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位大典如期举行,因为担心会有一些蠢蠢欲动的民间势力捣乱,继位天坛上的仪式流程倒是不如往年新帝继位那般拖拖拉拉,算不上很快,但相比起来,也算是格外的迅速了。
不过祭天仪式、参拜大衍历代皇帝这些重要的流程,褚宴时还是在各个大臣的死谏下庄严肃穆的完成了,这些事可马虎不得,毕竟自己虽然名义上是梁国质子,但是内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大衍子民。
特别是进入皇家宗祠参拜历代皇帝的时候,褚宴时在凤墨吏的牌位前停了许久,没有人知道他在心中对着凤墨吏说了什么。
走完所有流程之后,育哲作为御前太监总管,宣读了褚宴时修改的国号,还有一些国体文书。
褚宴时,大衍467年,改国号明安,称明安帝,意为清明安定,他希望舅父以及父亲母亲能在地下有知,他为家族报了仇,重新夺回了属于他们世家的皇位。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只不过被褚宴时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他希望凤玖安也能安定,不管是在那个悬崖底下,还是在九泉之下,他都希望凤玖安能够平平安安的。
宣读国体文书是个漫长又无聊的过程,底下的许多年轻一些的官员甚至打起了瞌睡。
其实褚宴时并没有大改国书,只是修改了一些关于缴税的部分。
国书中写到,凡为大衍百姓者,从今年起,冬日里不再缴税,免去冬日一切苛捐杂税,让百姓们在冬日好好修整,以便来年春日有物资和钱财春种,这样秋收才能获得更多农物和农种。
此决策一出,底下不少官员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可算得上大衍整个皇朝历史上的一大改革。
不仅如此,褚宴时还减免了许多贫困州贫困城的税值。
例如凉州、沧州,这些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州,根据时年的自然天气情况来定当年的税收值。
这样一来,也能大大减少各州各城对都城的不满和怨气,也能让那些蠢蠢欲动、远在千里之外也还妄图撼动都城局面的人没有机会再煽动百姓的情绪。
这样的举措,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少官员都频频点头,称赞明安帝考虑周全,是一个能为大衍造福的皇帝。
褚宴时坐在上首,看着原本属于国公爷的那个位置空荡荡的,心中的郁气越发盛了些。
几日前,他已派阿肆去国公府告知了凤玖安的事,从那日起,整个国公府都没人再出来过。
但是国公府也没有挂起白绫,没有一丝做白事的苗头。
褚宴时知道,他们还没有接受凤玖安已经不在了的事实。
别说是国公府的人,他自己至今也不愿意相信,每日依旧派暗卫到花泉观后山的悬崖底下探查。
然而除了放在崖底的那一坛酒和信被甘松取回之外,依旧没有其他任何有关凤玖安踪迹的消息。
“皇上驾到!——”
随着育哲尖锐的声音响起,褚宴时思绪回转,面前的帘子被小心翼翼地掀开,育哲露出半个脑袋:
“陛下,国公府到了。”
是了,继位大典完成之后,他直接就让育哲引路来了国公府,有些事情还是尽快解决了的好,不然凤玖安又该不高兴了。
褚宴时扶着育哲的手背下了辇车,国公府周围围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
很多都是想来看看新帝长什么样,毕竟新帝还是摄政王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见不到他一面呢。
如今有了机会,怎么着也得出街来瞧瞧。
————————
“新帝怎么会是摄政王呢?他不会是来国公府为难咱们国公爷的吧?”
“唉,还不是因为太上皇没有儿子,听说太上皇从小就是把摄政王当做皇子在培养的,想必早就想好要将皇位传给摄政王了吧!”
“玖安公主作为太上皇唯一存活的血脉,前几日也跳崖身亡了,造孽哟!这皇位自然是没人继承了!”
“可我听说皇上不是梁国来的质子吗?怎么会成了我们大衍的皇帝呢?”
“嘘!别说了,没看到周围那么多侍卫吗,一会被听到了,议论新帝可是杀头的大罪!”
周围的百姓从窃窃私语到不敢说话,全靠侍卫们的“怒目而视”。
褚宴时自然是听到了几句耳语,但是他不在乎,他此次前来,就是要履行和兑现与凤玖安的约定。
谢宇和谢伯翰早就领着国公府上下跪在门前等候了,谢宇因为听说了凤玖安的事情,竟一病不起,身子骨越发的消瘦和枯槁,整个人没有了一丝生气,全凭一口气吊着。
要不是还有之前凤玖安写给他解毒续命的药方子,恐怕此刻早就追随楚云和他心爱的外孙女去了吧。
要是凤玖安看到疼爱她的外祖父成了这个样子,她该有多心疼呢?
褚宴时藏在宽大朝服袖口里的手紧紧攥着,有些于心不忍的让众人都平身。
谢伯翰抬起头,不卑不亢道:
“陛下,臣身为国公爷,缺席了您的继位大典,已是不忠,您理应罚我,臣还未进宫面圣,今日您又亲临国公府,臣已是二罪当其诛,断不可让臣再枉顾礼法先行起身!”
褚宴时伸出手捏了捏眉心,那里紧紧的皱着,凤玖安,你这个舅舅虽正直无双,却也是个难得的死心眼呢。
“朕让你起身就起身,国公爷莫不是要在众多百姓面前抗旨不成?”
“再说你前阵不是已经辞官了吗?朕今日就是过来批准你的辞官请求的!”
谢伯翰猛地抬头,褚宴时说什么?!准许他辞官?!他有些无措的看向谢宇,然而谢宇只是双眼无神的坐在那儿,没有一丝人气儿。
育哲连忙上前一步,在谢伯翰另一旁,伸出双手跟他一起扶起了谢宇。
“老国公和国公爷快快请起吧,陛下这是心疼您们呢,陛下继位之后,听说国公爷有意辞官回乡,做个闲散臣民,宫中上下都感念您为大衍做出的奉献,陛下也是亲自来国公府给您送准辞圣旨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