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四十 金犼留心解前孽 一苇渡江不传铃
登楼忘却2015-10-25 02:573,469

  上回说到孙悟空看到金毛犼,这金毛犼原本是截教的金光仙,在封神大战的时候被慈航道人(也就是现在的观音菩萨)捉去,成为了坐骑。然后下界,在西天的路上被孙悟空制服了,然后被观音菩萨带回了南海普陀山。

  话说这金毛犼下界也是自有原因的,因为他也是性情中人。当时朱紫国王在位时,现在的国王还是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极好射猎。有一次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两个孩子,乃雌雄两个雏雀,停翅在山坡之下。他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那时节,观音菩萨跨着这犼,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王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亏孙悟空来救治王患。观音菩萨特来收这妖邪。

  孙悟空上前叫住了金毛犼,金毛犼一看是孙悟空,赶紧变成了人形,拉起孙悟空就大呼好久不见!

  孙悟空也就不拘谨,二人席地而坐,孙悟空从自己的空间里面拿出来一些个酒菜,就与金毛犼边吃喝边聊起来。

  孙悟空问道:“太岁一向可好?”(因为在西天路上,金毛犼自称赛太岁。)

  “托大圣的洪福!过的马马虎虎!”金毛犼回答道。

  “不知道太岁的紫金铃可曾戴在身上?”孙悟空又问。

  “怎么没有?那个宝贝可是无时无刻都带在身上的!”

  “呵呵!俺老孙当年就知晓,只是问上一问。你能不能给俺老孙讲一讲这个紫金铃的来历?”

  “说来可就话长了。先问一句,大圣可否知道空相寺?”

  “莫不是达摩罗汉的金身所藏之地?”

  “正是此处!紫金铃乃是三个金铃。将头一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火光烧人;第二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烟光熏人;第三个幌一幌,有三百丈黄沙迷人。烟火还不打紧,只是黄沙最毒,若钻入人鼻孔,就伤了性命。紫金铃儿是——

  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炉中久炼金。结就铃儿称至宝,老君留下到如今。

  大圣也曾被黄沙弄得打了两个喷嚏,后来因怕此宝的厉害,便施计盗走此宝,战败妖魔。否则,“莫说一个大圣,就是十个,也不敢近身。

  紫金铃在太上老君炼出来之后,在老君西出函谷关的时候,被带到了桥萨罗国。紫金铃在天竺的桥萨罗国,是一种拥有神秘力量的尊贵法器。历代皇帝传位,都是以紫金铃作为权力的象征。数百年来,桥萨罗国的皇帝,都是残暴不仁,野心勃勃。他们四处征讨抢掠,跟强盗没分别。直到琉璃王子诞生,情况才有改变。琉璃王子性格正直温纯,还很孝顺,他很听从母后的教诲,希望将来可以改变桥萨罗国的暴政,让老百姓无需再在惶恐中度日,生活得好一点。但很不幸,皇后被人揭发,不是加毗罗卫城嫁过来的公主,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奴婢。国王被这件羞家辱国的事气到一病不起,终于要由琉璃王子继位。琉璃王子继承王位以后,戴上了象征权力的紫金铃。就在这一天,他发觉所有臣民,望着他的目光都像是在耻笑他。由戴上紫金铃的那一天开始,琉璃王子性格大变,他亲自下令,废了皇母的身份,还把她贬回做奴隶。皇母过着刻苦的奴隶生活,后来更染上瘟疫,琉璃王子不单没接皇母回来,还把她和其他染瘟疫的奴隶关在一起。在桥萨罗国,奴隶没有医病的权利,只可以等死。但他们的呻吟声令琉璃王子不安,于是他就用熊熊烈火把所有奴隶烧死。琉璃王子的性格越来越暴戾,因为上一代的骗婚事件,他宣布全面攻打加毗罗卫城,酿成血流成河,还把释迦族全部族人贬成奴隶。当时悉达多正在各地弘扬佛法,后来回到故乡加毗罗卫城,看到一片颓垣败瓦。所有释迦族人都希望悉达多带领他们复国报仇,但他根本没有仇恨之心,只是独自去求见琉璃王子。

  琉璃王子说:“哈哈哈哈,所有释迦族人来到我们桥萨罗国就是我的奴隶,就算你是佛陀也不会例外,知道吗?”

  悉达多说:“皇上,我甘愿做你的奴隶,你呢?”

  悉达多又说:“皇上,我是一个医治心病的大夫,你愿意让我医治吗?”

  悉达多终于用了十二日十二夜时间,治理琉璃王子的心病,其实琉璃王子的一切罪孽,都是来自紫金铃带来的权利。如果不是他执着于自己尊贵的身份,做一个侍婢的儿子,会有什么问题。

  琉璃王子终于觉悟,他自愿摘下紫金铃,公开向老百姓认错,还释放了所有做奴隶的释迦族人,最后他怀着悲痛悔咎的心情,拜祭他亲手害死的母亲。这个紫金铃法力无边,可以为它的主人带来无尽的财帛权势,但亦能令用着衍生歪念,走上歧途,无法自拔。解铃还须系铃人。

  紫金铃就被达摩带走了。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走的时候,师傅特意嘱咐达摩带上紫金铃,自有有缘之人会得到的。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带上紫金铃,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王将相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听,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听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

  古人有诗赞曰: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但是达摩没有吧紫金铃传给道育、慧可,而是藏在了少林寺的少室山的罗汉峰之上!!!

继续阅读:百四一 鬼使神差得金铃 赶去空灵为静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太白仙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