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看吴珊珊,再看看冯二刚,说:“你们俩真棒,不错,真不错,为咱们学校争了光。本来吧,我想着召集全校师生开一个欢送大会的,可时间太紧,来不及了。”
说完,他亲自动手,把吴珊珊的行李装到了拖拉机上。
冯二刚这才意识到,原来是于校长去找村领导要来了拖拉机,专程送他们去中心校。
一定意义上说,他跟吴珊珊这是享受了“村级领导”的礼遇。
别看这台拖拉机灰头土脸,它可是村集体的唯一的机动车辆,平日里只有支书跟村长有权享用。
爬进车斗坐定后,拖拉机慢悠悠朝前驶去。
驶出一段,冯二刚回头望一眼,见于校长跟黄美丽一直目送着他们,不停地挥手。
鼻腔一阵泛酸,赶忙低下头。
拖拉机连蹦带跳欢叫着,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学校。
下车后,冯二刚跟司机打一声招呼,背起书包,拎着吴珊珊的行李踏进了中心校的大门。
学校很重视,安排了专人负责签到。
冯二刚不需要住校,自然就省下了不少麻烦,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帮着吴珊珊忙前忙后。
先是去宿舍,刚刚把被辱铺好,就有人在院子里大声喊:“尖子班的学生集合开会了!”
所有来报到的“尖子生”被集中到了一个大教室里,校长亲自主持会议,还特地请来了镇教育组的张组长做了重要讲话。
讲话内容很简单,他要求同学们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发愤图强,争取中考时考出最好的成绩。
从公布的数字上看,这次被选拔进尖子班的只有四十三名学生,占全镇在册初三学生的不足六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能够来尖子班里的,不是凤毛麟角,也是出类拔萃。
冯二刚觉得自己很幸运。
但这份幸运的到来与吴珊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不是她给自己鼓劲加油,还偷偷塞给自己复习资料,仅凭自己的能力怕是很难入选。
想到这儿,他偷偷望了吴珊珊一眼。
正巧吴珊珊也侧脸看向他,四目相对,一种别样的情感在悄然流淌。
会议结束后,接下来的一切很顺利,填写资料、分班、安排座次。
正如冯二刚所愿,吴珊珊跟他分到了一个班里,并且座位离得很近,中间只隔了三个人,侧脸就能相互看见。
班主任姓蔡,叫蔡启明,一个黑黑瘦瘦的中年男人。
他不光做班主任,还兼任语文老师。
后来才知道,他是大城市的人,读过清华,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这个小镇上当老师。
在给大家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蔡老师分析了这次选拔考试的语文试题,特别提到了冯二刚,说他的作文写得堪称完美,还当做范文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就这篇作文展开讨论。
“报告。”
就在大家沉思酝酿的时候,一个个头高大,面色黝黑的男生举起了手。
蔡老师打手势示意他站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
他说他叫杨丰华。
“好,杨丰华同学,请你谈谈冯二刚的那篇作文。”
杨丰华扭头瞄了一眼冯二刚,清了清嗓子,说:“老师,我怀疑那篇作文不是他写的。”
蔡老师一愣,问:“不是他写的是谁写的?”
“是别人写的。”
“你怀疑有人替考了?”
“不是,那篇作文是从书上抄来的!”
“抄来的?证据呢?”
杨丰华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书,说,“不信你们看,连作文题目都是一模一样的。”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蔡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了杨丰华面前,拿起那本的书,扫了一眼封面,再看一看里面的内容,没有说话。
他回到讲台前,拿来了冯二刚的作文底稿,再返回到杨丰华面前,客客气气地说:“这位同学,麻烦你把两篇作文分别给同学们读一遍。”
杨丰华接冯二刚的作文底稿,有模有样读了起来。
读完之后,他翻开那本封面上印有“少年文艺”字样的书刊,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脸上有了尴尬之色,嗫嚅着说:“对不起,老师,我……我之前没有看冯二刚的作文,只是听见有人在私底下议论,我就当真了。”
“你看出什么了?”
“两篇作文不一样。”
蔡老师稍加思忖,说:“你还是读一下吧,两篇都是好作文,同学们仔细听一下,做出比较,从中汲取营养。”
杨丰华只得把书上的作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只是这一次声音低了很多,稍微有点儿发颤。
读完后,蔡老师示意他坐下,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篇作文的内容一样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不一样!”
蔡老师接着问:“你们觉得哪一篇更好?”
“好!”
“都好!”
“冯二刚的好!”
……
“说说看,都好在哪儿呢?谁能站起来说一说两篇叶作文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台下一下子安静下来,蔡老师鼓励道:“没关系,大家要畅所欲言,不拘一格,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行。”
吴珊珊站了起来,她首先点评了冯二刚的那篇作文:“我觉得,虽然两篇作文的题目相同,但内容完全不同,我觉得冯二刚同学的作文更有生活气息,他所描写的主人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老人,他为了集体利益,为了守护广大村民的庄稼,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感人而真实。相对来说,书上那篇就稍有逊色,中心思想缺乏厚重感,以景物描写为主,抒情过多。”
“好,不错!”蔡老师点点头,朝着吴珊珊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
课间休息的时候,冯二刚在院子里找到了杨丰华。
杨丰华冷着脸问他:“你想干嘛?”
冯二刚说:“不干嘛,想跟你聊聊。”
杨丰华说:“有什么好聊的?那又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
“那几个人的意思?”
“很多人。”
“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