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扮作仆役,身着朴素的粗布衣衫,面容憨厚老实,整日忙碌于王府、官员府邸之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庭院,他们便早早起身,手持扫帚,佯装认真清扫地面,眼睛却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趁为主子们打扫书房、卧室之机,他们眼疾手快,一旦瞅见桌上摆放的关键书信,便会巧妙利用清扫的动作作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书信藏匿于衣袖之中,动作娴熟自然,不露丝毫破绽。
伺候主子用餐时,他们低垂着头,看似恭敬谦卑,实则竖起耳朵,聆听着每一句重要的谈话,将关键信息默默记在心中。
还有的化身商贩,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穿梭在街头巷尾。
车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新鲜水灵的果蔬、精致细腻的手工艺品,还有香气四溢的小吃。
他们操着地道的京都口音,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脸上堆满笑容,仿若只是一心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百姓。
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买卖背后,他们的目光却如同猎鹰一般锐利,留意着官员、皇子们的行踪与言论。
一旦发现某位官员行色匆匆、神色慌张,或是皇子们私下会面、言语间透露出不寻常的信息,他们便不动声色地将这些细节记在心里,随后佯装若无其事地继续叫卖,待人群散去,便顺藤摸瓜,深入调查。
他们会巧妙地跟踪目标,观察其后续的行动,与何人接触,进入哪些府邸,将这些线索一一串联起来,如同拼图一般,拼凑出完整的情报画面。
每日,他们都会雷打不动地向御书房内递送密报,这些密报犹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落在沈皇的案头。
他们将皇子们、官员们的书信内容悉数记录,事无巨细,无论是关乎朝政的机密商讨,还是私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只要有可能影响到朝堂局势的信息,都被详细地记载下来。
这,便是沈皇的手段。
面对自己儿子们的相互算计,沈皇虽然心寒心痛,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看着他们为了权力不择手段,亲情在欲望面前变得如此脆弱,他的心中犹如被千万根针扎着。
然而,他却也没有加以阻止,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目光深沉而复杂。
因为,在他心中,这就是皇子的宿命。
生在寻常百姓家,争输了不过是少些钱财,生活或许会过得拮据一些,可生在皇家,便是要搏命。
皇位之下,白骨累累,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当初他沈诏硫上位,同样是踩着皇子兄弟的骨肉与血才得以问鼎。
遥想当年夺嫡之战,沈诏硫身处劣势。
各方兄长对他围追堵截,让他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朝堂之上,兄长们党羽联合弹劾,一篇篇弹劾奏章如利箭般飞向他,欲将他置于死地。
他们言辞犀利,罗织罪名,朝堂之上的舆论一时间被兄长们操控,沈诏硫仿若被推至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战场之上,更是危机四伏,他又多次遭遇兄长亲信的暗害,敌人的冷箭从暗处呼啸而来,身旁的将士一个个倒下,鲜血溅洒在他的身上,生死一线。
在封地时,情况也并未好转,还时常遭受物资克扣、人员刁难,百姓们跟着受苦,农田荒芜,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但他沈诏硫岂是轻易认命之人?
他凭借着顽强意志、卓越谋略,在绝境中奋起反击。
他如同一位智慧超群的棋手,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利用各方矛盾,精准地分化对手。
他暗中观察兄长们之间的嫌隙,巧妙地挑起他们的争斗,让他们自相残杀,无暇顾及自己。
同时,他拉拢盟友,广结善缘,用真诚和利益打动那些中立或是摇摆不定的势力,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阵营。
历经无数次险象环生,一次次从鬼门关前擦肩而过,才终于登上皇位。
如今看着儿子们重蹈覆辙,沈诏硫见证了岁月的轮回与命运的捉弄。
权力的诱惑如同深渊,一旦陷入,便难以自拔。
他只能在这权力漩涡中,冷眼旁观,等待着局势的最终走向,期盼着东川国能在这场风暴后,依旧安稳前行。
既然无法改变,不妨试着在大乱中彻底看清,究竟谁才是真正配的上储君之位的那一人。
在东川国局势风雨飘摇之际,南方前线战事倒是顺利。
在侯铭轩的卓越指挥下,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十多个月来,已然攻下占领整座南陆的七成土地,胜利的曙光隐隐浮现,仿若穿透厚重云层的第一缕阳光,给东川国上下带来了久违的希望与慰藉。
沈皇深知侯铭轩对于战局的重要性,侯铭轩在前线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万千将士的生死,关乎着国家的疆土扩张与安稳。
为了确保他能心无旁骛地指挥作战,不被后方复杂的朝堂纷争干扰,沈皇毅然决然地下令封禁梁舟钰的死讯。
梁舟钰之死,很可能引发前线军心大乱,毕竟他与侯铭轩情谊深厚。
宫廷之中,一场悄无声息的信息管制行动迅速展开,其严谨程度前所未见。
沈皇亲自部署,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他责令通政司严控所有往来信件与公文,通政司内,灯火彻夜通明,官员们神色紧张,忙碌不休。
每一份文书都需经过三位资深官员的交叉审阅,这三位官员皆是经验丰富、眼光独到之人,他们逐字逐句地研读,从文书的格式、措辞,到内容的真实性、关联性,无一放过,确认无误后才可放行。
稍有疑点,便会被扣押,重新核查,甚至追溯源头,确保没有任何夹带私货、传递敏感信息的可能。
内廷侍卫更是倾巢而出,他们加密巡逻频次,从宫殿的廊道到各个宫门,皆有他们警惕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