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总成绩(上)
这就奔四张2015-10-25 03:032,069

  第二十七篇,总成绩和王小枪比较破坏能力就好象和跳蚤比较跳高能力一样不现实,如果一定要遏止王小枪不去想鬼点子,不去实现他心中的那些点子,那么到头来受到伤害的绝对不是王小枪,或者说,绝对不止王小枪一个人在这里面受到遏制。

  这个结论已经被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多次验证,是比真理还要真实的真理,无可动摇。

  基于这层考虑,已经知道王小枪明天初步计划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没有触动一三班摆在楼层储藏室里的一根铅笔,他们在仔细观察完所有魔法道具的外观并多角度拍照之后,悄然离开现场。他们工作的下一步,就是根据照片中道具的形状推论出这些道具的具体用途,并且进一步推算出王小枪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如何使用这些道具。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许一件两件的推论和成果会让大家非常兴奋,但是如果十多件的魔法道具照片等待鉴定,那就会让人产生疲倦心理,而王小枪他们摆在储藏室的道具高达三十四件,这简直是让人感到恐怖的数字。

  不仅如此,在照片上,大家可以发现很多的零配件,这种零配件显然可以随时添加在各种道具上,从而使道具产生另外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结果。

  魔法和现代标准科技最大的区别就在灵活上,同样一句魔法咒语,同样一个魔法动作,甚至同一个魔法目的,通过不同的媒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使是同样的媒介,输入的能量大小不同,类型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而这正是魔法让人着迷的地方。

  不过,现在学校的人可不为魔法的多样性感到着迷,他们只为魔法这种不可预料结果,不能判断真假的特性感到心浮气燥,摆在眼前的照片能够产生的魔法后果已经太多,多到估计即使交给系统排列,在一个晚上也无法完成整个排序。

  如果在这种排序之上再加入其他班级的各种反制措施,那么可以想象的是,谁也不能预料最终的结果会向哪个方面发展。

  除了一三班。

  不用猜都能知道,他们拥有太多准备好的预定方案,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按照既定的方案执行,可能只是轻轻扭动一个开关,就能让整个比赛发生逆转。

  在一二班和一一班的魔法老师主动为自己的学生释放各种状态魔法并使他们在上午的比赛中没有落入下风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等着看一三班教研组的笑话。当上午的成绩全部取消之后,下午的比赛成绩立刻变的无足轻重,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一三班教研组的沉默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当晚上的各种成果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全校的老师才知道,一开始把目标对准三班的教研组是最大的错误,因为面对这样的学生,张老师他们其实根本处于无能为力的地步,任何主观的行动都不可能影响到一三班这群无法无天的孩子。

  晚上行动的结果和这些老师开始的预料一样,没有任何结果,尽管这些老师和学生一开始就做好了有这样结果的准备,但是当这个结果真的发生的时候,大家还是感觉到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尤其是在储藏室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魔法道具的那一刹那,那种无力感尤为沉重,什么时候,这些根本无法接触魔法,一直被他们轻视的一年级学生在魔法造诣上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那些高年级学生了呢?

  这个晚上足以让很多人失眠。

  王小枪精神抖擞的踏上校车,昨天晚上姚菁菁离开之后,王小枪的妈妈与王小枪认真的聊了一次,双方在坦承友好的气氛中,就之前的一些误会达成了谅解。

  关键在于,刘小美同意,近期内没有前往任何一个女生家的打算。

  这个决定让王小枪如释重负,长期以来压在他心头的负担终于减轻,这个好消息让他的精神变的格外好,而这种外在表现也让校车中的其他班级学生看在眼里。

  很显然,一三班的班长终于在今天展露了必胜的姿态。

  到达学校后,王小枪和三班的同学做了简单的会晤,就上午的第一场比赛所使用魔法进行了初步协商,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做出了第一个决定。

  在所有比赛开始之前,就使用环境效果魔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开系统对后续魔法的审核,而且容易让后来的环境效果魔法更容易产生效果。

  第一个环境魔法是,高原低氧环境。

  “真狠,第一个动作就让其他班级吃亏,如果现在提前反压制,那么他们可以让整个环境处于完全混乱状态,在这种类混沌状态里,各种成绩和结果都可能出现。如果不对这种环境效果进行压制,那么这个恶劣的环境足以让绝大多数运动员直接进入疲劳状态,那么剩下的比赛自然没有任何疑问,一三班能获得最大的优势。”

  其他学校中的一位老师如此评论,这个评论显然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可,不过也有个别老师发表不同意见:“如果一三班没有处在这个低氧环境中,或者他们有办法抵抗这种低氧环境,那么这种优势是当然的,不过现在显然他们同样处于这种环境里,而且看来也会同样提前进入疲劳状态,那么这种优势实际上并不存在。”

  “并不存在吗?”书记不为人察觉的摇头:“不对,他们的优势不仅存在,而且在不断扩大。”

  看着厅长有些不明所以的眼神,书记解释:“作为高原低氧环境,前提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氧气自然越稀薄,但是在现实环境里,如果没有如此高的海拔,无论是那一种媒介都不可能凭空制造出这种低氧环境,除非利用媒介将整个校园的空气‘变得稀薄’,那么多余的空气去了那里?作为受自然环境面积约束的媒介,不可能将‘多余空气’转移出这个校园,也就是说,这部分空气还在,但是在那里,就很有讲究了。”

继续阅读:第二十七篇(中),总成绩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学学魔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