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铭轩彻底康复后,在经历了一系列紧锣密鼓、深思熟虑的筹备部署后,东川国士兵开始大军前压,扩大疆域。
那气势,如山洪暴发,势不可挡,要将前方的一切阻碍都碾碎。
首战,烽火燎原,强攻炎陵城,这场战役注定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人们口中惊心动魄的传奇。
此战中,侯铭轩、朱雀将军与沈凤清三位核心将领齐聚军帐。
他们围坐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在沙盘上比划着,经过反复权衡、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正面强攻,侧翼包抄”的战术。
大军兵分三路,如三把利剑,直刺炎陵城要害。
主力部队由朱雀将军关聪亲自率领,乃是一支装备精良、久经沙场的劲旅。他们配备了重型攻城器械,一辆辆投石车、冲车、攻城塔悉数投入。
这支主力部队从炎陵城正面发起猛烈冲击,喊杀声震耳欲聋,意图吸引敌军主力,让其无暇顾及其他方向。
侯铭轩则带领一支精锐骑兵,携带着大量焦油、麻布及火药包弩箭。
因为此番任务要入山林,故而他未曾开房车。
侯铭轩一马当先,率领众人绕道至城西南侧的山林。
那里地势险要,山峦起伏,树木茂密,仿若天然的屏障,敌军防守相对薄弱。入了林中,他凝视着炎陵城方向,心中暗自计算着时间,待主力部队与敌军交锋,火势一起,便是他出击之时。
他将率军从侧翼突袭,凭借骑兵的速度与冲击力,扰乱敌军后方,让敌军首尾不能相顾。
沈凤清坐镇中军,仿若定海神针。
其目光时刻关注着战场局势,调度全局。
同时,他派遣近千战力卓绝的神兽潜伏在城外,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一旦战场出现转机,便会如天降神兵,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再看南越诸国这边的战略部署,同样是严阵以待,毫不含糊。
炎陵城守将久经沙场,深知东川国来势汹汹,在城内精心布置了一道严密得如同铁桶般的防线。
城墙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弓箭手、投石车、标枪塔。
不仅如此,城墙上还准备了热油、巨石等防御物资,一桶桶热油被架在火上,随时能倾泻而下,将攻城的敌人烫得皮开肉绽;一块块巨石堆积如山,只需轻轻一推,便能如炮弹般砸向城下。
城门紧闭,以数根粗壮得需数人合抱的圆木加固。
城内士兵分为三队,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一队严守城墙,士兵们日夜巡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一队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他们在城内整装待发,一旦城墙有失,便能迅速补上;另一队由城中高手带领,这些高手个个武艺高强,身怀绝技,他们准备出城偷袭东川国攻城器械,试图打乱东川国的攻城节奏。
东川国大军在城外列阵,那场面,仿若钢铁的洪流,整齐有序,士气高昂得仿佛能冲破云霄。
前排是手持盾牌的重甲步兵,他们稳稳地站在阵前,高举盾牌,可为后面的战友抵挡箭矢与石块,盾牌相靠,密不透风。
中间是长枪兵与刀斧手,准备在入城后近身厮杀,与敌人短兵相接。
后排则是弓箭手,他们拉弓搭箭,弓弦紧绷,瞄准城头,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朱雀将军的帅旗飘扬在阵前,威风凛凛,昭示着东川国的军威。
南越诸国士兵在城墙上严阵以待,手中武器紧握,弓弦紧绷,仿佛只要一声令下,便能将箭雨倾盆而下,与东川国决一死战。
东川国此役巧妙运用“声东击西”之法,自然是听从了“兵法大家”侯铭轩的心思。
宛如一位深谙棋道的高手,落子布局,步步为营。
以主力正面强攻为幌子,朱雀将军关聪一马当先,率领装备精良的主力部队,如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直逼炎陵城。
士兵们喊杀声震耳欲聋,重型攻城器械更是发挥到极致,投石车一次次将巨石抛向城头,巨石呼啸而过,带着千钧之力,砸在城墙上,发出沉闷的巨响,砖石飞溅;攻城塔缓缓靠近,内部士兵握紧武器,准备随时突破城墙防线。
这等浩大的声势,成功吸引了敌军主力,他们的注意力全被这正面的强攻所牵制,眼睛死死盯着城下,神经紧绷,全力应对。
东川国在首轮强攻中,因敌军防御顽强,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了近两千士兵。
城墙上的南越弓箭手箭术精湛,箭矢如蝗般射下,给东川国的前排重甲步兵造成了巨大杀伤;热油、巨石等防御物资也发挥了极大作用,不少攻城士兵被烫伤、砸伤。
但随着侯铭轩侧翼突袭成功,火势蔓延至城内,敌军阵脚大乱。
东川国抓住战机,乘胜追击,士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最终,东川国以伤亡三千余人的代价,攻破炎陵城,这一战果来之不易。
在激烈的巷战中,东川国士兵逐街逐巷地与敌军厮杀,鲜血染红了石板路。
他们后续歼敌五千,还斩杀了数名南越高手。
这些高手平日里在南越声名赫赫,武艺高强,此刻却倒在了东川国的利刃之下,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战争中,面对千人围攻,若没有侯铭轩这般变态的房车仪仗,任你是一品高手,都无法杀出重围。
当然,若修为再高些,结果便尚未可知。
东川国国师曾言,那位曾经设计沈诏硫,设计整个皇室一族,冲破了他设下重重阵法禁制的幕后之人,或许是万人敌的存在!
不可以常理推测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