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里面实战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三年来的锻炼让黄晓光信心充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生哪里能对付得了他。
蹬蹬蹬的就跑了过去,看到夏琪有些担心的眼神,心里更是不舒服了,上手就是弹挡击喉,这在军体拳里面只是很简单的一式,不过威力确实不可小觑,一不小心被打到了喉咙上,后果可想而知。
王明虽然没有学过,不过从他的攻击动作上就可以判断出来出手的部位,武当功夫也不是白学的,想要破解他的这一招有N种方法,为了不暴露自己,还是装作勉勉强强的躲了过去。
夏琪看到也松了一口气,王明有些想不通,不是示范么?用得着下这么狠的手?万一抵挡不及恐怕也会受伤的。
黄晓光有些愕然,怎么还能躲开?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锻炼生疏了吧,速度慢了些,才让这小子侥幸脱身,心中想着,手上可没有停歇,转身一个弓步撩裆,王明又急急忙忙退了几步。
一咬牙,黄晓光打红了眼,我就还不信打不到你了,马步横打、挟脖拧摔、盖拳退步勾一招一式用的有模有样,下面的同学都看得津津有味,原来这军队里的格斗术还真不错。
王明可是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一边闪躲还在一边思考,我好像并没有惹过这个黄教官吧,这么招招夺命,就像对待杀父仇人一般。
陈东坡也看出来有点不对劲,黄教官似乎想要对王明不利啊,想了想王明的种种神奇之处,也没有替他担心,而是像看笑话一样的看着黄晓光在那儿单人表演。
久攻不下,黄晓光早忘了对面是他所带的一个学生,爆发了所有的速度和力量,就连擒拿术都用了出来,远处负责的总教官似乎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不对,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黄晓光,停下来,你这是做什么。”总教官是黄晓明的顶头上司,放在平时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命令,可是长时间的打不到王明,憋了一肚子的火,哪里肯依,咬了咬牙,就算是背上处分也要伤了眼前这个只知道躲躲闪闪的家伙。
班里的同学听到了才知道不对,夏琪一脸担忧,她猜得出来这个黄晓光是为了她才对王明大打出手,王明似乎显得有些狼狈,陈东坡在下面偷笑,这小子装的还挺像,也不知道能装到什么时候。
黄晓光不肯罢手,周围的几个教官也都围了过来,准备动手制服黄晓光。
黄晓光的攻击越发的凌厉了起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这么长时间的闪躲,王明也很生气,有什么深仇大恨,连长官的命令都不听了,下手还越来越黑,专往下三路招呼,实在是忍无可忍。
旁边的几个教官还来不及出手,黄晓光又一次朝着王明一脚踢来,目标正是王明的下巴,这一脚要是踢准了轻则休息半年,重则要了性命。
王明并没有闪躲,黄晓光得意洋洋,看来是没力气了,我拼着自己被开除出部队也要收拾你。
可惜事情并没有向他想象的那样发展,王明直接稳稳的一脚,踢在了他即将到达自己下巴的腿弯处,砰的一声狠狠地摔倒在地上,这可是在水泥地板上,这一下摔得可不轻,躺在地上一直没有爬起来,估计腿也被踢断了。
黄晓光躺在地上半天没有想通这是为什么,追着人家打了半天,一脚就被踢倒在地,不甘心呐。
总教官走了过来对着王明敬了一个礼,“这位同学,对不起了,黄晓光同志我们会严肃处理的,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王明也回敬了一个,然后慢慢的走回了队伍,周围站着的几个教官有的可能是黄晓光的朋友,怒视着王明,似乎在谴责他为什么下手那么狠,王明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他苦苦相*,自己又怎么会出手。
经过了这样的一段插曲,王明他们所在的计算机三班暂时算是没法训练了,先解散了队伍,等着明天再给通知,王明他们班成了学校里面有史以来第一个军训中间可以单独休息的班级。
第二天一大早,陈东坡就接到了陈丽的电话,说是通知他们班换了教官,速度去集合,陈东坡忙活着给所有的宿舍都通知到,急急忙忙的穿上了衣服准备继续军训。
班里的同学都要求在主教楼下等待,在公告栏上贴出了一条公告,王明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对黄晓光的惩处,大致意思是说对全校的师生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黄晓光被开除,并且记录在案,算的是很严重的处罚了。
这个时候黄晓光正躺在医院,腿上和头上都报的严严实实的,旁边站着身着军装的男人,肩膀上扛得是二杠三星,很显然是一名旅长,“小光,是谁把你弄成这个样子的。”
“爸,都是那个学生啊,他跟我抢女朋友,还把我打伤了。”黄晓光委屈的像是一个受了伤的小媳妇。
黄晓光的父亲名叫黄新凯,也算得上是一名元老级的革命老将了,不过并不像让自己的儿子继续在军队呆下去,义务兵时间到了就准备让黄晓光跟着自己的朋友学着做生意。
没想到眼看着就要退伍了,自己的老部下却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犯了重大错误,不开除不足以平民愤。
有没有军官证对黄新凯来说都无所谓,关键是让他体验一下当军人的辛苦,出来以后能安心的学做生意,也不忘自己的一片苦心,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打成了这样心里可是特别的不乐意。
在听了黄晓光添油加醋的描述,更是怒火中烧,当兵的哪有好脾气了,虽然黄新凯已经五十多岁了,不过脾气却也不比年轻人差,再加上三十岁才生出来这个儿子,更是疼得不行,黄新凯十分护短,哪里能容许别人欺负他了。
“警卫员,给我备车,我要去工业大学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