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兵的快速推进,反而让何进狐疑起来,形势的迅速变化,让无脑的何进感觉到有些的不对劲,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却没有一丝头绪。
见何进狐疑不决,心怀二志的袁绍恐何进变计,便威胁他说:“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被袁绍如此一说,何进犹豫间,便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此举正中袁绍下怀,司隶校尉的官职无疑让袁绍更加肆无忌惮的推进自己的计划,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同时敦促董卓驰驿上,欲进兵长安上林苑内的平乐观。
何太后恐慌之下,悉罢中常侍小黄门,让他们返回故里,只留下何进所亲近之人,以守省中。张让等人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俱向何进府门谢罪。本来就与宦官无仇的何进见张让等人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一时心软,便对众人说:“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本来,若是诸宦官离宫归家,便能不流血的和平处理宦官势力。然而欲掌控大权的袁绍又岂会让此事成行。袁绍密下文书,通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逮捕张让、赵忠等人的亲属。
袁绍所做的,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宦官与何进决裂,如此才能借机消灭两方势力,掌控大权。
袁绍此计自然是异常成功!还没离开皇宫,自己的亲属便被各地官吏借何进的名义捉拿起来,如此等自己回去,还会有命吗?
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更何况,张让等人本是群阴险狡诈的饿狼。
这日,久未进宫的何进突然接到宫中诏令,言太后召见,让何进速速进宫。
袁绍与其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不经意的对望了一眼,十常侍终于忍耐不住要对何进动手了,他袁家终究要权倾天下了。
隐隐约约感觉到一丝苗头的大将军主簿陈琳出列谏道:“太后此诏,定是十常侍之谋,大将军万不可去,去必有祸。”
何进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太后诏我,有何祸事?”
见何进不以为意,袁绍因陈琳之谏而悬起的心又再次放了下来,“虽是无谋,但也不可不防,我兄弟二人愿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旁边一直没有做声的曹*眼中顿时闪过一丝精光。袁绍显然想借宦官之手除去何进,再趁机发难,攻进宫内,铲除十常侍等人,如此一石二鸟之计,又岂会瞒过心思缜密的曹*的眼睛?不过曹*并没有点破,以二人在何进眼中悬殊的地位,何进很可能认为自己在搬弄是非。
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曹*早已对何进失望透顶,以一个无脑的何进,换取整个阉竖势力,如此交易,又何尝不可?
袁绍虽然色厉胆薄,但是终究是名门之后,若是由他总揽朝纲,胜何进万倍。
见袁绍如此忠心,何进也是心怀喜悦,当下点了点头,欣喜道:“如此甚好!”
袁绍、曹*二人,便俱选精兵五百,由袁术率领,陈列在青琐门外。只要何进身死的消息传出来,便立刻率军杀入宫内,诛杀阉竖势力。
怀着“老子是天下无人敢惹”的何进,刚进宫不久,便被张让、段珪、毕岚等数十人围在了嘉德殿前。
退无可退的何进这才发现自己身处险境,当下干笑几声,对张让卑躬屈膝道:“张公,这是何意?”
“哼,大将军不是要招外兵杀尽我曹吗,为何如今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张让冷哼一声,把玩着手中的长剑,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看着张让那冰冷的笑容,何进冷不防打了一个冷战。当初自己游历在士人与宦官之间,本来是想坐山观虎斗,从而左右逢源,互不相帮。却不想犹豫之下,如今竟然被一众宦官堵在这里。
“张公明鉴,那都是袁绍逆贼的计谋,实不干何某之事啊。”眼见性命不保,何进也失去了往日的狂妄,当下也顾不得脸面,直接“轰”一声跪了下去。
看着何进痛哭流涕的窝囊像,张让气不打一处来,上前紧走两步,直接踹在了何进身上。“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好一个“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道清了士人集团的真面目,也一语道破朝廷腐朽的现状。如今天下,还有谁算是坦荡荡的清官?
无人不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勾心斗角,即便是极力要诛杀宦官的袁绍,其家族累世三公,生活不也是极尽奢华?所谓清君侧,说到底仍然不过是争权夺利的欲望在作祟罢了。
何进顾不得拍去身上的泥土,踉跄着爬到张让面前,抱着其腿大声痛哭起来。“我只求张公饶我一名,何某回去之后,立刻下令,让董卓等人立刻返回原地。”
张让默然的望着跟狗一样,爬在地上摇尾乞怜的何进,咬牙切齿的说道:“可惜!完了!”
话音未落,张让的长剑已然插进何进的后背,何进一声杀猪般的惨叫,一口鲜血直接吐在张让身上,轰然瘫在地上。
一直在张让身边冷眼相观的尚方监渠穆双眼一瞪,突然拔剑斩下了何进的头颅……
与此同时,袁绍的亲信吴匡与董卓之弟奉车都尉董旻也领兵守候在车骑将军何进之弟何苗门外,只等宫中起事,便借口何苗与宦官同谋,诛杀何苗。
所谓斩草必除根,袁绍不可能留何苗活在世间,如此自己的计划便前功尽弃。袁绍的这一计划也得到董卓的大力支持,如此才会让其弟董旻协助袁绍诛杀何苗。
董卓本是袁氏故吏,袁绍相信,董卓定然会全力支持自己。只可惜他忘了,在董卓心中,道义愿意比不上利益。
所有的人都以为自己是猎人,而别人永远都是自己眼中的猎物。
何进如此,可是何进刚死在张让的手中。
宦官如此,可是虎视眈眈的袁绍等人正等在青琐门外,时刻等待着杀尽宫中的宦官。
袁绍如此,可是心狠手辣的董卓注定要夺取他的胜利果实。
董卓如此,可是若是没有孟昉的放纵与默然,谁有敢说董卓一定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几年之后,董卓不也是死在了王允的离间计下。
可是孟昉是这场动乱的胜利者吗?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连孟昉自己都在犹豫,自己如此行事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