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韩风意外的转动了香炉的铜柄,发现墙上的密道。
韩风没有第一时间冲进密道,一看究竟。他掏出火折子,点燃了书桌上的油灯,来到密道门口,仔细查看那可以活动的墙壁。细看下,韩风啧啧称奇,对古人的智慧和手工艺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个墙壁下没有滑轮更没镶嵌走珠,在启动机关(铜管)后,厚重的墙壁不知何故,会离开地面约有一厘米高,让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动。
可惜手上没有工具,也不好强行破坏别人的房子,不然韩风肯定要把这堵墙给拆了,研究里面是什么结构。韩风现在算是个发明家,自从黄月英偷偷地把家传的《鲁公密录》给他看过后,更是沉迷在神秘的机关术上。
研究了足有一炷香时间,韩风觉得密道里已经流通进入了足够的空气,他才提着油灯小心翼翼的走进了密道。每走一步他都会停下来,小心翼翼的看上一会。不是他胆小,而是怕会有什么陷阱机关。这里不是小说或电视剧,生命只有一次。
走了两步,他就发现了一个和外面一摸一样的大香炉。韩风试了一下,扭动香炉上的铜管,机关声响起,果然和外面的作用一样,是启动和关闭暗门之用。韩风试了几次,机关运转正常,他就大胆的关上了暗门,继续向前走去。再走了五步,墙上发现了一盏固定的油灯,韩风把他点燃后看见前面是一条楼梯。而且每隔五步,墙上都有着一样的照明用油灯。
楼梯不是很长,只有十八步。韩风走完十八级楼梯,又过去了大约半个小时。楼梯下并非韩风初始假想的那样,是一条通往别处的逃生密道。他眼中所见,只有一个大约五十平方的密室。一路上没遇到机关,韩风更加谨慎,小心翼翼绕着房间把墙上所有油灯点燃。
刚进密室时,韩风怀着的是兴奋和期待。所有油灯点着后,密室内光线足够让他把密室一眼看个遍,偌大的密室空空如也。没有密道,没有财宝,没有武林秘籍。只有一张大桌案和一个跪席。坐席后面墙上挂着五行每行十二个的木牌,
稍微看了一眼,韩风就看明白这些木牌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列,从上到下每一行分别以‘甲乙丙戊己’排列,每一排从左到右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古人习惯从左到右排列)。难道是密码锁?这是韩风第一反应,他总觉得这房子的主人,不可能耗费这么多功夫,弄个精妙的密室却是拿来打坐或者静修。他是汉室宗亲,又不是隐士高手。
韩风把手按在写着‘甲子’的木牌上研究起来,只花了一盏茶功夫,韩风找到了木牌的机关,先是向上提起一点,然后向上推随着一声‘哐当’,木牌退开后露出一个墙上的小洞,小洞里面伸出一块和耳朵差不多大小的铜片,铜片还连接着根细铜管。
看到这铜管铜片,韩风顿时觉得兴趣索然,这东西很无聊。放在现代,这东西大家都知道,名为《偷听器》也就是古代的监视器。哎,这东西自己应该早就猜到,之前在蜀中,不还做了一个类似的,让赵云去监视法真吗?
墙上这些以天干地支记录的木牌,代表的应该是相对的房间或者地方。无聊,非常无聊,花费那么大经历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机关密道藏宝地,到头来只是一个窃听室。韩风自问不是窃听狂,顺手就想把那铜管塞回墙洞里面。
“公孙瓒竟敢如此欺……”铜管传出几乎是暴怒的声音,后半句看来是被压去了,韩风听不到。
公孙瓒?晕死,在这里谁敢这样骂公孙瓒?那声音又不想是张老三,不然的话,自己肯定能听完整句话,张飞可不知‘收声’为何物。若不是他又是谁呢?难道这府上还有人对公孙瓒不满?按耐不住好奇心,韩风心想既然天意如此,就在这上演一次汉末版《窃听风云》好了。
韩风把耳朵贴上了铜片,先是听到一阵‘嗡嗡’声,一眨眼功夫便听到有人说道:“非也,想必公孙兄长不会如此待我,定是他手下群臣,见不得备立下大功。才会把我增兵的要求驳回。”原来是刘皇叔。
过了一会,又有人说道:“必然是那关靖小人,以前我和他交易战马,他也会对我处处刁难。此人胆小势利,严重容不下人。唯独对公孙瓒十分忠心,贪财也只在不伤害公孙瓒利益的情况下。”
“世平此言,却是十分中肯。此事暂且不提,倒是苏双前去蜀中日久,那事还没有消息?”刘备转变话题问道。
苏双?世平?在外经商?韩风想起历史上,那两个支持刘备起兵的涿郡富商。没想到,在是书上一笔带过的两人,竟然在这里出现。而且从他们的对话与其之中,这两个商人明面经商,暗里替刘备四处张罗。他们提到蜀中?不会吧,难道刘备这么高瞻远瞩,现在就打益州主意了?现在,就算有人告诉韩风偷听是不好的行为,他都不乐意了。
“回主公,月前苏双有派人回来传话,那董扶行事不密,调制药方的郎中被暗杀,他本人更是锒铛入狱。”
“当年他用千金求购我这家传药方,我便知道他欲为何。本不欲让此方再度现世为祸,可惜当时我确实需要大量财物招募兵马,哎……”刘备语气说的悲天悯人,只是下半句,却让韩风心里骂了句‘虚伪’。刘备叹了一会气才继续说道:“苏双信中可有提到,那郎中死前,有否把药方中所缺的药物找齐?”
“这个不甚清楚,传话人只道事发前郎中曾和董扶提及过,马上便可调配出来。但郎中死后其家被封,董扶入狱,便再无法探知药方的下落。”
韩风心里偷笑,没想到那早已落入自己手中的药方,竟然价值千金。嘿嘿,自己不但拿到了完整的药方,更从毒医的记录中得知,这药方居然是皇家所有。咦?难道真的是和网上流传的一样?历史上和刘备有关系的几个人,刘表的儿子刘琦,陶谦的儿子陶应,甚至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这几个早死之人都是被刘备暗中用这毒方毒死的?
想到此,韩风再度兴致索然。若真的如自己所想,这帝王毒方即使刘备不能在董扶那,获得完整的,日后有了徐州世家糜竺的支持也必然能找到别的郎中调配。而刘备把它用在政治争权,也不为过。怪就怪刘琦、陶应生逢乱世,自己又没有能力自保。至于锦马超,谁让他勇名太盛,招致刘备畏惧呢。罢罢罢,管不了的事就不去多想了,刘备不会用这个药毒害自己三师兄赵云就好。
刘备和张世平还说了些什么,韩风没继续听下去,径直出了密室。
当晚。
在房间里(在别人的地方睡在一起,是四师兄弟的习惯),韩风把下午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赵云,还特地分析了自己的见解。
赵云有点奇怪的问道:“老四,你好像很在乎刘大人的人品如何啊?”
“我,我是见你对刘备称赞有加,才帮你留意他的嘛!”韩风心想,我有什么好在乎的,不还是为了你。
“我是以事论事,有这样的同僚、上司是我的运气。”
“公孙瓒和刘备,你会跟哪一个?”赵云早就和韩风提过,最近几日刘备隐约有暗示过,他不会久居公孙瓒手下,并拉拢自己的意思。
赵云十分决绝的回答道:“在投奔公孙将军前,如果我认识刘大人,必然会选择他。现今我既认公孙将军为主,又怎能做出悖逆之事?”
韩风心想,赵云果然够忠义,想必日后离开公孙瓒既是因为大哥过身,更多的是对公孙瓒心灰意冷再不存在任何幻想。已经知道,赵云暂时没有跟随刘备的意思,那韩风便开始琢磨自己的想法,如何把赵云骗回荆州,别让他在这里‘虚耗光阴’。
半个月后,韩风不能再偷懒了。前两天太史慈替孔融来到平原,向刘备请救兵说:“慈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
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太史慈只点点头,刘备马上把防务交给赵云,屁颠屁颠的点起本部士兵三千人,随太史慈救援都昌。也许是之前种种原因,韩风总觉得刘备此行,有着异样的感觉。
对于刘备的离去田楷很无奈,人家以大义出兵,带走这三千人又是刘备的本部,虽然官职比刘备要大,他也明白自己没有能力管制刘备。谁让自己主公公孙瓒一直不肯增兵平原?无可奈何下,讲了句,‘盼使君早日得胜回来。’
刘备一走,最苦的不是别人,正是韩风的三师兄赵云。原本五千人都觉得有点不够用,现在只剩下两千,还是骑兵。幸好刘备临走前再次和田楷发信公孙瓒,要求增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许是那些人见刘备要走放下心来。
韩风写写画画的好日子到头了,赵云要带新军回到前线军营居布防,韩风挂名赵云的都统从事当然不能不能去,他也担心高览会趁着己方兵力空虚而发难。
韩风到了军营的第二日,公孙瓒从蓟县派来的新军也到了。一千刀盾,五百弓弩手,共一千五百人,领头的是一个叫方景的副统领。他到了军营后,对赵云是恭恭敬敬,每日点卯*练也准时认真,非常配合。
唯有赵云想他把士兵分散协防这方面,方景拖拖拉拉,多番推辞。说什么,手底下都是新兵而且刚来到大营,互相不甚熟悉,怕会和原本的驻兵产生摩擦。反而提出自己领着这一千五百人到险要处再立一寨,互为照应。说白了,就是不想放弃这一千人的兵权。
赵云马上否决了他的提议,自己带的两千人都是轻骑,在进攻上无往不利,若是防守却是更需要步兵配合。让方景带着这些步兵走了,敌人攻来自己这大寨用什么去守?双方争议半日无果,方景带着胜利的笑容走出大帐。
这一日赵云升帐,赵顒、周仓、方景还有几个文书,都有参与。说的都是军中琐碎之事,诸如兵器甲仗、粮饷物资的分配问题。
“报!!”帐门外有斥候叫唤道。
赵云将斥候叫到帐内,斥候急忙说道:“报告大人,敌军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