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德百战之师,反观徐州陶谦,已是垂垂老者,空有仁义之名,却无征战之能,帐下既无大谋也无大谋,曹军一路攻城掠地,曹氏兄弟以“血债血偿”鼓舞士气,在徐州势如破竹,大有一举拿下徐州之势。
陶谦对此亦是无可奈何,只得向在北边的刘备求助,刘备举兵相助,凭着关张之勇,据守城池。
曹*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此举虽可威吓徐州,但此时曹军屠城命令的弊端便显现了出来,陶谦对治下百姓一向宽厚,曹*如此残暴,军民一心,曹军的攻至郯城(徐州治所)便已是强弩之末,军粮也早已耗尽,虽然曹*曾秘密下令以死人肉夹杂于军粮中,但亦是久攻不下,无奈之下,荀彧、程昱苦谏退兵,曹*这才罢兵。
但是到了第二年,即汉兴平初年夏,曹*便领兵再攻徐州,为父报仇。
中原地界发生了曹嵩被杀的大事,而此时的北方也是却是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大司马刘虞被其部将公孙瓒杀死!
刘虞乃是汉室皇亲,德高望重,当初赵云向少帝索要幽州牧之时,原来的幽州牧刘虞正在领兵平定张举、张纯的反叛。赵云建议封刘虞为大司马,诏其回京,但是任命虽然是发出去了,却是因道路阻塞,任命竟不能够到达。
起先,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受刘虞的节度(太守受州牧节制的关系)。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后来刘虞之子刘和在献帝刘协身边作侍中,献帝派他偷偷地潜出长安,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驾。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接汉献帝。刘虞于是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而袁术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起先,公孙瓒看出袁术耍诈,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更为加深。
不久,刘和找机会从袁术那逃跑北上,结果又被袁绍扣留。此时正逢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冀州之争。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刘虞准备赏赐给异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刘虞不能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受董卓掌握,无心也无力处理。公孙瓒别修城池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皆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公孙瓒。
汉初平四年,即曹嵩被杀后不久,刘虞自己纠合十万人进攻公孙瓒。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刘虞因其仁厚而告诫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人足矣。”
刘虞手下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仍让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务。
正赶上朝廷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公孙瓒借机拜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还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都长安。
原本公孙瓒是想借此扭转与袁绍相争不利的局面,但是如此犯上之举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
形势也由本来名正言顺讨伐有「十大罪状」之名的袁绍变成谋害在朝廷位列三公至乎令外族臣服的刘虞的罪人,顿成众矢之的,被袁绍反过来利用刘虞的儿子刘和打著正义旗号联合乌桓及刘虞旧部围攻公孙瓒。
而在南方,也是有了不小的波动,这波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赵云的三弟孙策!
孙策为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袁术便马上征召其为将,但是并没有将孙坚的原班人马交与孙策,而是另外派了一班人马让孙策代替其父亲,助袁术征战天下。
此时的孙策还是太过弱小,在袁术的庇护下委曲求全,但他一直在等待,他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个他可以献出玉玺换回孙坚原班人马的时机,等一个他可以脱离袁术,在江东自立的时机。
时机一至,天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