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平的心思,太后李婉还是知道了。李婉笼络了很多的朝廷官员,这些官员,将朝廷、民间的大事小事,都禀报于她,周世平要迁移两个家族,这么大的事情,想要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开平11年1月征伐倭国以后,几个月的时间,大量的物资运完倭国,远远超出了军队的需要,周世平府邸的人少了很多,据传是到上古郡周家庄去了,不过,李婉通过一定的手段,知道周家庄的人亦在减少,两相比较,李婉得出了结论,周家正在慢慢往倭国迁移。
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李婉的心情很复杂,严格说,周世平对她是有大恩的,周家的女儿周怡慧,如今是皇后,周怡慧文静、贤惠,从来不参与争权夺利的事情,对皇上很关心,对她很孝敬,是很不错的皇后,这一切,肯定与周世平有关。所以,对于周家往倭国搬迁的事情,刚开始,李婉是支持的,她甚至佩服周世平的远见和办法,认为周世平能够明哲保身,自动退出权力的中心,未尝不是好事情。
让李婉改变心态的,是宫里的太监。
李婉身边的太监,是经过了严格的挑选,不仅仅要眉清目秀,还要有知识,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李婉优厚身边的太监,利用他们和朝廷中的大臣联系,以此来干涉朝廷事物。李婉和太监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一个太监的话,引起了李婉的深思。
“禀太后,奴婢觉得,这件事情有蹊跷,奴婢以为,周大人主持朝政多年,满朝文武,对周大人都是敬佩有加,即或是周大人搬迁到倭国去了,依旧可以影响朝廷之格局,倭国距离我大周,不过一海之隔,将来,周大人若是有不轨之心,我大周危矣。”
李婉当然不会完全听太监说的,这些太监,因为遭受了阉割,已经不能算是完整的人了,他们的心理,也是不健全的,不愿意看见有人得到好处,巴不得所有人都倒霉,他们心里才会好受。周世平如果要造反,有很多的机会,当初,周世平手握军队的时候,完全可以借故除去皇上和自己,扶持他人上位,趁机完全掌控朝廷,周世平没有这样做,就证明他不会谋反,不过,李婉想到了另外一层,周世平的能力,朝廷上下都知道,凭着他过人的能力,不长时间,倭国将大发展,倭国紧靠着大周,大发展的倭国,必然是大周最大的威胁,周世平是不会谋反,不会进攻大周,可是,周世平的子孙呢,周家其他人呢,待到周世平百年归世之后,谁又能够保证这些事情不发生呢。
不得不说,李婉的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女人,能够想到这么深远,李婉虽然提拔家族中人,但是,她一心维护大周皇室正统,皇室中人,如何杰出、如何厉害,她都不担心,可是,皇室以外的人,太过于厉害,李婉就会猜疑,这些年来,她时时刻刻关注大周的俊才,这些人,当然要为朝廷所用,而且,朝廷要给他们荣华富贵,然这些俊才的后代,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李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周万万年。前朝和大周的教训,李婉记忆犹新,世家绝不能再次出现。为了这样的目的,李婉甚至对自己家族的子弟,都是这样对待的,京城中,很多人都知道,太后的家人,飞扬跋扈。
李婉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很不简单,能够有这样的狠心和手腕,更是不同寻常。
偏偏周世平不是这样的,周世平疼爱子女,关心家人,满朝皆知,若是周世平的家人遭到伤害,那么,周世平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是,周世平对周家子弟要求很严格,不准周家子弟安于享乐,在京城,专门请了先生,教育周家子弟,周世平还给予先生惩罚周家子弟的特权,正是因为这些措施,周家几乎没有纨绔子弟,和皇室中某些人比起来,周家子弟太为出色。
因为这样的原因,李婉很是担心,本来,周世平准备将家族迁移到倭国,李婉还有些高兴,倭国之状况,如何和大周相比,可是,想到中原分裂的时候,情况同样不好,经过10余年的建设,很快富强起来,谁知道倭国经过些年,会是什么样子。
李婉知道,要除掉周家,不是简单的事情,目前没有这个可能,除掉周世平,可能会危及大周的统治,周世平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关系,如同铜墙铁壁,轻易是奈何不了的。
李婉最大的担心,是皇上的态度,从目前情况看,皇上是赞同周世平的举措的,没有皇上的默许,周世平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开始迁移家人,李婉同样需要皇上支持,要削弱周世平的权力,从而慢慢蚕食周家,不经过很长时间,做不到,如今李婉最大的目的,就是阻止周家继续搬迁,好在周元凯、周宗平和周世平都在大周,都没有搬迁到倭国。
李婉很聪明,直接对付周世平和周家,在朝廷上难以得到支持,行不通,那么,就从其他家族想办法,李婉将目光对准了穆家,连续几个月,穆家运送大量物资前往倭国,肯定是在帮助周世平和周家。
开平11年4月15日。
早朝的时候,姬仁皝的脸色很是不对,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大问题,周世平感觉有些奇怪,皇上从来做事都是很果断的,想清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想不明白的事情,根本不会提出来,像今日这样犹豫不决,太少见了。
内殿的人不多,因为姬仁皝沉默不语,没有人说话。
“皇上,臣有本奏。”
“贾爱卿,有何事奏报。”
“皇上,臣弹劾门下侍郎穆仁舟大人。”
“贾爱卿,穆仁舟是门下侍郎,朝廷重臣,若是没有大事,就不要随意弹劾了吧。”
“皇上,臣身为御史大夫,职责所在,不敢辜负皇恩,臣弹劾穆大人,纵容家族子弟,在京城中胡作非为,同时,穆家经营之范围,已经超过朝廷规定之限制,盐铁等物,乃是朝廷控制专营,可是,自开平11年2月以来,穆家运送盐铁等物资,前往倭国交易,穆大人身为穆家人,难辞其咎,臣请皇上责罚穆大人,臣建议罢免穆大人门下侍中之职。恳请皇上采纳臣之弹劾意见。”
“穆爱卿,贾海之弹劾,你有何辩解。”
“皇上,臣无话可说。”
“穆爱卿,这么说,贾海所言,都是真的。”
“皇上,贾大人所言之事,臣不是很清楚,故无话可说。”
姬仁皝的脸色很不好看,似乎准备采纳贾海的弹劾建议了。
“皇上,臣有话说。”
“周爱卿,请说。”
“皇上,臣有些话,想问问贾大人,若是惊扰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周爱卿,有话尽管说就是,内殿本就是议事之地,言者无罪。”
“谢皇上,臣想请问贾大人,府中有多少人口,其中,家人多少,子侄多少,奴仆多少,丫鬟多少?”
“周大人,下官家中事物,俱是贱内*持,这些情况,下官不是很清楚。”
“好,贾大人,我在问你,妻妾之亲属、府中丫鬟奴仆之亲属有多少?”
“周大人,这些情况,下官怎么可能知晓?”
“呵呵,贾大人,对自己府中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对家人之亲戚情况亦不是很清楚,那若是家人之亲戚违背了大周律,犯下什么过错,贾大人是否要向皇上谢罪,辞去职务呢?”
“周大人,此说法牵强了些,只要不是谋逆之事,下官会严责家人。”
“贾大人说的很好,穆家有多少人,想必贾大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可是,穆家人犯下了过错,居然要穆仁舟大人承担罪责,不知贾大人是依照哪一条的大周律?”
“这个,下官以为,穆大人位高权重,理应起到表率作用,如此纵容家人,理应受到责罚。”
“贾大人,你好大的胆子,前不久,太后之家人,在京城中惹事,太后不徇私情,严厉惩罚,你是不是认为,太后亦应当向朝廷谢罪啊。”
“周、周大人,下官没有这个意思,周大人可不要信口胡说,下官担待不起。”
“再说盐铁之事,我大周将士征伐倭国,历经艰辛,如今士气高昂,频奏凯歌,眼看着要肃清倭国之贼寇,还倭国百姓一个朗朗晴空,将士在前方流血,穆家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运送盐铁,补给我大周之将士,你却以朝廷控制为由,不准往倭国运送盐铁,我倒是有一个建议,请贾大人前往倭国,指挥将士,无盐可食之时,请贾大人为将士们解释朝廷禁止运送食盐之原因,无兵器征伐时,请贾大人鼓励将士之士气,赤膊上阵,同时劝说倭国境内之贼寇,降服于我大周之天威,自行放下武器,归顺大周。”
“周大人,下官以为,我大周将士征伐倭国,不需要那么的物资,穆家运送如此多的物资,显然是想图谋不轨。”
“好啊,贾大人既然这么说,皇上,臣请求将贾大人派往倭国,指挥作战,带领我大周将士,平息倭国境内之叛乱,同时,贾大人可以代表朝廷,清理在倭国之穆家子弟,因为穆家子弟,在倭国准备图谋不轨。”
“周爱卿,贾海是御史大夫,可闻风奏报,周爱卿不必过于责备。”
“皇上,御史奏报朝廷官员之错误,本是其职责,臣亦深为赞同,不过,今日之事,臣以为不妥,贾大人是御史大夫,三品朝廷大员,掌领御史台,岂可和7品御史相比,信口开河,况且是在皇上面前,试想,皇上听闻贾大人之闻风奏报,处罚了大臣,若没有此事,岂不是玷污了皇上之圣明,再则,穆仁舟大人是门下侍郎,三品朝廷大员,身处中枢,乃是我大周朝之宰相,若是御史台可随意弹劾三品以上官员,皇上,臣以为,日后造成之失误,难以避免,我大周官员之颜面尽失。”
“周爱卿,你所言有理,贾海,今后弹劾官员,需要谨慎,朝廷三品以上官员,不得随意弹劾。”
“臣遵旨。”
早朝结束之后,周世平一点都不高兴,贾海本来是皇上身边的重臣,这些年,深受皇上之信赖,今日突然提出这样的事情,是什么意思,从皇上所说之话来看,皇上知道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不是皇上之本意,那么,还有谁有这般本事,要御史大夫开口呢,唯有一人,太后李婉。
这是一个信号,太后肯定是想要做什么事情了,周世平打了一个寒噤,很快明白太后的想法了,太后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对付穆家,而是要对付他周世平和周家。
从开平11年以来,周世平加大了所有的行动,如今,周世平和周家的目的,慢慢有所显露了,太后肯定是知道周世平的目的,今天,贾海的弹劾,说明了太后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这是周世平最为担心的。周世平相信,李婉肯定不会认为他周世平会造反,李婉不放心的,是周家子弟,对于心机如此深沉的女人,周世平很敬佩,可是,为了周家,周世平不会屈服,必要的时候,鱼死网破亦不在乎。
周世平并不想拿出先皇的圣旨,到了那一步,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摊开了,矛盾已经彻底激化了,已经到了不能挽回的地步。周世平不是没有想法,大周皇室的衰弱是必然的,因为如今的皇室,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教育问题,包括如今的皇上,都是在深宫里长大,不知道百姓的疾苦,真正有作为的皇帝,需要掌握民间疾苦,需要接受非同一般的教育,看看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如此。所以说,周世平想着,周家的子弟,最终有一天,会走上权力的巅峰。
这一层心思,肯定是被李婉看透了。周世平是很少佩服人的,现在,他深深佩服李婉,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皇上根本不会是李婉的对手,不过因为皇上是李婉的亲儿子,而且,李婉很是忌讳正统之概念,否则,李婉做皇帝,比姬仁皝厉害太多。
周世平不得不考虑对策了,面对这样一个女人,没有任何的行动,无异于自取灭亡,李婉迟早会说服皇上,对周家采取措施的,现在,周世平的任务,不仅仅是周家,还有穆家,所以说,提前想好对策,才是正确之举。
周世平想到了贾海。对于贾海,周世平并不是太忌恨,虽然贾海多次提出了对付他周世平的提议,但是,那些提议,不是贾海的本意,贾海不做,还会有其他人做,总体来说,贾海还是不错的,禀性忠厚,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贾海既然能够弹劾他周世平,那么,周世平就要想办法,将火烧到其他人身上去。
周世平想到了颜亲王。
颜亲王虽然没有能够掌握西台大营的龙武军,可是,不甘寂寞的颜亲王犯下了较为明显的错误,干涉军营中的将领调整,从开平11年2月以来,颜亲王在宗亲王的支持下,频频提出建议,调整西台大营的军官,这些事情,目前尚在秘密进行,周世平是尚书令,宗亲王和颜亲王的举动,无法躲过周世平的视线,一段时间,周世平想着倭国的事宜,所以,对这些事情,假装不知道,再说了,皇室内部存在隐患,以至于今后发生争斗,也是周世平愿意看见的,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机会,起码可以转移太后和皇上的注意力。
周世平通知蒋松华,穆家要加快运送物资的进度,同时,穆家的子弟,尽快出发,前往倭国。
周世平给父亲周元凯写了一封密信,大致意思是,开平11年10月左右,周家庄的所有人都要搬迁到倭国,一定要依靠周宗平的力量,周宗平现在是浙西巡抚,该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手下心腹,封锁消息,大规模转移周家庄的子弟了。
周世平托人给水师统领谢如辉带去了口信,大周水师这段时间,该在大海上巡逻了。这是周世平和谢如辉之间的暗语,意思是可以动用水师,运送周家子弟了。周世平早就给大周水师定下了规矩,一段时间,必须到海上巡逻,必要的时候,保护商船的安全,现在,是动用这些力量的时候了。
开平11年5月到7月,周家子弟,穆家商船,跟随大周水师,大规模往倭国转移,到了7月底,上古郡周家庄的子弟,已经走了9成。
周世平一直按兵不动,他明白,只要自己不离开京城,太后就不会太过于着急,太后主要担心的,是他周世平,这几个月的时间,皇上的态度也在慢慢发生改变,周世平说的有些话,皇上并不是言听计从了。
7月底以后,周世平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除了周世平的部分家人、周宗平、周元凯,其余的都在开始迁移,柳氏年纪大了,不愿意离开逝去的丈夫,所以,不会跟着迁移到倭国去,周元凯、周宗平亦不是太担心柳夫人,皇上和太后是不会对付柳夫人的,唯有周宗平,迟迟想不通,他的女儿是当今的皇后。周世平苦劝周宗平,要相信他周世平的判断,周家离开了中原,周怡慧的日子会更好过,周家留在中原,周怡慧可能是最先遭殃的,周宗平虽然想不通,不过,若是周世平都离开了中原,那么,他呆在中原,势单力薄,如何能够与太后相抗衡。
开平11年8月初,周世平给姬芈顼写去了一封密信,信中,周世平坦言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同时详细说明了这么做的原因,最后,周世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恳请姬芈顼帮助他,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