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命的编织者
小杨2025-10-16 09:072,569

地球联邦航天局的庆功宴上,酒杯碰撞的声音响成一片。

王正满面红光,端着酒杯的手都有些抖,他走到项川身边,嗓门大得像在工地上喊号子。

“太上皇!成了!咱们的‘天眼’,真就挂在天上了!以后谁家多烧一根柴火,咱们在京城都看得一清二楚!”

项川笑了笑,抿了一口茶,没碰酒。

“看见了,然后呢?”

王正一愣,被问住了。“然后……然后……”

“看清楚天上的路,是为了更好地走地上的路。”项川放下茶杯,转向一旁的孙承宗,“孙老,航天局的事,王正现在能挑起来了。你跟我来,朕有个新东西,要交给你。”

孙承宗心里咯噔一下,他现在最怕听见太上皇说“新东西”这三个字。每一次,都意味着他那点老学问要被彻底掀翻。

半个时辰后,皇家科学院一间新成立的密室里。除了孙承宗,还有卫生署长钱乙也被叫了过来。

项川没说话,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奇怪的螺旋梯子。

“这是什么?”孙承宗捻着胡须,看不懂。

“这是生命的图纸。”项川用粉笔敲了敲黑板,“咱们知道盖房子用砖石,造机器用钢铁。那人,还有这花草庄稼,是用什么造的?”

钱乙行医一生,回答道:“气血、筋骨、皮肉。”

“不对。”项川摇头,“再往下看。所有活物,都是由无数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积木’搭起来的。而这张图纸,就藏在每一个‘积木’的最深处,它决定了你是高是矮,庄稼是饱满还是干瘪,甚至决定了你会不会得某些娘胎里带出来的病。”

孙承宗和钱乙听得云里雾里,却又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朕给这张图纸起了个名字,叫‘基因’。”项川指着那螺旋图,“朕要成立一个新的学部,就叫‘生物学部’,由孙老你兼管。朕给你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会看懂这张图纸,然后,修改它。”

“修……修改?”孙承宗手一抖,几根胡子被他自己扯了下来,“太上皇,这……这是造物主的权柄,是逆天而行啊!”

钱乙也脸色发白,这已经超出了他行医救人的认知范畴。

“天?”项川冷笑一声,“天管生,不管养。天只管打雷下雨,它管过你脚下的地是旱是涝吗?天只管让女人生孩子,它管过多少孩子活不到成年吗?”

他看向二人,语气不容置疑。

“从今天起,这活儿,朕要插一手。朕要让土豆长得比西瓜还大,让玉米一根能喂饱一家人。朕要让那些遗传的病,断在咱们这一代!”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朝堂还没来得及反应,民间的舆论先炸了。

最先发难的是一群退下来的老儒生。他们联名在《新朝日报》的“百家之言”版块上发表文章,痛斥此举为“窃神权,乱人伦,开万世之祸端”。

文章写得声泪俱下,说皇帝这是要造出没有魂魄的“妖物”,吃了这种“妖物”庄稼,人会变得痴傻,死后都入不了祖坟。

一时间,京城的茶馆里,到处都是恐慌的议论。

“听说了吗?太上皇要改了老天爷种的粮食!”

“那还能吃吗?吃了不会变怪物吧?”

“造孽啊!这是要惹怒老天爷,降下天罚的!”

皇帝项昊看着内阁呈上来的舆情简报,眉头紧锁。

凤仪宫里,唐玉音正在教导女学的学生。

“老师,报纸上说的,是真的吗?太上皇真的要改变粮食的‘命’?”一个胆大的女学生举手提问。

唐玉音放下手里的书本,笑了笑。

“你们绣过花吧?”她问。

学生们点点头。

“如果一幅绣图上,有一根丝线颜色不对,或者快断了,你们会怎么办?”

“当然是把它抽出来,换一根好的新线上去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咯。”唐玉音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谱,“太上皇要做的,就是这件事。他找到了庄稼的‘绣图’,发现有些‘丝线’不好,容易让庄稼生病,长不大。他现在,只是想带着科学院的叔叔伯伯们,换上几根结实漂亮的‘好线’而已。”

一个下午,整个女学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基因改良”。

第二天,《新朝日报》的女性版块“凤仪雅集”,刊登了一篇署名“一个母亲”的文章,标题是《我愿我的孩子,吃上最好的米》。文章用最浅显的比喻,把唐玉音在课堂上的话,告诉了全天下的女人。

与此同时,皇帝项昊下旨,宣布就“生物技术与人伦”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国策大讨论”。

他命令各地的学堂、报社、甚至茶馆,都要组织辩论。支持的,反对的,都可以畅所欲言。朝廷不仅不禁止,反而会派专员记录各方观点,作为决策参考。

“堵不如疏。”御书房里,项川对儿子项昊说,“让他们吵,吵得越凶越好。我们手里有最终的答案,不怕他们吵。”

就在外面吵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京郊的皇家科学院试验田里,第一批经过基因改良的土豆种子,被种了下去。

三个月后,试验田迎来了收获。

王正和孙承宗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情景,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几个农夫合力,嘿哟嘿哟地从土里刨出一个东西。那东西呈椭圆形,表皮黄亮,个头……快赶上一个半大的冬瓜了!

“这……这就是咱们种出来的土豆?”王正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

“称一下!”孙承宗激动得声音都变了。

磅秤很快抬了过来,那颗巨大的土豆放上去,秤砣直接滑到了底。

“二十三斤!我的天爷!”负责记录的科学院院士尖叫起来。

农夫们直接跪在了地上,对着那颗大土豆磕头,嘴里喊着“神物”。

孙承宗老泪纵横,他跑到田边,抓起一把泥土,又看看那颗土豆,喃喃自语:“逆天而行?不……这是顺天应人!是为民请命啊!”

当晚,这颗二十三斤的“超级土豆”被送进了皇宫。

项昊召集所有六部九卿,在太和殿前,当众让人把这颗土豆煮熟了。

香气弥漫开来,所有人都咽着口水。

项昊亲自掰下一块,第一个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后,对众人说:“朕吃了。口感绵密,味道甘甜,朕感觉……很好。”

他目光扫过那些曾经上书反对的官员。

“从明日起,生物学部扩大三倍。朕要让这东西,两年之内,铺满我大新朝的每一寸土地!”

再无人敢反对。

那些还在报纸上争论不休的儒生,一夜之间也都闭上了嘴。再怎么雄辩的道理,也比不上一颗能让全家吃饱的土豆。

而钱乙领导的妇幼保健站,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与生物学部合作,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图纸”,成功在一位孕妇腹中胎儿未出生前,就预测到了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疾病。

项川看着这份报告,久久不语。

他知道,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夜深人静,他独自一人待在科学院的密室里,脑海中,系统的声音如期而至。

【叮!检测到主体文明已掌握基因编辑基础理论与应用……】

【科技树解锁:基因工程前置技术完成,解锁“克隆技术”与“人造器官”科技分支。】

项川的目光落在“克隆技术”那四个字上,眼神变得复杂。

改良土豆,没人会反对。治病救人,更是功德无量。

可如果有一天,这技术用在了人身上,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人……

那,还是人吗?

继续阅读:第221章 全球的学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护国十年后,举国上下将我驱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