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铭轩强忍着悲痛,搀扶着受伤的孙福,脚步踉跄,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出山洞。
孙福的身体越来越沉重,出洞后,阳光洒在身上,却驱散不了侯铭轩心头的积郁。
他飞身跃步数十丈,降落在山道上,立刻上车,先从急救箱中翻寻出华春风给出的吊命药丸,接着马不停蹄地将孙福带到附近的医馆。
到了医馆,他重金恳请郎中全力救治,看着孙福被推进内室,侯铭轩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靠在墙边,大口喘着粗气,片刻之后,便转身又奔赴当地官府。
在官府,侯铭轩面色凝重地向知府说明了情况,详细地讲述了从接到任务,到追踪常守淼,再到山洞里的惨烈遭遇,无一遗漏。
知府听闻,立刻调集人手,与侯铭轩一同返回山洞。
他们带来大量工具,准备在众人探索结束后将洞穴封住,这是他们对后续安全的考量,防止有人误闯,再次遭遇危险。
随后,侯铭轩与官兵们一起进入洞内调查取证。
他们举着火把,小心翼翼地仔细搜寻着每一个角落。
在洞穴的一处隐秘角落,找到了常守淼藏匿的赃物,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近些年来失窃大案的被盗物也均在此处有所呈现,此刻,在侯铭轩眼中,它们只是罪恶的见证。
除了这些,洞穴内还有此贼与外界联络的信件,那一封封信件,记录着他与贪官勾结的证据,侯铭轩逐一翻看,眼中的怒火愈发旺盛。
最后,便是一些记录着他犯罪行径的账本,详细地记载着每一次作案的时间、地点和所获财物,这些账本将成为将他余党一网打尽的关键。
侯铭轩深知,虽然常守淼已死,但此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必须要为死去的同伴讨回公道,让义士死的有价值,还世间一个清明。
后来,侯铭轩强忍着心中的悲痛,静下心来细细确认两位牺牲义士的身份。
说起来,虽相处多日,但除了名字和性格,他对那三人一无所知。
他小心翼翼地整理两位义士的遗体,轻轻抚平他们凌乱的发丝,整理好衣衫,妥善保存他们的遗物,将钱逸的飞刀、赵猛的佩刀,一一擦拭干净,用布包裹好,铭记他们的英勇牺牲。
他翻找完义士身上找到的信物,又走访周边熟知他们的百姓,一点一滴地拼凑出他们的过往。
赵猛,原是山下小镇的守护者。
镇中孩童曾被山贼掳走,他单枪匹马闯入贼窝,浴血奋战,救回孩子,自此声名远扬。
钱逸,轻功卓越的他常穿梭于山林,为受困旅人传递求救信息,曾在寒冬腊月,冒雪翻山,为山中被困猎户送去干粮与火种,救人性命。
侯铭轩将他们的英勇事迹详细记录下来,每一个细节都饱含敬意,那一笔一划,都似在诉说着他们的热血与赤诚,随后呈递给官府。
最终,在侯铭轩与官府的共同努力下,此案告破,常守淼的恶行昭然于世。
那堆积如山的证据,将他的罪恶行径毫无保留地展露。
侯铭轩得到允许后,用绳索将常守淼的尸体牢牢捆绑,每一个绳结都系得紧实,仿佛要将这恶人的灵魂也一并禁锢。
随后,他押解大盗遗体踏上归程。
一路疾驰,回到京城后,侯铭轩未作丝毫停歇,径直奔赴刑部。
刑部大堂庄严肃穆,他将尸体送上,那具象征着罪恶终结的尸体引来众人侧目。
又呈上贪官勾结证据,一份份信件、账本,皆是官场黑暗的铁证。
处理完这些,侯铭轩不顾自身疲惫,整理衣冠,面见圣上。
在朝堂之上,侯铭轩详述两位义士的壮举,言辞恳切。
他讲述赵猛为救孩童,如何孤身奋战,身上伤口密密麻麻;讲述钱逸为传递信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奔行,脚趾冻烂仍不放弃。
恳请圣上为他们求取身后美名。
圣上坐在龙椅之上,被其言辞打动,当即下旨,追封两位义士,赐名号,让其英勇之名得以在世间传颂。
熟悉的朱雀街,人来人往,喧闹依旧,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可他却无心欣赏。
刚踏入天阙阁中,还未来得及歇口气,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就见一位身姿矫健、意气风发的少年匆匆赶来。
侯铭轩抬眼望去,来人正是赵星。
只见他一袭劲装,步伐轻盈有力,行走间带起一阵微风,往昔那青涩稚嫩的模样已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这般成熟与干练,侯铭轩定睛一看,心中不禁泛起波澜,暗自惊叹这昔日的毛头小子,成长速度着实惊人。
两人相见,自是一番寒暄。
侯铭轩拉着赵星的手,细细打量,眼中满是欣慰。
细问之下才知,赵星这些时日一直跟随范衷卿潜心习武。
每日破晓时分,当第一缕晨光还未完全照亮天际,他便已在练武场上扎稳马步,汗水湿透衣衫,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夜晚,月色如水,他仍在烛光下研习武艺秘籍,一招一式反复揣摩,凭借着自身过人的天赋与不懈努力,已然达到武夫三品境界。
侯铭轩望着他,由衷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心中满是对赵星成长的喜悦。
正寒暄间,侯铭轩作为历经世事之人,敏锐察觉赵星神色有异。
平日里那双澄澈双眼,此刻却透着几分落寞与哀伤。
侯铭轩心中一紧,便开口询问来意,声音轻柔,带着关切。
赵星微微低头,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犹豫片刻,缓缓道出今日竟是小翠忌日。
侯铭轩闻言,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小翠那温婉可人的模样。
小翠笑起来时,眉眼弯弯,嘴角两个浅浅的酒窝,总是轻声细语,待人温和有礼,恍然间他明白了赵星的心思,二话不说,带着赵星前往小翠墓地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