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曾经繁华忙碌的火药场,如今已化作人间炼狱,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喊声犹在耳畔,这一切都像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侯铭轩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动静。
很快,他便发现这场爆炸并非简单的意外,背后定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线索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萤火虫,逐渐浮出水面。
他小心翼翼地踏入火药场的废墟,脚下的瓦砾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
在一片焦黑的瓦砾中,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脚印。
这些脚印相较于普通工匠劳作时所留,差异极为明显。
其脚印间距较大,显示出脚印主人步伐的舒展,每一步跨度都远超常人,且步伐沉稳有力,大概是习武之人。
再看鞋底的纹路,有着独特的样式,复杂而规整,绝非本地常见的鞋底花纹。侯铭轩凭借着过往行走江湖的丰富见识,脑海中迅速闪过诸多江湖门派与武林高手的身影,初步判断这脚印的主人有着不俗的武功功底,很可能是外来的神秘势力,悄然潜入京都,蓄意谋划了这场灾难。
接着,侯铭轩蹲下身子,留意到爆炸中心附近有一些被炸得残缺不全的粉末。他心中一动,深知这些粉末或许隐藏着关键信息,于是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放在掌心,凑近细闻。
刹那间,刺鼻的火药味直冲鼻腔,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然而,在这浓烈的火药味之下,他还隐隐嗅到一股特殊的香料气息。
这香料味淡雅却独特,带着一种神秘的韵味,绝非寻常百姓家中会有的。
侯铭轩的思绪瞬间飘回到往昔与江湖人士打交道的点点滴滴,猛然想起曾听闻蟠龙教之人喜好在身上携带一种秘制香料,此香料既能驱虫,让他们在山林野外行走时免受蚊虫叮咬之苦,又可作为教内成员彼此识别的暗记,以区分敌友。
这一发现,仿若一道闪电划过侯铭轩的脑海,让他将怀疑的矛头悄然指向了蟠龙教。
这个在江湖上颇具威名却又行事诡秘的教派,一直以来都让人心生忌惮,若真是他们所为,那背后定然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阴谋。
而后,侯铭轩深知百姓是案件的见证者,哪怕灾难降临,他们的记忆也可能藏着关键线索。
于是,他不辞辛劳,在走访周边幸存的百姓时,逐户耐心询问。
有一位老者,在爆炸中受到惊吓,哆哆嗦嗦地回忆起,在爆炸前几日,曾看到几个行踪诡异的陌生人在火药场附近徘徊。
他们身着黑袍,头戴斗笠,宽大的帽檐遮挡住面容,让人看不清他们的长相。与人交谈时,眼神闪烁,透着一股凶狠劲儿,仿佛隐藏着些秘密。
其中一人的袖口,不经意间露出一个若隐若现的金色蟠龙图案。
侯铭轩听闻此言,心中笃定,这些人必定与蟠龙教脱不了干系,那金色蟠龙图案,正是蟠龙教最为显著的标志,如今证据确凿,他已然找到了调查的方向,誓要将这群妄图扰乱京都的恶徒绳之以法。
顺着这些零散却关键的线索,侯铭轩仿若一只不知疲倦的猎犬,日夜不休地在京都的街巷中穿梭暗访。
他深知,蟠龙教既然敢在京都这天子脚下兴风作浪,必然隐藏得极深,稍有不慎,便可能打草惊蛇,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于是,他乔装改扮,将自己彻底融入这市井之中。
时而扮作普通的商贩,肩上挑着扁担,担子里装满了各类杂货,扯着嗓子在街头叫卖,那模样惟妙惟肖,任谁也瞧不出破绽;时而装作落魄的书生,一袭破旧的长衫,头发略显凌乱,手捧一本残旧的书卷,踽踽独行于小巷之间,眼神中透着几分迷茫与穷困潦倒之气。
他出入各种三教九流聚集之地,无论是喧闹嘈杂的酒馆茶楼,还是鱼龙混杂的赌坊妓院,亦或是阴暗潮湿的地下黑市,他都一一涉足,竖起耳朵,留意着任何与蟠龙教有关的只言片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暗访过程中,侯铭轩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终于,他从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隐晦的暗示以及不经意间露出的马脚中,确定了背后之人正是隐藏在京都的蟠龙教分舵之人动手。
他们平日里悄无声无声,却在关键时刻亮出毒牙,给京都带来了这场灭顶之灾。
他们的目的意图,侯铭轩起初不得而知,然而,看着眼前这一片废墟,听着百姓们凄惨的哭声,他心中暗自揣测,这群恶徒妄图制造混乱,削弱朝廷的统治根基及威望。
此次爆炸案导致死百姓四百七十余人,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只留下亲人们悲痛欲绝的呼喊;重伤近千人,伤者们躺在病榻上,痛苦呻吟,缺胳膊少腿,惨不忍睹;伤亡资产无算,原本繁华的青龙街如今满目疮痍,商户们倾家荡产,百姓们流离失所,其行径令人发指,侯铭轩心中的怒火仿若熊熊燃烧的烈焰,愈烧愈旺。
侯铭轩顺着线索追查,毫不退缩,哪怕前方荆棘丛生,危险重重。
在不久后一个大雨之夜,雨幕仿若天河决堤,汹涌澎湃地倾泻而下,天地间瞬间被茫茫雨幕所笼罩,一片朦胧混沌,视野所及之处不过咫尺。
那雨滴硕大如豆,噼里啪啦地砸落在地面,溅起层层高高的水花,汇聚成湍急的水流,肆意横流,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若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恶战奏响了激昂狂暴的前奏。
四位蟠龙教二品高手现身,仿若从黑暗中突然钻出,将侯铭轩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