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便有几位擅长暗器的高手从侧翼抛出暗器,带着破风之声飞向侯铭轩。
有的是淬毒的银针,针尖闪烁着森冷的蓝光,一旦命中,剧毒攻心;有的是锋利的飞刀,刀刃寒光凛冽,旋转着直奔侯铭轩要害。
还有几位探源境高手身形鬼魅,绕到后方,试图寻找侯铭轩“法相”的破绽,趁机偷袭。他们仔细观察法相的动作,寻找其攻击间隙,企图一击即中。
一番混战过后,数十道异能光影交错,一行人从行军大营外,一路打到蒙阴山山脚下,数十里路程,途中地面毁尽,一片狼藉,几处高地都被他们的混战削平,好似遭受了饱和式轰炸。
但这法相实在太猛,不出半个时辰便把所有人通通大伤。
法相每次挥动利刃,都似泰山压顶,带着千钧之力,砍向敌人。
敌人用兵器格挡,却被震得虎口发麻,兵器险些脱手。
有的高手躲避不及,被法相的利刃划伤,鲜血飞溅,惨叫连连。
此外,在控制法相自主进攻时,侯铭轩巧妙地利用身上携带的热武器,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地射击,穿插射击,打乱高手们的进攻节奏。
枪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响亮,火光闪烁。
子弹如雨点般飞向敌人,那些正在寻找破绽的高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慌乱躲避。
一位暗器高手正欲再次出手,却被一颗子弹击中肩部,手中暗器散落一地,痛苦地闷哼一声。
两位探源境在一齐发动进攻异能时,被侯铭轩一通扫射,硬生生一人吃下七八颗子弹,当场死亡。
侯铭轩趁着敌人慌乱之际,剑法愈发凌厉,与法相紧密配合,一步步扭转战局。
月光下,雪地中,战斗激烈而残酷。
毕竟是以一敌多,对手数量、力量均占据优势。
苦战下来,侯铭轩体力渐渐不支,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又迅速在寒风中凝结成冰,每一次挥剑、每一次扣动扳机,都仿佛在透支他最后的力气。
身上也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有的伤口深可见骨,皮肉外翻,渗出的鲜血在低温下很快凝结,与破碎的衣物粘连在一起,他却仿若不知疼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历经苦战,终将这数十位高手一一斩杀,威震寒疆。
待到大营中将士、大军赶来支援时,只看到雪地中因体力不支而瘫倒的侯铭轩,以及满地尸体。
就连见过无数江湖高手、天纵奇才的玄武将军浮屠骏,看到此情此景,也不免感叹一句:“我东川国有此天人,乃神明眷顾,举国幸事。”
他的英勇事迹迅速在东川国军队中传开,士兵们围聚在一起,谈论着侯铭轩的神勇,眼神中满是敬佩与向往,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让每一个东川国战士都坚信,胜利必将属于他们。
历经两年时光,无数次的战斗与僵持,数千城池的争夺,双方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决战。
东川国三军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士气高昂得如同燃烧的烽火,映红了天际。
侯铭轩依旧驾驶着他那辆令人胆寒的房车当先开路,热武器火力全开,加特林疯狂旋转,枪口喷吐的火舌好似恶魔的咆哮,所到之处敌阵溃散,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沈凤清坐镇中军,掌控着全局。
手中的令旗挥舞间,调度着千军万马,令旗每一次翻动,都伴随着他响亮清晰的指令,那声音如同雷鸣般响彻战场,让士兵们清晰知晓作战方向。
他时而指向敌军左翼,大声喊道:“左翼骑兵,迂回包抄,冲!”;时而示意弓箭手部队调整射击角度:“弓箭手,抬高角度,射杀敌军后排!”,各路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宛如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
玄武将军浮屠骏则一马当先,率领最精锐的部队冲锋陷阵,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
所到之处,寒疆国的士兵纷纷倒下,惨叫连连。
有的士兵被长枪直接刺穿胸膛,身体瞬间绵软,倒在血泊之中;有的则被挑落马下,摔得七荤八素,还没来得及爬起,便被后续的东川国士兵补上一刀。
刺猎铁骑虽拼死抵抗,倾尽全力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但终难敌东川国全方位的犀利攻击与周全战略。
东川国的弓箭手部队箭如雨下,他们站位错落有致,前排半蹲,后排站立,拉弓搭箭一气呵成,精准地射杀敌军。
骑兵突击队如利刃般切入敌阵,他们的战马训练有素,步伐整齐,骑手们手持长枪与盾牌,相互配合默契。
冲入敌阵后,喊杀声震耳欲聋,与敌军短兵相接,杀得难解难分。
步兵方阵则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他们用坚实的盾牌抵御着敌人的攻击,盾牌紧密相连,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扩大战果。
寒疆国的军队死伤大半,防线全面崩溃,士兵们开始四处逃窜,丢盔弃甲,完全没了先前的锐气。
他们眼神惊恐,脸色惨白,有的士兵甚至连兵器都顾不上拿,只顾埋头狂奔,只想逃离这可怕的修罗场。
寒疆国的将领们试图重整旗鼓,大声呼喊着,挥舞着长刀,可兵败如山倒,他们的呼喊被淹没在喧嚣的战场声浪之中,无人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局彻底失控,绝望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