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解惑
只想混饭吃2022-12-01 17:262,770

政事堂。

近些日子于洋的动作少了一些,范闲因此倒是得了些空闲,此前于洋交代给他的事情,基本上也已经完成,不过很显然,既然于洋将这个大管家的位置给了他,想要真正得空,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不,范闲今日刚到政事堂,便看到一份新鲜的奏章,而这当中的内容,也是让他颇有些头疼。

“来人,备轿,去御书房。”

御书房中,此时王宽正对着于洋说道:“陛下,祯县令如今已经从黄县的各乡绅手中征集到一万两银子,加上此前各位御史送给他的银票,已有六万两白银。”

于洋微微颔首,“所以现在他是怎么想的,接着募资,还是直接动工?”

“祯县令的意思是,以那些乡绅的表现,想要再多募资会很难,所以他想先行动工,以免耽误工期,后面若是有乡绅表现出想要资助的意向,他可以再行收取。”

“可以。”

于洋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这钱其实他自己都完全可以拿出来,毕竟这十万两银子也不需要一次性花完,而他有百香坊和三香酒以及两处矿业做支撑,月余时间的盈利,就足以将其中的窟窿填上。

但修路这种事情不能总是于洋自己来出钱,毕竟大汉的疆域那么大,就算于洋真的想出,他也拿不出这个钱来,所以为了防止开个坏头,这十万两银子必须算在黄县自身的财政上。

而等到路修好之后,当地的百姓见到这条水泥路的益处,自然不会对这修路的款项再有怨言,其他的地方的百姓也会因为黄县的变化,开始渴求自己所在的地方也能修一条连接经贸中心的路来。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不过陛下,祯县令征收修路款的事情还是引起了当地乡绅的不满,据可靠消息,他们已经联名上书,准备来京城告祯县令,罪名是祯县令鱼肉百姓,奢靡无度,而且好大喜功。”

于洋依旧淡然:“预料之中的事情,拖时间就好,反正这些乡绅也闹不出太大的动静来。”

“是。”

王宽刚答应,便是有太监进来说道:“陛下,范相求见。”

“哟,”

于洋一愣,“请他进来吧。”

说着,于洋看向王宽,“黄县的那些乡绅速度这么快?已经把折子递到范相手里了?”

于洋心里很清楚,这些日子朝里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所以能够让范闲一大早就亲自来找他,恐怕除了黄县一事,也没有其他缘由。

王宽想了想,回答道:“或许是朝中有人帮黄县的乡绅提交的折子吧,陛下可还记得,此前奴才向您汇报的吕御史派人去通知曹敏一事?若是此次那些乡绅找了曹敏帮忙,之后吕御史再帮上一手,倒也算是合理。”

“有道理。”

于洋点了点头,而此时范闲也已经进入御书房中,手里还拿着一份奏章。

没等范闲开口,于洋率先说到:“范相别急,让朕猜猜,你应该是为了黄县之事而来吧?”

范闲一愣,随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黄县乡绅黄波联合其他二十一名乡绅一道,实名举报新上任的县令祯吴迪鱼肉乡里,奢靡无度,准备耗费巨资来修一条路,而且其中还提及前任黄县县令曹敏对此也有诸多不满,故而一齐上书,想让朝廷对其惩处。

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这黄县县令祯吴迪乃是您亲自安排的,所以臣看到这份奏章之后,就想来问问陛下,这祯县令所为,可是出自您的指示?”

范闲虽然名字里有个闲字,但他实际上可却并不得闲,若此事真的只是涉及到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吃饱了撑得才会拿着奏章来找于洋。

若不是前些日子于洋专门让户部下的那道调令让他记忆犹新,现在说不定他还躺在政事堂里,想办法得点空闲呢。

“不错,”

于洋对此倒也没有隐瞒,“祯吴迪所谓,确实是朕的安排。”

范闲心中暗道一句“果然”,随后开口说道:“陛下可否给臣讲讲其中的缘由?”

“原因很简单,要想富,得先修路!”

于洋看着范闲说道:“朕就以黄县为例,范卿应该清楚,黄县距离京城也不过二三十里地,若是骑马快行,两三个时辰也可抵达,但若是换作寻常百姓,想要跨过这段路,就得花上一两天的时间。

若是他们身上再带些东西,想要入京来做点生意,这一来一回光在路上就得花上五六天的时间,这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成本,所以那里的人方才会选择偏居一隅,而不寻求发展。

但若是能够在京城和黄县之间修上一条路,黄县的百姓若是再想来京城做生意自然就会方便得多。

而且不知范卿发现没有,如今京城矿业已经招揽了数万人,这些人的吃喝都是一个大问题,虽然目前是由京城矿业出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粮食本身却又是另一个问题。

而在京城周边的这些偏远县城中,却有不少的地主乡绅,他们家中尚且富有余粮。

等将来把这条水泥路修好之后,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将自己地里的一些新鲜果蔬送至京城售卖,如此一来,城里的百姓有了更好地吃食,附近县城里的百姓,也能够借此赚些钱财,这岂不是利公利民之举?”

于洋说的这些,并不是他一拍脑门想出来的。

此前他从京城赶至黄村时,因为一路上都是骑马,所以当时他还没有发现这路的问题,但是等他从凉州回来之后,却是渐渐地注意到了这个的问题。

在如今这个交通并不便利的环境下,像是黄村种的蔬菜,若是想要拿到京城来售卖,根本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先不说人力损耗,单就这两三天的路程,就足以让原本新鲜的蔬菜脱水腐烂,最后就算是送到京城,也没办法售卖。

但若是有了一条水泥路,这种情况自然不会发生,而当京城和周围的偏僻县城以及各村连通之后,于洋后续的各项举措也能够慢慢实施。

而且于洋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先将修建新城的建造队伍给建立起来,并且还能给他们一个练手的机会,可谓是一举多得。

范闲此时没有想那么多,他听了于洋说的这番话,琢磨了一会儿后,方才说道:“陛下之前似乎提到,这次要修的是一条水泥路?不知这水泥,是否就是此前陛下在凉山时,与无烟煤一同制造之物?”

“没错。”

于洋点了点头:“要论起来,无烟煤只是那只搂草打兔子的兔子,当时朕真正想要做出来的,就是水泥。”

于洋一时间也没想好该怎么给范闲解释水泥这个东西,只得接着说道:“不过这水泥具体是何物,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所以具体如何,范卿可等这条水泥路修出来之后,亲自去看看。”

范闲闻言,微微颔首,随后还是有些迟疑地说道:“陛下真的确定,这条水泥路能够起到陛下所说的作用吗?臣看这奏章上所写,这条路不过只是黄县到京城,就要花费十万两白银,若是用处不大的话,如此花费,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范卿,你就放心吧,朕自有分寸。”

若是别的事情,于洋或许还不敢打这个包票,但若是论起这修路的益处,于洋却绝对可以作出保证。

无他,因为这个时候的路,和后代城市中的路可谓是有着天壤之别。

此时所修之路,不过是民夫将一些大而平整的石块堆积在路上,然后辅以一些小石子,然后用人力,尽可能地将道路压平,如此而已。

这样的路,莫说是车行,哪怕是人走在上面,若是鞋底不够厚,说不定都能感受到各种酸爽的滋味。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有这种“混杂路”存在,于洋才这么确定,接下来这条由水泥铺就的路,可以堵住悠悠之口。

见于洋这般胸有成竹,范闲也就没再多问:“既然陛下已有定计,臣就不再多言。至于这奏章,臣就暂且压下,等那新路修成之际,再做定夺。”

说完,范闲便是告辞离去。

……

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五章 四轮车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史上第一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