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偷偷2017-06-25 23:382,672

  广袤无垠的天与地,由于人类的不同集居,形成了鲜明而独具特色的生活地带。要说当今人世,何处最繁荣昌盛,那非中原大地莫属。在这里,地势平坦辽阔,气候舒适宜人,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文化都集于一体,成为神州浩土的中心,顾名思义为“中原”。

  中原除外,以其北为北方,其南为南方,其东为东方,其西为西方。北方乃冰天雪地之地,常年处于天寒地冻的九数寒天,冰川万里,人迹物种稀罕;南方则是连绵十万群山,起伏逶迤,是一处穷山恶水之地,瘴气毒物如恒河星数,隐住着无数的荒山蛮人;而东方却是沿海地带,茫茫大海,传说有无数的岛屿,多为仙人居住之所;至于西方所在,地势复杂,有西北的万里戈壁,有正西的千丈高原,也有西南的凶险沼泽,成为神州大地最为神秘与凶险之地。

  沧桑,有着沧海桑田之感,亦是两座闻名天下的山峰之名。

  沧桑的举世闻名不但在于它的地势独特,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那是大名鼎鼎的沧桑派也就坐落在沧桑之上!千百年来,沧桑派一直高举着除魔卫道的最高旗帜,引领着修真炼道的最尖端去向,占据着正邪两道中的牛耳之位。

  沧桑一共有两座主峰,一座名为沧海峰,一座名为桑田峰。两座主峰都高可擎天,平日半山腰总缭绕着浓浓云雾,云深不知处,眺望仿若置于天地间的两座仙山一般,是人们憧憬得道飞升之地。

  两座主峰的峰背处是万丈悬崖峭壁,鬼斧神工,难于上青天;峰前则是万顷开阔之地,这也是沧桑的独特之处。峰前的万顷之地可轮回变化,以五百年为限,前五百年为沧海,后五百年必为桑田,循环不断,奇异非常。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蕴义着“沧海桑田”的时光轮回。

  话说一千五百年前,广散子是一名道人,居无定所,喜游于天下河流山川。一天云游于沧桑之下,只见两座主峰太极生两仪,两仪隐生四相,占尽龙、穴、砂、水、向、意、形、天等天体布局,何况背挺坚立,前庭有万顷桑田,开阔无比,是绝好之地。于是他屈指一算,阴阳五行皆合,遂大喜,隐居修炼于此。

  白驹过隙,刚过一百年之际,广散子大功告成,步踏青云而出,怎知沧桑庭前的万顷桑田油然成了万顷沧海。广散子大是感慨,倍感自己漂泊的一生,始知沧海桑田的沧桑,于是断然决定开山建派,老死此地,于是便为两座山峰取名为沧桑峰,开宗立派,名为“沧桑派”。毋庸多说,此人便是沧桑派的开山老祖——沧祖。

  沧祖一生忠于修道,砍妖除魔,练就了一身好法术,加之他生前历练太多,晚年便把他一生的见识与法术装订成书,传于后世。其著书有两部,一部《四极仙经》,一部《参同契五行相类》(注一)。

  两部书记载着沧祖平生的修道精华,对后世沧桑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得沧桑派在正邪两道独占鳌头,也使得沧祖在后世人的心里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也许天道源源,荣久必衰,沧祖死后五百年,沧海成桑田,沧桑派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浩劫。魔道群而攻之,沧桑派无法独当一面,正道由于门户之见也没有前来助威,沧桑派大是受挫,元气大伤,自此魔长道消。悲剧自不必多说,造成沧桑派无法挽留的损失是,沧祖生前著有的两部旷古经书也因这次战火而遭浩劫,特别是《参同契五行相类》,几乎无从存在。

  当时沧桑派的掌门肖天真人痛心疾首,枯坐在通风崖痛哭了半个月,久久无法释怀。毕竟肖天真人是当时的一代大师,痛定思痛之后重整门风,把沧桑派仅传下来的修真法术重新编撰,取名《沧桑录》。

  虽然《沧桑录》较之沧祖的两部旷世秘籍有着天渊之别,但终究是道家秘籍,博大精深之程度遥想一般,总算还能保持一些沧祖当年的精华,结果多少令肖天真人倍感欣慰。然而,恶战之后的沧桑派千疮百孔,人才断失,后继无人,江湖地位一落百丈,使得沧桑派上下忧心忡忡,大伙以为沧桑派就此轻轻地告别于江湖。

  明显天意弄人,正当沧桑派水深火热之际,掌门肖天真人郁郁而终,天妒英才,享年二百岁!沧桑派举派惶惶,不知何去何从,加之当时魔道横行霸道,正道仿佛气数已尽一般,受尽凌辱,江湖局面散得像一盘散沙,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成了普天之下莫非魔道的局面。

  如此,在这般“春秋战国”的世道里过了将近五百年。当然,期间沧桑派也大受冲击,几次战争差点灭亡,掌门人也差点饮恨自杀!毋庸置否,那段时期是沧桑派史上最难过的日子。然而,它始终没有灭亡!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话然也。沧桑派虽然经历多年的战乱,但毕竟有着雄大的辉煌历史和坚强的实力基础,它的生命力非比寻常。

  正当再一次桑田变沧海的时候,沧桑派的朱少师出任掌门。朱少师当时年仅40,年少风发,雄心勃勃。他年少出任掌门是因为当时沧桑派后继无人,他凭一己之能登上了沧桑派的掌门,实属不易。他一上台便励精图治,严格吸收人才,严厉整顿派中管理,由于他出众的领导能力,果不负众望,一百年过去,沧桑派又逐渐地强大起来。

  当时江湖正道正处于没落之际,朱少师吸取前车之鉴,游走正道各派,游说与鼓励各派先放下门户之见,联合起来一同对抗魔道。自古以来,正派的门户之见流毒病入膏肓,起先各派不愿意,但最后出于自救,不得不同意,最后的最后达成一致。

  于是,在朱少师的带领下,正道向魔道发起了总攻势,战争非常惨烈,天地失色,血流成河。自古邪不胜正,正道终于重创魔道,重新夺回了江湖的地位,沧桑派也因此重新坐回了它独占鳌头的位置。

  胜利后的沧桑派士气大振,朱少师更是春风得意马蹄轻,对沧桑派的管理更是越发重视,特别是吸收人才那一方面更是严格,再接再厉,沧桑派又兴盛一时。此后朱少师在位三百年,沧桑派步入了开派以来的最鼎盛时期,后世的沧桑弟子号称这时期为“兴师之治”,是沧桑派引以自豪的谈资。

  “兴师之治”以后,一直到现在,几经掌门易位,沧桑派依旧处于江湖上的领袖,遥遥地站于巅峰之上,所谓高处不胜寒。

  时至今日,沧桑派已开派将近一千五百年,门下弟子已有半千人马,个个法力高深,响彻于江湖,谁能成为沧桑派的弟子都是莫大的荣耀。也由于沧桑派的名头与德望,千百年来,沧桑峰方圆千里之内都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居民,久而久之,方圆便成了闹市,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虽然当今世道一片祥和之貌,但邪魔妖道还是时不时会出来为非作歹、扰乱人间的。神州浩土之上也总能见到正邪两道的对抗,他们个个神通广大,法器法力无边,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实在令人惊叹!不过也可怜了那平民百姓,法力越发高深也就越能殃及池鱼,真是呜呼哀哉!

  注一: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矣。(出《神仙传•魏伯阳》)

继续阅读:第2节 奇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沧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