我万死难辞其咎。”孙瑾苦笑着摇了摇头,“本以为凭常山五千兵卒,即使不能御敌于外,也能坚守至朝廷援军到来,哪知道造成如今这个样子!”

  “天无绝人之路,大人不必气馁。”孟昉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安慰着孙瑾。

  “难道天亡我大汉?”孙瑾抬头望天,喃喃自语着。

  孟昉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默默的站在那里,这种沉默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时辰。

  “景玄,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大仗要打。”孙瑾突然转过头对孟昉说道,“夜晚风大,多注意身体。”

  “可是大人……”

  “我没事,今天晚上我守夜!”

  “诺!”

  有时候一个人压力太大,确实需要放松下,只是这个非常时期,独处也成了最奢侈的解压方式。

  孟昉慢慢的走下城墙,回头望了望孙瑾落寂的身影,心中满是无奈。

  从东门到大营,十五分钟的路程,孟昉走的很慢很慢。

  如果我能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顶级人物一样,谈笑间玩弄敌人于股掌之间,拒敌于千里之外,那有多好。即使不如他们,但是也能用个火攻、水淹什么的,也行啊。孟昉漫无目的的想着古代的那些经典战例,奢望着能找到相似的地方。

  等等!火攻!

  孟昉打了一个激灵。

  黄巾军全是结草为营,加之今夜风大无月,极易适合夜袭,如果来次火攻,那效果……

  一想明白,孟昉立刻转头往东门跑去。

  “景玄,你怎么又回来了?”孙瑾望着气喘吁吁的孟昉,疑惑着问道。

  “大人,我……我”孟昉本来是兴冲冲的跑回来的,如今见到孙谨,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一时不敢说了。虽说孙谨待他不错,但是毕竟自己首次献策。且不说孙谨不采纳他的建议,让自己徒增烦恼,即便孙谨采纳了他的建议,若是筹划失误,常山兵败,他孟昉又如何自处?

  “哎呀,你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婆婆妈妈的了,有屁就放,跟个娘们一样。”孙谨笑着调聊道。

  “我有个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此时的孟昉有些犹豫,说话自然也少了份底气。

  “哦,你有何良策,说说听听!”孙瑾闻言,顿时眼中放出一丝光亮,如抓到了命运的稻草一般,死死的抓住孟昉的双肩,急切的问道。

  由于一路小跑,孟昉此时还在大口的喘着粗气。如今看到孙谨急切的眼神,当下便深吸了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如今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孟昉不过是个人的建议,至于采纳与否,如何去做,那就是孙谨的事了。

  想到此处,孟昉也是心中大定,当下便缓缓的说道:“大人,昉以为,此前咱们过于钻牛角尖了,只想着怎样守城。”

  “哦,此话怎讲?”孙谨有些愕然。如今常山大敌当前,不想守城,难道也如其他郡县一般,闻风逃窜。不过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疑惑,他知道孟昉既然如此说,定然还有下文。

  “咱们一直想怎么守住常山城,根本没想过主动出击。其实,有时候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黄巾贼一直以为咱们龟缩在常山城内,城池几乎不保,定然防守懈备,根本不会想到咱们会主动出击。”孟昉望着孙瑾,紧张的等待着他的意见。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孙瑾喃喃的说着,“嗯,不错,继续说!”

  望着孙瑾鼓励的眼神,孟昉心中也有了一丝安慰,只是声音仍有些颤抖,毕竟这是他到这个时代以来现出的第一份计策。

  “更何况今天月黑风大,加之黄巾贼结草为营,极易燃烧……”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没等孟昉说完,孙瑾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恍然大悟的叫道,“哈哈,景玄,你可是帮我一个大忙。我立刻派人去叫陈焘他们到大营议事!”

  常山大营!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常山各门守将都赶了过来。他们可知道孙瑾的脾气,既然严令各门迅速到达,那一定有极为重要的事情,不然不会要求的那么严格。如果晚了,惹恼了孙瑾,那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孙瑾满意的望着面前的众将,右手示意,大帐内立刻安静了下来。

  “最近诸位辛苦了。黄巾反贼围城日久,我军也是死伤惨重。但是,黄巾一日不退,则常山一日不宁。不知诸位有无好的计策,可以击溃黄巾贼众,解我常山之围?”孙谨一上来便来了个“曲线救国”。既然自己已经有了主意,自然不急于这片刻。还不如问问众人,说不定能想出一个更好的万全之策来,虽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敢情都尉大人急招大家,就是为了这事。可是打退黄巾哪是那么容易的,要是谁有法子,恐怕早跑到孙瑾这献策来了,哪会等到孙瑾召见。

  孙瑾望着众人的表情,无奈的摇了摇头。都是打仗勇猛的主,可是让他们献策,可真是难为他们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计策,那就听听我的想法。”孙瑾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黄巾犯我常山已近十日,我军歼敌估计约有万余,战果丰硕,但同样死伤惨重。按照这种打法,不出十日,则常山危矣!我准备今夜夜袭黄巾大营,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孙瑾环顾了下四周,高声问道,他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反驳那些反对的声音。但是出乎他的意料,孙瑾刚讲出夜袭黄巾大营的想法,立刻得到众人的拥护,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军人都是好战的,这一段时间的常山战事,众人只能龟缩在常山城内,只能被动的防御。内心都有跟黄巾军好好干一仗的想法,毕竟这纯粹的守城太过憋屈、窝囊了。

  “大人,您说怎么打,咱们就怎么打!”张瓒第一个叫道,“老子受了那么长时间的鸟气,今日就好好的干他一场,也让这些反贼知道,我常山也不是好惹的。”

  “对,杀他个片甲不留!”又有人附和的说道。

  对于众将的反应,孙谨有些欣慰,也有些骄傲——这便是我孙谨的兵,好战,勇猛。他猛然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好!既然如此——众将听令!”

  刚才还兴奋的吵闹的各将立刻肃容站成一排,只待孙瑾下令。

  “今夜大家各带点火易燃之物,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只待子时,四门齐出,各留一百军士守城,进到敌营只管放火,同时要高喊‘朝廷援军已到’,城上留守军士要同举火把,遥相呼应,待敌军大乱,则冲杀追击,这次一定要闹他个鸡犬不宁!”孙瑾狠狠的说道。 “诺!”众人得令,立刻下去着手准备去了!

继续阅读:第9章 计破黄巾(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青史留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