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老师讲得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和死因讲的也很好。”
“说来听听。”黄沾毕竟曾经是浙江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对于别人的历史看法很有兴趣。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他首先来到南方,到了会稽,祭奠了大禹,然后北上到了琅邪,就是山东的临沂。这里,他遇见了走了九年的徐福。两年前,在坑术士的事件中,秦始皇还骂过徐福,结果徐福回来了向他报告,仙药找到了,就是有大鲛鱼作怪。秦始皇很高兴,支持了他,给他童男童女,给他百工,给他百谷的种子,让徐福二次出海,寻找仙药,这都是第五次大巡游的事儿。之后不久,走到平原津这个地方,就是今天平原县的西南。《秦始皇本纪》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古代的病和今天的病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疾病,一个是疾,一个是病。古人把轻的病叫“疾”,比如说“寡人有疾”,就是病很轻,病情很重,才叫病。古代疾和病是两个不同的词,至平原津而病,说明到这时候,病重了,突然之间得了重病。在往下记载“上病益甚”,病越来越厉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无能为力了。秦始皇也感到不妙,“恶言死”,非常讨厌在他面前说死亡的问题,而且“群臣莫敢言死事”,没人敢说秦始皇死的事情,这意味着秦始皇病重之后,没有一个大臣敢和秦始皇商量身后的事情该怎么办。《秦始皇本纪》记载,这时候,秦始皇写了一封信,加盖了玉玺,召皇长子扶苏,从蒙恬的北方赶回京城,主持他的丧葬。这个诏书已经写好,也盖了章,说明秦始皇预感到自己生命不远了。《李斯列传》记载稍有不同,说秦始皇病重的时候,把赵高叫过来,让他草拟一个诏书,有这样几个内容:第一,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第二,让他迅速返回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丧葬。信写好以后,来没有交给使者,秦始皇死了,然后这封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就留在了赵高的手里。而这件事只有丞相李斯,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也就是第十八子胡亥知道,还有他身边的几个小宦官知道。李斯是左丞相,随秦始皇出游。赵高是中车府令,这是一个官名。古代的官名,只要有一个中字,就说明可以出入皇宫。中车府令是专门给皇帝管车队的,是皇帝很信任的人。此外赵高还有一个身份,叫做行符玺事,符是兵符,玺是玉玺。赵高一方面管车队,另一方面管着这两样东西,说明赵高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但是车队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并没有停,而是迅速的继续前进,结果走到沙丘,就是河北的广宗县,秦始皇病故。这一年,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这一年四十九周岁,古人计算年龄都是按虚岁,所以一般史书都说秦始皇五十岁病死在沙丘。
目前我们知道的秦始皇的死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病死说和谋杀说。我们先说病死说,这个又有很多说法:第一是自幼有病;第二是因累致病;第三是遗传致病;第四是高温致病。我们先分析一下第一点:秦始皇是不是自幼有病。这个说法和秦始皇长相有关,《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手下有一个军事家叫尉缭,他第一次见秦始皇的后,对秦始皇外貌有一个描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蜂准,现在有两种解释:一个是高鼻梁,再一个就是说他的鼻子是马鞍形的,这个就不好看。长目,大眼睛。鸷鸟胸,鸷鸟是一种猛禽,鸷鸟胸也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鸡胸,说明有病。再一个,说秦始皇的胸是个老鹰的胸。豺声,有人就推测是支气管炎。所以,根据外形描述,说秦始皇有病,从小就有病,这是历史文献中间关于秦始皇外貌的唯一记载。可信不可信?我们讲过,文献的记载是重要依据,但不能够全信?我估计,尉缭对秦始皇的印象并不好,说了这个以后,又说了秦始皇一堆坏话。尉缭想走,秦始皇把他挽留下来,委任他做国尉,所以,尉缭的话不大可信。应该说,他要真是支气管炎,那荆轲一追他,气管炎就要发了,那还跑得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可靠。第二点:因累致病,说秦始皇累死的。我大概说说他的累,第一是过劳,说秦始皇非常勤政,每天看很多公文,看完以后要在上面批,批多少字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清朝的皇帝,有时候批的字比原文还多。秦始皇大权独揽,事无巨细一切都管,所以他一生忙忙碌碌,很勤政。但是大家要注意,他的勤政是为了大权独揽,防止皇权旁落,这是目的。所以过劳了,累狠了就死了,这是一个原因。第二是巡游,秦始皇是个巡游皇帝,十二年间五次巡游,最后一次,从头一年的九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几乎在外面九个月时间。巡游累不累,取决于四个条件,路况,车况,季节和时间。秦始皇时期,有当时最先进的公路,叫驰道。但是我可以断定,绝对赶不上现在的高速公路,肯定颠簸。秦始皇坐的车再好,也赶不上今天的奔驰宝马。车不好,路不好,人在上面坐九个月肯定很辛苦。第三是时间,秦始皇每次巡游时间都很长。第四是季节,这个很重要。春天、秋天出去很美,夏天、冬天就麻烦了。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冬天赶上了,夏天也赶上了,所以巡游的很劳累,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第三点:遗传致病。秦始皇家庭遗传基因不太好,曾祖父昭襄王活到七十六岁,是最高寿的。祖父安国君就不行了,五十多岁死的。父亲异人,我估计死的年龄不到四十岁,这就是说家庭遗传。第四点:高温致病。秦始皇从病发到死亡,都是在炎热的夏季,恐怕也是导致他死亡的重要原因。以上四点就是病死说。
接着说谋杀说,我国一位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过一个历史小说,叫《秦始皇之死》,这是个历史小说。首先说明,郭沫若是懂医的,他是历史学家,又是文学家。他的小说中,说秦始皇在平津,就是山东平津渡黄河的时候得了癫痫病。因为夏天天热,车上放着铜冰鉴,结果他摔倒时,后脑勺碰到铜冰鉴的把手上,加剧了他的癫痫病,导致了脑膜炎。秦始皇到了沙丘,住了一夜就死了。等到赵高和李斯发现的时候,发现秦始皇的左耳流黑血,仔细一看,有一个一寸多长的铁钉,就说有人把秦始皇害死了。郭沫若先生很明确的写,是他第十八子胡亥害死他。秦始皇病了以后,他本来想传位给扶苏,胡亥就没戏了,所以害死秦始皇,这是一个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赵高,赵高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多,他不愿意让扶苏继位,因为扶苏不会重用他,所以赵高谋害了秦始皇。第三种说法,是李斯,因为扶苏继位,要重用蒙氏兄弟,轮不到李斯了,所以李斯下手。这是关于谋杀说的三个主要人物。我认为,谋杀说没有历史文献,没有文物作证,纯靠逻辑推理,而且是以秦始皇死后,胡亥,赵高,李斯的表现倒推得来,不大能站得住脚,所以我认为都不大可靠。比较可靠的还是病死说,最大的可能,还是因病致死。但是不管怎么样,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个追求长生的皇帝,最终病死在巡游的路上。”
说完之后,李慕白率先上前查看大殿里面的八个大鼎,一看之下,大惊:“黄老师,这些鼎上面刻的还有字!”
“恩?让我看看!”
“秦始皇没有死?”
“黄老师!上面写的吗?秦始皇难道说真的成仙了吗?徐福第二次出海不是没有回来吗?况且归途中秦始皇已经去世了啊!!!”李慕白更加惊讶了。
“设个上面写的是徐福把秦始皇接到了魔界!”
“秦始皇成魔了?这个倒是有可能。如此残暴的皇帝不成魔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