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侯铭轩在商业布局上还有着高瞻远瞩的谋略。
在恢复了潭西村的神兽、粮草供应链后,他巧妙规划,将天阙阁重新打造。保留了先前七层楼阁的特色,又大胆创新,同时开设了八楼、九楼。
改造期间,工匠们日夜忙碌,锤子敲打声、锯子切割声交织。
侯铭轩亲自在现场指挥,头戴安全帽,身着粗布麻衣,穿梭于各个施工区域,根据不同楼层的功能需求,对空间布局进行精细调整。对于八楼书肆的打造,他尤为用心。
先是命人从各地搜罗各类古籍珍本、时文诗集,为了找到一本失传已久的孤本,他甚至派人远赴边疆,走访无数藏书之家。
书肆内,书架林立,各类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分类摆放,井然有序。
当然,漫画书和各类小说话本也应有尽有。
文人墨客们听闻消息,纷至沓来,他们踏入书肆,有的沉浸在诗词歌赋中,摇头晃脑地诵读,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有的围坐在一起,探讨古籍中的历史典故,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又乐在其中,不时有人引经据典,旁人纷纷点头称赞。
还有的看言情小说、武侠故事入了迷……
侯铭轩将自己先前所作诗词整理成集,立即得到畅销大卖。
那诗集一经推出,便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引发热议,读书人们人手一本,或于茶馆酒肆中高声诵读,或在书房内静静品味,摇头晃脑,沉浸在诗词的韵味之中。
此外,他又“借鉴”李白大大,出新作一首《江南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诗一出,好评如潮,流传京都,足见其意气风发。
尤其是末了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万千学子奉为圭臬。
学子们在学府之中,反复吟诵,相互探讨,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豪迈之气,仿佛从这句诗中汲取到了无尽的力量,坚信自己终能如侯铭轩一般,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天阙阁二楼的美食天地转移至顶楼,顶楼摇身一变成为美食城,各地的特色佳肴汇聚一堂,香气四溢。
盆里捞火锅停业的这段时日,可把百姓们馋坏了。
那独特的麻辣鲜香,曾经让无数食客流连忘返。
一等重建完成,消息传开,百姓们便如潮水般哄抢着来大饱口福。
店门口早早地排起了长队,人们欢声笑语,谈论着即将入口的美味,孩子们在一旁蹦蹦跳跳,迫不及待。
走进顶楼,除了远处的盆里捞,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美食摊位,摊主们吆喝着招揽顾客,声音此起彼伏。
有来自南方水乡的精致糕点,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每一口都仿佛带着江南的温婉与细腻;北方草原的烤全羊,外皮金黄酥脆,滋滋冒油,散发着诱人的膻香,一刀下去,鲜嫩多汁的羊肉让人垂涎欲滴;还有海边小城的清蒸海鲜,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鲜味,清蒸螃蟹、蒜蓉扇贝、白灼虾等,摆在盘中,色泽诱人,让人食指大动。
食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俯瞰京都的美景,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
凭栏远眺,京都的繁华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房屋,穿梭如织的人群,远处的山峦与河流,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微风轻轻拂过,带着食物的香气与城市的烟火气,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顶楼因面积过大,侯铭轩还专门单独拿出三成面积,打造成了一个高端的私人宴请场所,装饰奢华至极。
墙壁上挂着的是名家画作,笔触细腻,意境深远,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地上铺着厚厚的狐绒地毯,柔软舒适,脚踩上去仿若踩在云端。
桌椅皆是用金丝楠木制成,雕刻着龙凤呈祥的的图案,彰显着尊贵身份,这里专为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准备,他们在此宴请宾客,使能享受私密的空间,又能彰显自己的品味与地位。
曾有一位丽高国使节来访,在此宴请东川国的高官,使节对九楼的环境赞不绝口,直言这是他见过最奢华且有格调的宴请之地。
天阙阁此番大改,从内到外焕然一新,不仅成为京都的商业地标,更是文化、社交的汇聚中心,吸引着各方人士纷至沓来。
如今的一楼二楼分别用来售卖从潭西村兽圈、田地运来的有灵作物、有灵果蔬,以及瑞猪、祥羊、影驹种种神兽。
有灵作物蕴含着侯铭轩“神饲”后的充沛灵气,食用后可强身健体,固本培元,当地的农夫们精心照料,每一株都饱含心血。
在田间,农夫们头戴斗笠,弯腰劳作,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被侯铭轩改造过的珍贵作物,从播种到灌溉,从施肥到除虫,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收获之时,更是满心欢喜,精心挑选出最优质的送往天阙阁。
有灵果蔬鲜嫩多汁,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采摘后便迅速运往天阙阁,确保新鲜。
清晨,果农们穿梭在果园中,采摘下带着晨露的果蔬,放入特质的保鲜箱,快马加鞭运往京都。
一筐筐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摆放在货架上,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吸引着顾客驻足挑选。
神兽们更是威风凛凛,引诱众人驻足观赏,如今的京都,不说神兽遍地走,却也随处可见有人乘骑神兽,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天阙阁九层高楼圆满建成当日,京中燃起漫天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