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喜与渴望,他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手指微微颤抖,触碰着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口中不停地道谢,稚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满是感激。
有个稍大些的孩子,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眼中透着超出年龄的聪慧,拉着侯铭轩的衣角问道:“侯叔叔,大师父去哪儿了?我们好久没见到他了。”
侯铭轩心中一痛,那痛仿若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入心间。
侯铭轩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他缓缓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目光坚定而温和,轻声说道:
“你们的大师父啊,他去游历江湖,环游全国啦,他现在可潇洒自在了,估计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呢。”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愉悦,不想让孩子们察觉到异样。
孩子们虽然有些失落,小脸上泛起一丝阴霾,但听到大师父如此逍遥,又不禁露出羡慕的神情,想象着大师父在江湖中快意恩仇、仗剑天涯的模样。
侯铭轩强忍着泪水,又陪孩子们玩了一会儿,他拿起一个布娃娃,用手轻轻捏着布娃娃的脸蛋,做出各种滑稽的表情,逗得孩子们咯咯直笑;翻开一本书,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着故事,他模仿着故事中人物的声音,或粗犷,或温婉,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围坐在他身边,眼中满是崇拜。
看着他们开心的模样,仿佛看到了曾经与大师兄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些温馨、快乐的片段在脑海中不断闪现。
待起身离开时,他背过身去,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花,那泪水里,有对大师兄的思念,有对过往的追忆,更有对未来的坚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让这些孩子能在一个太平盛世中长大成人,不受战乱之苦,尽享人间欢乐。
在此之后,侯铭轩宛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烈日,光芒万丈,一路向着宫城昂首挺进。
气势仿若汹涌澎湃的潮水,势不可挡。
身后是训练有素、整齐列队的亲卫,他们身姿挺拔如松,个个身高八尺有余,身形魁梧壮硕,那是在无数次严苛训练与实战磨砺中铸就的体魄。
他们身着统一制式的蓝白锁子甲,劲装上绣着金色的丝线,勾勒出精致的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侯铭轩的铠甲相互映衬,更显军威赫赫。
宫城沿途的守城卫兵们,这些日子以来,耳闻了侯铭轩是如何率领正义之师,冲破重重险阻,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百姓们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讲述他如何在战场上指挥若定,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
此刻,见他走近,卫兵们眼中满是敬畏与尊崇,那目光犹如臣民仰望神祇一般虔诚炽热。
他们整日值守在宫城城门口,风吹日晒,早已疲惫不堪,酸痛的腰杆几乎直不起来,然而此刻,他们下意识地挺直早已酸痛的腰杆,手中的兵器握得更紧,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侯铭轩深深的敬意。
为首的一名老兵率先单膝跪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高声喊道:
“将军,您可算来了!我等在此等候多时,日夜期盼着您能拨乱反正,还这京都一个朗朗乾坤!这些日子,百姓们受苦了,可幸得将军您大义凛然,拯救万民于水火,我等愿效犬马之劳,听从将军差遣!”
其余卫兵见状,纷纷效仿,刹那间,“哐哐”的跪地声连成一片,响彻宫城入口,那声音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对侯铭轩的忠诚矢志不渝。
有的卫兵眼中甚至泛起了泪花,那是激动与感恩的泪水,他们深知,侯铭轩的到来,意味着京都将迎来新生,百姓将重获安宁,自己也终于能为正义而战,不再受那腐朽朝廷的窝囊气。
侯铭轩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这些忠诚的卫士,眼神中透着欣慰与期许。他深知,这些卫兵能在这动荡时局中坚守初心,实属不易,他们每日面对着宫廷的波谲云诡,却依然保持着对正义的向往。
轻声说道:“诸位辛苦了,快快起身,这京都的安宁,还需我们共同守护。日后,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那声音虽不高亢,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若春日暖阳,丝丝缕缕地洒入卫兵们的心间。
此刻,在侯铭轩的话语声中,惶恐、疲惫都如烟云般消散。
他们起身,动作整齐而利落,恭敬地为侯铭轩让出道路,眼神中满是敬仰,目送着他大步前行,那目光仿佛在说,他们愿意追随这位英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侯铭轩稳步踏入皇宫大殿,此时的大殿内寂静无声,空旷得仿若能容纳下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
阳光透过殿顶的琉璃瓦,洒下细碎的光影,仿若岁月的光斑,见证着王朝的兴衰。
唯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那脚步声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诉说着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他走过那长长的红毯,红毯两侧的蟠龙石柱威严耸立,却也在这新的时代更迭下,显得有些落寞。
在见到沈虞迩的那一刻,两人的目光交汇,刹那间,时间仿若凝固,所有的委屈、艰辛、思念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上心头。
沈虞迩身着一袭素色宫装,那淡雅的色调宛如她此刻纯净又复杂的心境,没有过多的修饰。
面容略显憔悴,这些日子,她在宫中目睹着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为侯铭轩担惊受怕,食不知味,睡不安寝。
她眼中泪光闪烁,向着侯铭轩奔来,脚步急切又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生怕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侯铭轩亦是快步向前,张开双臂,似要拥抱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