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九 刑天断首常羊山 常羊仇池传说远
登楼忘却2015-10-25 02:572,647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部落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歌曲,曾为炎帝作乐曲《扶犁》,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卜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后来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部落首领。虽然忍气吞声,不和黄帝抗争,但他的儿子和手下却不服气。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只是因为炎帝的坚决阻止没有成行。蚩尤和黄帝一战失败,蚩尤被杀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于是偷偷地离开自己的部落,径直奔向黄帝的部落,去和黄帝争个高低。

  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关卡,直杀到黄帝的宫前。黄帝正带领众大臣在宫中观赏仙女们的轻歌曼舞,猛见刑天挥舞盾斧杀将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剑刺斧劈,从宫内杀到宫外,从闹市杀到旷野,直杀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轩辕国的人个个人脸蛇身,尾巴缠绕在头顶上。两个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战斗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现在被你窃取了,我一定要夺回来。黄帝想,现在普天下邦安民乐,我轩辕子孙昌盛,岂容他人染指。于是各人都使出浑身力量,恨不得能将对方一下杀死。

  黄帝到底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有九天玄女传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觑个破绽,一剑向刑天的颈脖砍去,只听“咔嚓”一声,刑天的那颗像小山一样的巨大头颅,便从颈脖上滚落下来,落在常羊山脚下。

  刑天一摸颈脖上没有了头颅,顿时惊慌起来,忙把斧头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乱摸乱抓。他要寻找到他那颗不屈的头颅,安在颈脖上再和黄帝大战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围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个遍,参天的大树,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触摸下,都折断了,崩塌了,还是没有找到那颗头颅。他只顾向远处摸去,却没想到头颅就在离他不远的山脚下。

  黄帝怕刑天真的摸到头颅,恢复原身又来和他作对,连忙举起手中的宝剑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随着“轰隆隆”“哗啦啦”的巨响,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骨碌碌地落入山中,两山又合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深深地埋葬起来。听到这异样的响声,感觉到周围异样的变动,刑天停止摸索头颅。他知道狠毒的黄帝已把他的头颅埋葬了,他将永远身首异处。他呆呆地立在那里,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着黄帝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象着自己的心愿未能达到。他愤怒极了。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黄帝手下。突然,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眼前看不见的敌人拼死搏斗起来。

  这种景象是多么壮观啊!失去头的刑天,*着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两乳当作眼,把他的肚脐当作口,他的身躯就是他的头颅。那两乳的“眼”似在喷射出愤怒的火焰,那圆圆的脐上,似在发出仇恨的咒骂,那身躯的头颅如山一样坚实稳固,那两手拿着的斧和盾,挥舞得是那样的有力。

  看着无头刑天还在愤怒地挥舞盾斧,黄帝心里一阵颤栗,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他不敢再对刑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几千年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写诗赞颂说: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回去以后,黄帝心里面还是惴惴不安,就和炎帝、青帝、白帝、黑帝五个人用五行神力把刑天永远的非印在常羊山之下。

  话说这个常羊山,咱们还要详细的解说一下,为本书的后文打铺垫。

  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有一个奇股国,这个国家就是刑天和黄帝争神的地方,这里的居民长着三只眼、一条腿。他们的眼睛有阴有阳。

  赵逵夫教授认为,之所以把“常羊之山”认定为仇池山,主要理由有3条:其一,《山海经》中对常羊之山位置的描述,和仇池山的方位相符;其二,常羊山在古代的华阳国内,古代民间传说记载,有娇氏女“女登”感应神龙于华阳之常羊山。而伏羲为龙神,古代传说生于仇池。则有娇氏女所感应的神龙的常羊山无疑就是仇池山;其三,仇池山在古代又叫仇夷山、仇维山,而“仇池、仇夷、仇维”和“常羊”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依据这些理由,可以基本确定常羊山就是仇池山。

  而《山海经》中记载的三只眼睛的居民,其实就是氐人的一种习俗。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有人在成都街头看到过长着“三只眼睛”的人,这些人的额头中间有一个立着的眼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小时候人们将其额头中间划开,放入一个墨珠,长大后远远看上去就如同眼睛一样。这也是氐人的古老习俗。

  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灵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注:“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一字盖以形近而讹,以俗‘氐’正作‘互’字也。”

  由于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马王爷三只眼”由此而来。三只眼睛的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而天界“四大元帅”中的马元帅也是三只眼睛,他们都是氐族的祖先神。“那个马元帅在民族融合中被编入了‘四大元帅’中,在天界的‘统一战线’的阵营中,拥有显赫的位置。”

  位于甘肃西和县大桥乡的仇池山,是古仇池国所在地,山上的八沟十坡中有小有洞天、八仙上寿、伏羲仙崖、洞油神鱼、麻姑山洞、金龙戏珠、石勺奇潭、无根之水等仇池八景以及玉泉洞、汪猴洞、峰崖洞、骆驼洞等古洞。山上出一种石头叫仇池石。仇池石是一种柱状布满瘤状石质的石灰岩,表面有圆瘤或小孔洞,涡洞相通,嶙峋异趣,颜色为淡红淡绿,石质软硬相间,硬若玛瑙,软如吸水石。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任陕西风翔县判官时,偶得一方仇池石,置于一个由朝鲜进贡的高丽铜盆之中,供于案上,每逢闲暇之际,或邀友共赏,或独自观赏,望石自乐,迷恋遐思,爱不释手,视若珍宝,并留有《仇池石》一诗:

  海石来珠穹,秀色以珠绿。陀陀尺寸间,宛辅陵恋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赢州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扬州牧。得之喜无殊,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茆舍久未卜。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五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甚无许,间道归更速。

  仇池山是人文始祖伏羲、神农、轩辕的诞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位的塑像。(原伏羲塑像是一个童子像,兽头人脸,头上有两个角,眼睛是向上立起的,全身是毛,脖子和腰上有树叶,左手撑着日月、右手撑着太极九宫八卦。)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娲的祖母仇池金母、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诞生之地,后人称伏羲的祖母、母亲和女娲为无敌三母。

继续阅读:百三十 血聚成池墓五处 小鬼偷走炼妖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太白仙说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