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的号角之声响起,一场十五万大军横渡东江的大战终于开始了。午时的太阳异常毒辣,但是在东江岸边,这种毒辣已经被水汽虽掩盖,清凉的水风,夹杂着淡淡的清新,从清澈的东江之上涌入江岸的两侧。
联军的大部队开始集结,上万条木筏早就已经被投入江中浸泡,经过一个中午江水的冲击,竹筏已经由干燥转为湿润,完全能够承载十人的重量。
一时间鼓声大作,咚咚之声横扫东江,甚至压过了浪涛的声音。在听到鼓声之后,魏宛联军上下齐动,而后纷纷登上木筏,一时间呼喊之声四起,木筏犹如离弦之箭,快速向辽阳城驶去。
木筏完全是竹子制作,又是临时赶制,因此难免有些不坚固的竹筏,待得行至东江中部,少量的木筏开始出现解体的征兆,原本被牛筋麻绳捆绑的十分结实,但是在十人重量的压迫和江水不断的冲击之下,终于有竹筏支撑不住,嘭的一声分裂开来,不少军士惊呼出声,掉落水中,更多的则是抓紧了已经散架的木筏,伏在水面之上,只等着四周的战友前来救援。
在诸多木筏后面跟随着一艘体型较大的船只,这原本是一艘船,被联军及时抢了过来。公孙度和高严须、高延优三人便在其中。
看着江中心出现的短暂慌乱,公孙度急忙命令军士擂鼓,让全军将士加快前进的速度。
很快,这一股慌乱被稳定了下来,落水的大部分士兵都被战友拖上了完好的木筏,当然,还有不少士兵沉入海底,再也没上来。
联军造船这么大的动静在辽阳城中的赵军又岂能不知,不过在因为有东江这一天然屏障,靠近这一面的城墙显然相对别的地方来说要低矮许多,守城军械也不齐备,一旦联军渡江成功,这一面的城门很难抵挡的住,这也是公孙度选择麻烦的渡江交战而不是从路上进攻的原因。
赵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所有赵军都站在江边的阵地之中,在他们身前,是一排已经埋好的钢条,而在赵军的身后,则是不少的小型石块。
木筏的速度极快,再加上魏宛联军的士兵奋力向前滑动,仅仅片刻。距离赵军一岸已经不足一里地了。
颜良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手也高高举起。
无数的军士都看着主帅的手,小型的石块已经放在了钢条之上,并且将钢条扳倒,只要将钢条一送,钢条强大的反弹惯性,便会将石块弹飞出去,这种弹飞的射程,虽然不及用投石机投射的远,但是也不容小觑。
只看江面之上,星星点点,一艘艘竹筏由远及近,犹如蚂蚁一般的黑点越来越大,纵横交错,犹如繁星洒落银河一般,纵贯千里。
见到这般状况,颜良也只能是苦笑一声,十五万大军,规模实在是太过浩大,根本不是他五万屯田兵所能够抵挡的。
很快,对方的竹筏已经进入了赵军的射程之中。
颜良果断挥手,示意开始投石。一时间无数细小的石头腾空而起,向着东江之上飞抟而去。
从联军的角度看去,无数的石块黑压压的一片,犹如流星雨一般,带着呼呼的风声,向这一边轰击而来。
砰砰……
两块石头砸在了木筏边缘的水中,木筏虽然没有被击中,但水却被激起了一层微浪,在一连串石块的激荡下,东江之水,竟然犹如沸腾了的开水一般,江水快速的涌动了起来,致使大量的竹筏东倒西歪,终于有的木筏承受不住这种江水的冲击,直接崩裂开来,大量士卒跌落水中,在一片片惊呼和救命的声音之中,缓缓被浪花吞噬而去。更有不少竹筏被石块击中,直接砸散架了,士兵们站立不住,纷纷跌落水中,不少人奋力的抓住一根根散架的竹竿,但是竹竿毕竟只有那么几根,四周围拢上来的人却远远超出了竹竿所能承载的重量,在众人的压迫之下,缓缓沉没,而在别出,还有好多竹竿无人问津。
人在落水之后,本能的会拽住任何可以使自己上浮的东西,由于大部分人距离这一根竹竿较近,所以都抓住了这一根竹竿,结果造成了悲剧。
像这种悲剧,不断的在东江之上上演,仅仅片刻,东江之上便飘满了散落的竹竿和联军将士的尸体。
处于颜良主力军团镇守的地域,敌军一个人也没有冲上来,除了少部分人撤退之外,尽皆是葬身江底。
这个时候,颜良终于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对方十多万大军,若是如此就被己方打退,那未免也太过儿戏了,略微思考了片刻,颜良的眼睛猛然睁大,旋即大声吼道:“听我命令,全军后撤,退守辽阳城。
话音落下,颜良率先跨上战马,而后向辽阳城奔去。
这时,一名探子飞马而来:“将军,不好了,敌军从各个防御薄弱的地方突击上岸,兄弟们抵挡不住,已经向辽阳城溃败而去。”
“通知全军,速去救援。”
“是。”那探子满身是血,但也不含糊,直接调转马头,向后方而去。
这时,颜良突然看到前方尘土飞扬,阻截他们的第一波人终于到了,颜良只身冲入敌军阵营之中,手中长枪展开疯狂刺杀,不一会,颜良身后的数万军队也紧随而至,快速的冲入了敌阵之中。
有了己方兄弟的支援,颜良的压力大减,手中长枪犹如长了眼睛一般,一枪扫过,数名魏宛联军的士卒捂着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纷纷睁大眼睛,惊恐的看着眼前的将领,而后轰然倒地。
负责堵截的联军仅有一万多人,他们哪里是颜良的对手,在颜良的率领之下,赵军也是奋勇杀敌,人人都不要命的向前猛冲,直杀得这一帮联军丢盔弃甲而去。
看着满地的鲜血和残碎尸体,颜良叹了一口气,旋即高举长枪:“兄弟们,父老乡亲都等着我军前去救援,快点跟上。”
“吼……”知道联军闯了进来,赵军上下群情激奋,快速的向前赶去。
行了大约六七里路,颜良等人又遇到了第二波敌军截兵。
这一波魏宛联军的人数将近两万人。
颜良眉头紧皱,正在这时,从对方的阵营之中行出一骑,上坐一人,此人面白无须,身穿一身金色钢甲,显得英武非常,手中一柄长矛,闪烁着嗜血的光芒,此矛有名:赤血矛。
见到来人,颜良眉头一皱,手中的长枪高高举起,却只听颜良一字一顿道:“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