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山东道,鲁地山谷,门家庄内门仲的一句话道出这个策划利用擂台比试来残害天下武林人士的毒计的人竟然是自己门家中一向仰慕奉承的对象,人无完人,可不是什么错都是可以犯的。门固良听完这话后心中惊诧,但并未再出声,因为他知道父亲还有话要说,是以当下选择了沉默。
门仲也是从门固良这个年纪过来的人,如今已经年近半百的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听到上辈门主告诉自己此事实情时自己那吃惊痛惜的摸样,是以也并不在意门固良的神情,抬手喝了一口汤,正要压压心中的郁闷之意。那色香味俱全的西湖牛肉羹早已凉透,饮入口中一阵冰凉,丝丝寒意直欲刺骨而出。
“那女子被重楼这般一问,倒也是稍微迟疑一下,随即便说道,整个赵国能出此计策的除了身处上卿的蔺先生,我想不出还能是有谁能设计出这般毒计。此次计划用心之细,,人力之大,计划之密不得不令人敬佩,甚至涟漪还在心中暗想:如果自己早生二十年倒还是有心结识。
重楼并未理睬她这似嘲笑似平淡的语气,当下问道,你哪里人氏,到邯郸有何贵干?那名唤涟漪的女子微微蹙眉,似乎受不了重楼这般*问的语气,但到底是在江湖上混迹之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当下是压下心头不快,冷冷的说道,我是何人你早晚会知道,今天本姑娘心情不好,而且也没必要说,不然被你这样的人留下了心眼,指不定日后我会落到你的手中。
公子重楼听她这话说得甚是轻巧,本欲上前与她理论几句,可转念一想倒是觉得没必要和女子一般见识,是以又继续问那名唤涟漪的白衣女子来此何干。涟漪莞尔一笑,似乎浑然不被这擂台之下成千上万人的尸体吓到,甚至连一丝不适之意也不曾有,反而这般微笑出声,接着说道,我今日前来是为了你家的和氏璧。
重楼听她说是为了和氏璧而来,还以为这位名唤涟漪的女子是来向自己挑战的,哪知涟漪不等重楼回话便已经继续说道,我听说和氏璧是天下至宝,不但做工精美世所罕见,便是但就其大小和美丽夺目的玉璧,也是世所罕见天下无出其右,所以今日想来见识一下。
公子重楼听到她这般说话,心中一阵放松,原本时刻具备的防备之心此刻竟然不知不觉降低了不少。那名唤涟漪的白衣少女继续说道,我今日只为能看和氏璧而来,还请公子准许。
公子难道没有听说这和氏璧的秘密吗?涟漪见适才自己询问之事此时只怕是难以落实,这才要将自己心中深藏的秘密告知公子重楼。那名唤涟漪的女子这般微一思量,这才继续轻声说道,公子,你可知这和氏璧为什么被人称为天下至宝吗?
公子重楼没想到这个女子竟然是问自己这个问题,便说道;和氏璧相传是楚国一工匠,在后山开采矿石时无意间发现的。但由于玉石往往被石块包裹,是以很少能有人如伯乐识马那样一次便能认准,卞和发现了这一大块巨大的玉石之后见着玉石块如此巨大,知道自己是难以将其充分利用,便将这玉石带到了都城郢都,亲自献给楚王。可楚王这人昏庸无能,哪里能看得出这块巨大的石头其实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绝世好玉,见卞和带着石头而来以为是在耍弄自己,下令将卞和的双腿砍断,然后丢出皇宫。
后来回到家中的卞和遇到了一位天下闻名的匠师,那匠师费了三年工夫做出了一大一小两件玉器,大的是和氏璧,小的做成了一个玉石酒杯。卞和虽然被楚王砍去了双腿,但已然不怨恨楚王,年年假日时还在念叨着怎么把这块天下绝世的精品玉璧送给楚王,但可惜走漏了风声,还不等卞和将和氏璧送出,便有人到了便合家将和氏璧道出。而那件小的玉石酒杯被卞和送给了那个为自己圆梦的匠师,就这般,两件宝物流落世间。经过百年的岁月,赵王于不经意间得到了那块和氏璧,立刻便封为振国之宝,至于后来只是你就都知道了!”
门固良听见父亲说完这段话,轻轻应了一声,示意自己明白此事,让父亲继续讲下去。门仲喝下一口汤,继续说道:“那名唤涟漪的女子知道自己这般要求要去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定然被拒绝,是以当下便紧接着说道,你只知道将和氏璧困锁在王宫里,却是不知道这和氏璧背后隐藏的秘密。重楼虽然隐隐约约知道那名唤涟漪的女子是在掉自己胃口,可还是出声询问说道,如小姐不嫌,重楼自然是洗耳恭听。」
那名唤涟漪的女子又是莞尔一笑,轻声说道,我来问你,这世上两大至宝是哪两样?重楼以为这位小姐会问出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没想到是这般简单,当下是不假思索地说道;两件至宝是《平沙落雁曲》和和氏璧,莫非这两件至宝之间又什么关系?
涟漪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和氏璧和《平沙落雁曲》其实是出于同一人之手,所以则两件至宝本是一脉同根,都是那个造出和氏璧的匠人的得意之作。刚开始时他也没注意什么,可有一天,那匠人的朋友卞和正自捧着和氏璧在一旁独子把玩,而那匠人正在用自己新做好的一把古琴弹奏名曲《平沙落雁曲》。、刚开始时还没有什么动静,而随着琴曲渐渐接近*,和氏璧竟然突然莫名的微微颤动,隐隐中还发出一声声琴曲的回声。那回声时而悠远绵长,时而又清脆短促,仿佛被人用不同的东西敲打一般。那个匠人和卞和发现此事后并未声张,而是把此时看做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来对待。
这是个秘密,是我爷爷告诉我的,爷爷说和氏璧和那首《平沙落雁曲》本是一脉同根,能有此异象完全是因为和氏璧和这《平沙落雁》曲达到一种难以言表的联系,爷爷说和氏璧发出的回声不知是绵长和短促这两种,其中还有许多变化之处,甚至有些像是武林大家比武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