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已然做好决定,阮秋便等郑公子吃完饭结账的时候询问他何时去临安城。
时间就在七日之后。
阮秋欣然同意这种事情,毕竟拖的越久,也就更难解决。
此事决定好,接下来就是临行前的准备了。
江桃花作为店里的掌柜,需要照看生意,自然是不能去的。
去临安城主要目的是解决嫣红的事情,所以姹紫嫣红两姐妹都要带上。
星星是时刻待在自己身边的,也是要跟着阮秋一起去的。
阮秋已经决定把元寿培养成未来的大掌柜之一,这次也打算带出去见见世面。
但这些还不够,如若只带这几个人,很容易被嫣红猜出缘由。
为了迷惑嫣红,不被她发现事情的真想,阮秋又打算带上伙计们的带头大哥,元福。
这样此次跟着郑公子去临安的队伍就一共有六人了,倒像是真的去考察一样了。
但如此一来,吟月楼的伙计就不够了,如今吟月楼的名气日益远博,外地也有慕名而来的人。
虽说厨房加了李成材当副厨,出菜的速度尚算可以,但前后负责上菜收拾的伙计们实在是太少了。
阮秋决定还是去衙门的人市台买奴隶吧,情况紧急,也没法一一面试聘用新伙计了,奴隶契约在自己手里毕竟安稳些。
说干就干,当日下午阮秋就把吟月楼的事物统统交给了江桃花来打理,自己带着元寿和星星去了人市台。
这次她也有意锻炼一下元寿的识人能力,决定让他挑选。
人市台依旧没有多少新奴隶,目前在此地的不是年纪大到没人要的,就是年纪小到没人要的。
年龄合适的当真不多。虽然有几个,但还得一一考究。
元寿拿了从衙役哪里取来的资料,一一翻阅着。
他虽然是第一次做这种大工作,脸色却不慌不忙,看不出丝毫焦急。
配上八岁的稚嫩面孔,谁人见了不要说一句小大人!
元寿的动作也确实符合小大人的称呼,他先是粗略的翻阅了一边奴隶契,而后带着契约挨个认认脸,把其中年龄不符合的都筛选出来放在一边。
如此一来,在场的奴隶就被他筛选去了大半。
之后,他又拿着毛笔在另外的空纸上写写画画,似乎是在挨个分析优劣。
阮秋由着他去,做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去试一试才能知道如何,年纪小些也并不成问题。
抱着这种心思,阮秋带着星星去找人市台的看门衙役聊天唠嗑了。
阮秋主要还是过来拜托衙役,若是有了比较不错的奴隶来平安县城,先留给她的吟月楼选一下。
嘴上说完,阮秋又递出去几两碎银子,如此一来,衙役大哥笑得开心,答应的也真诚了许多。
收了好处之后,看门的衙役大哥又同她聊天,出手大方且三番两次来的客户他们也喜欢。
这次他好奇的主要是元寿。
衙役大哥问道“阮掌柜,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小孩是你开业之前从我们人市台买去的奴隶之一吧!”
阮秋点头,没想到衙役居然记住了元寿。
衙役又道“阮掌柜,您这是让他来挑选奴隶吗?这还是个孩子,能行吗?”
阮秋微笑道“有些事情并不是以年龄来做限制的,而有些人的才能也不会被年龄限制住。”
说完微笑的看着星星,她这话也是对星星对自己说的。
早在星星会开口说话不久之后,阮秋就发现星星这个孩子很是早慧。
有时候大人的谈话或是担忧,都能被他感知到。
一开始阮秋也没在意,或者是说她私心里只愿意把星星当普通孩子,让他过一个普通的童年。
但等他过完三岁生日不久之后,就更加明显。
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星星经常插嘴,不全是为了好玩,阮秋发现,有些话他是真的听得懂,而且这样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直觉告诉她星星从江水中飘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出身也不会普通,为了保证母子二人的安全。
她在外都是对星星三令五申,不要随意插话的。
况且最近,星星已经展现的不止是听得懂这个才能了,他似乎有种很神秘的力量在影响着周围的人。
思绪有些跑远了,阮秋又定了定神,看向衙役大哥道“更何况,从小培养起来的人只会更加的忠诚。”
衙役大哥听完之后一脸赞同,嘴里还说道“阮掌柜,你想的深远啊,这种小奴隶一般人家都是不要的,年纪小什么活都干不了,买回家也是浪费,您居然想着培养他们,是在是令人感叹!”
两人的谈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因此周围的人也都听到了。
待在原地的奴隶和正在翻看契约书的元寿都听到了。
阮秋似乎是不知道这些人在听着一样,继续道“小孩子们成为奴隶,大多不是他们选择的,但他们年纪小,本身就会有很长远的未来,若是日后陛下大赦天下,他们一样能成为栋梁之才,释放自己的光芒。”
衙役大哥似乎是被这番言论惊到了,久久没有说话。
远处本来看着契约书的元寿也不自觉的攥紧了拳头,咬住了牙齿。
因为太用力,有几张契约书都被他抓皱了。
他的眼里隐约还有些水光,好一会才消失。
过了一会,元寿整理好自己带着同样被他筛选出来的契约书来找阮秋。
元寿选择的奴隶是一家人,一男一女是一对夫妻,还有两个孩子。
大的是女孩子,今年十一岁。小的是男孩子,如今才一岁多,还需要人抱着照顾。
因为两个孩子的拖累,这对夫妻也是在人市台待了许久都不曾被人买去。
阮秋拿到契约书就问他为何选择这几人。
元寿坚定道“这对夫妻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很不错,男子还会些拳脚功夫,女子的缝补手艺也不错,她的契约上有过为前任主子刺绣的经历。”
阮秋又问他“但他们似乎不是最好的选择啊,带着两个孩子。”
元寿对答如流“他们是最合适的选择,大些的女孩子本身就可以照顾自己的弟弟,而且就算是吟月楼忙起来,您和江掌柜无暇照顾孩子的时候,她也可以代劳。”
元寿又道“如此一来,这一家子并不只是两个劳动力,而是三个劳动力了。”
听完他的解释,阮秋微笑“你选的很好,就这样吧,但这一家人的安排你要参与才行!”
有始有终,素来是阮秋的做事理念。